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特,令人心醉的樂土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從涓涓細流變成緩緩的河川,斯海爾德河(Schelde River)自法國流經比利時,
在根特(Ghent)攜利斯河(Lys River)一同川流入北海(North Sea)。在羅馬時
代,斯海爾德河就已經是一條連接歐洲大陸深處至羅馬治下的不列顛(Britain)
的水道,成為通羅馬的條條大路之一。公元七世紀,聖阿芒(Saint Amand)在斯
海爾德河與利斯河這兩條河流交匯的根特建立了兩座修道院,聖彼得修道院(St.
Peter』s Abbey)和聖巴夫修道院(St. Bavo』s Abbey)。漸漸地,修道院的所在
成為周邊地區的商業中心。朝聖和趕集的商人紛紛前往根特,他們或是為了心中的
信仰,或是為了眼前的金幣。根特,成為令人心醉的樂土。
> 格拉文斯丁城堡
在往昔,根特是毛紡商人心中的天堂。受惠於穿城而過的兩條河流,根特水草豐茂。羊群可以安靜地吃草,而人們可以用羊毛紡織。毛紡及其貿易成為根特在中世紀的一大主題。根特本地的羊毛,以及跨海從英格蘭運來的毛料,在這裡的工廠中被加工成紡織品。工廠的運作焚膏繼晷,而金幣亦源源不斷湧來,創造出一個繁榮商業的神話。由一家棉紡工廠改建的根特的工業、勞工與紡織品博物館(Museum about Industry, Labour and Textile)仍然向人們展示著根特作
為紡織重鎮的榮光。
> 維克多·塞爾夫朗克
港.作品2號 根特美術館藏
> 揚·凡·艾克 阿爾諾
芬尼夫婦像 倫敦國家美
術館
作為因著羊群而繁榮起來的城市,根特在它最著名的藝術作品中,也反映著羊
的主題。在根特市長的邀請下,15世紀,胡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
和揚·凡·艾克(Jan van Eyck)兄弟創作的組畫《根特祭壇畫(TheGhentAltarpiece)》,在二十多幅尺寸不一的畫面中,它最著名的一幅就是《神秘的羔羊》,描繪的是宗教聖徒所主持的對神秘羔羊的禮拜和對人類靈魂的拯救。「油畫之父」凡·艾克兄弟和《根特祭壇畫》被安放在根特建城之初就屹立於此的聖
巴夫大教堂內,供人們觀賞。
> 根特祭壇畫
如今,更能「拯救」人類靈魂的,似乎是根特的醇醪。在以啤酒聞名的比利時,如果拿啤酒來打比方,根特則不同於清冽的拉格啤酒(Lager)和醇厚的艾爾啤酒(Ale),更像是帶著某種獨特芳香的修道院啤酒(Trappist or Abbey Beer)。根特城郊的奧古斯丁修道院(Kloosterbibliotheek Paters Augustijnen)就生產著著名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啤酒(Augustijnen)。酒標上的修道士圖案,成為眾多飲者的心頭好。更大眾的選擇,則是根特當地釀造的古魯特(Gruut)啤酒和格登大龍(Gulden Draak)啤酒。或者,你也可以在古舊建築鱗次櫛比的街巷中,點上一杯酒館自產的精釀啤酒,佐以當地的名吃——薯條,再配上或酸或
甜或鹹的各色不同醬料,可以悠閑自在地環顧街上的車來車往。
> 聖米歇爾橋
說到車來車往,根特的街巷中的車,近乎一半是自行車。以騎行的方式感受這座
老城,也是一大樂趣。騎車穿行在根特的小巷中,丈量這座城市,不僅能領略兩
旁的精緻院落和屋宇,還能呼吸到石磚和花草的氣息。城市對於騎自行車出行的人們顯示出了極大的友好,而汽車成為城內少見之物——它們大多被停放在
地下的停車場。
> 工業、勞工與紡織品博物館舊貌
這座城市對於自行車的愛,也被根特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 Ghent)展現著。博物館擁有整整一層的自行車展品。就在去年,根特設計博物館還舉辦了一場名為「駛向未來的自行車」的展覽,訴說著人們對於未來自行車的暢想。這座博物館本身,除了自行車之外,還有更多寶藏值得一探。博物館的前身,在1903年由根特的藝術愛好者個人和團體建立的工業和藝術裝飾聯盟(Uniondes Arts Industriels et Décoratifs),傢具、陶瓷器、銅器和紡織品是最初的收藏。1913年的根特世博會(Ghent 1913 World Exhibition)不僅為根特帶來了眾多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建築,也為博物館充實了館藏。在很長一段時期,亞洲工藝品和法國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裝飾藝術風格的設計品成為這座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展品。如今,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羅恩·阿諾德(Ron Arad)、倉俁史朗(Shiro Kuramata)等著名設計師的作品成
為博物館中的新亮點。
> 工業、勞工與紡織品博物館展覽現場
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根特能夠成為樂土的另一個原因,是1975年在著名藝術策展人揚·霍特(Jan Hoet)的主持下,於一個老火車站的基礎上被建立起來的根特當代藝術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voor Actuele Kunst)。在霍特為這座當代藝術博物館近三十年的工作之中,博物館的展覽、收藏成為歐洲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標杆。館藏的卡雷爾·阿佩爾(Karel Appel)和帕納馬倫科(Panamarenko)等最重要的荷蘭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是遊人來到根特必須在此
「打卡」的理由。
> 根特鐘樓
相比於古時的商人和今日的遊人,根特自始至終更在乎的還是市民們的生活。讓遊人們分散、自由地探索城市,參與到城市的生活中,是根特近年來發展旅遊業的要旨。就像是啤酒加薯條的例子,對於根特既有的飲食與商業,人們希望讓它們經過些許精妙包裝和調整,就可以成為旅遊產業的一環,而不會像爆出遍地只剩巧克力和紀念品商店的狀況。其實,在1913年根特世博會期間,市政當局就開始有意識地推動城市觀光。如今,在聖巴夫修道院、聖尼古拉教堂(SaintNichola』s Church)和根特鐘樓(Belfry of Ghent)這老城中心「三高」的連線
上,人們把在開放室外空間注入新的城市活力作為目標。根特城市大廳(Ghent
City Pavilion)被建造起來。這座木質頂棚的公共建築,給市民和遊人帶來很多歡樂。無論是城市大廳地面上的演出,還是地下的咖啡館,都是能使人們沉浸在
歡愉中的都市棲息地。
> 帕納馬倫科 費爾特拉 根特當代藝術博物館藏
老城根特,並不只是一味地在保持原汁原味風格和在局部進行整修,它也是一座現代都市,展示著自己獨特而又融合於現代文明的城市文化。年輕的活力,一樣得以在老城中伸展。根特的塗鴉街(Werregarenstraat),成為新世代人群觀照這座千年古城的「世說新語」。狂熱和叛逆,是青年人所要宣洩的快樂,在
根特這片人間樂土中同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藍色人體 卡雷爾·阿佩爾 根特當代藝術博物館藏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每年七月初的根特藝術節(Gentse Feesten)是所有人
能夠從中自得其樂的盛宴。十天的藝術節里,有上百場演出,以及市集和遊樂場等。藝術在根特的街巷生髮起來,一個廣場轉圜一個廣場的演出,一條街道接連一條街道的市集在城中蔓延著恣肆的歡樂。手捧各色啤酒逡巡在街市中,人們在根特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杯甘醴、一片樂土。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一位藝術的修行者,有神在前引路。
※1892-1897年間巴黎玫瑰十字沙龍:是膚淺的藝術還是神秘的象徵主義?
※百年後何香凝回歸母校,用畫筆呈現了一代人的氣節和風骨
※除了MUJI、宜家,身邊還有很多本土原創品牌值得我們去支持!
※瀕危之美:印度有一群正在消失的地下宮殿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