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國貨幣「泰銖」其實是源於中國漢代的五銖錢

泰國貨幣「泰銖」其實是源於中國漢代的五銖錢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抵達大月氏、大夏等地,返回途中為匈奴所獲。前126年,張騫乘匈奴內亂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張騫出使西域13年,雖然沒有完成同大月氏建立聯盟夾擊匈奴的任務,但開闢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交流,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發展。從此「絲綢之路」上以絲綢貿易為代表的中西方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絡繹不絕,而五銖錢在絲路貿易中發揮了重要的貨幣媒介作用。

五銖錢

五銖錢始鑄於西漢武帝時期,一直到漢武帝以後的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等朝代均有鑄造使用,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最為成功的長壽貨幣。自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後,五銖錢就成為了這條商貿通路上最早的、最主要的流通貨幣。通過五銖錢這個市場交易媒介,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特別是絲綢、漆器、瓷器、玉器、銅器等傳到西方,而西域的土產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胡瓜(黃瓜)、大蒜、胡蘿蔔,各種毛織品、毛皮、良馬、駱駝、獅子、駝鳥等陸續輸入中國。五銖錢隨著往來的駝隊商幫大量流入西域各國,20世紀以來在我國新疆各地歷史文化遺址中都大量出土發現了各個歷史時期鑄造發行的五銖錢,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如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阿富汗、印度、斯里蘭卡、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國家也發現過中國的五銖錢。

龜茲五銖

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不僅流通使用五銖錢,還曾經仿鑄過五銖錢。如西域古龜茲王國(以今新疆庫車綠洲為中心),從公元1世紀開始鑄造使用圓形方孔的銅錢,一面有「五銖」漢字、一面有龜茲文字,或「五銖」漢字與龜茲文字同鑄於一面,稱為「漢龜二體五銖」錢,流通使用數個世紀。如公元1世紀中南半島上的古扶南王國(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柬埔寨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曾鑄造發行一種銀幣,幣面上有「五金」或「五五」兩漢字。「五金」應該是「五銖」的意思,「金」為「銖」字省筆。

和田馬錢

中國古代也曾鑄行過「五金」錢幣。古絲綢之路國家和地區還使用我國五銖錢的「銖」字作為本國鑄行貨幣的名稱。如公元1世紀—3世紀,西域古于闐王國(今新疆和田一帶)鑄行了一種有漢文和佉盧文字的「漢佉二體錢」。此錢圓形無孔,一面中央有形象生動的馬形圖案,故又名「和田馬錢」;另一面為漢文篆書文字,有「六銖錢」、「重廿四銖」兩種。泰國早期貨幣——泰銖,不但以「銖」為錢幣名稱,形狀為半橢圓形,錢的中間也鑄有穿孔。直到今天,泰國官方貨幣仍以「銖」作為貨幣單位。這些顯然都和中國古代五銖錢的影響有關。

泰國貨幣上的「銖」

開闢「絲綢之路」,張騫不畏艱險的「鑿空」之旅(司馬遷《史記·大宛傳》評價),可謂功勛卓著;而五銖錢在溝通促進絲路貿易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交易媒介作用,其巨大貢獻一樣不可湮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鑒定交易出手 的精彩文章:

安丘一市民撿到宋代古錢幣 積極上交博物館
錢幣稀有版本現身——浙江省造光緒元寶
佛教七寶之一:玉髓可以增強自己的「法力」?
收藏和田玉 千萬別指望「撿漏」 否則你會輸的很慘
為什麼古玩市場從古至今都不打假?

TAG:古玩鑒定交易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