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活動:對話諾獎大師「探秘下一代抗生素」

活動:對話諾獎大師「探秘下一代抗生素」

「對話諾獎大師探秘下一代抗生素」

  

主 題

探秘下一代抗生素

主 辦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承 辦

復旦大學藥學院、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上海市藥學會、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時 間

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

下午14:30—17:00

地 點

上海科學會堂一號樓二樓盧浮廳

(南昌路47號)

主講嘉賓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美國生物化學家,美國耶魯大學教授,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主講嘉賓

王明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

主持嘉賓

王明偉復旦大學藥學院院長,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對話嘉賓

楊 弋華東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上海細胞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儲 炬上海市藥學會抗生素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永兵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教授, 藥理學博士

活動議程

1、主持嘉賓介紹出席領導和嘉賓

2、上海市科協領導致辭

3、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作報告(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Ribosome Complexes with Various Protein Factors and Antibiotics)(同聲傳譯30-40分鐘左右)

4、王明貴教授作「耐葯細菌研究與下一代抗生素」報告(30分鐘左右)

5、專家嘉賓對話(40分鐘左右)

6、專家嘉賓與現場聽眾活動(30分鐘左右)

7、主持嘉賓宣布活動結束

嘉賓簡介

主講嘉賓:托馬斯?施泰茨

(Thomas Steitz)

美國生物化學家,美國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系的斯特林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1940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1966年獲得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做博士後, 1970年至今在耶魯大學工作。

瑞典皇家科學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拉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不僅是對他核糖體開創性研究工作的肯定,還由於其對下游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包括對下一代抗生素富有前途的優化工作。他的這些工作此前得到過許多獎項:蓋爾德諾基金會國際獎(該獎項於2006年被授予了他在耶魯大學擔任生物化學研究員的妻子瓊);路易斯·S·羅森斯蒂爾獎和紐科姆·克利夫蘭獎。

主講嘉賓:王明貴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1995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赴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2年余 。現為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內科(感染病)主任醫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復旦大學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長、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為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感染化療學會委員,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中國抗感染化療雜誌》常務編委。各類常見及疑難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腦膜炎、敗血症,皮膚軟組織感染等,各類抗生素藥物合理應用。

主持嘉賓:王明偉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復旦大學藥學院院長,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組長,國家新葯篩選中心主任,國家化合物庫主任。

對話嘉賓:楊弋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入選者,中國生物化學學會酶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副理事長。

對話嘉賓:儲炬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副主任。96年於華東理工大學獲生物化工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晉陞為教授,2001年3月晉陞為生物化工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期工作在微生物代謝調控及代謝工程教學科研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發酵生理及調控的實踐經驗。負責並完成國家十一五「863」重點項目「頭孢菌素C發酵工業用菌種改造和代謝工程技術研究」。 近期承擔完成了中荷產業創新國際合作計劃(PoIC)、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葯創製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及十二五「973」子課題等項目。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發表在包括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在內的SCI收錄文章150餘篇。學術專著2部。2002、2004、2011年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對話嘉賓:曹永兵

原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新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脈管病研究所中心實驗室主任。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浦江學者,兼任上海市藥學會理事、上海市藥學會藥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委會委員、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醫學真菌專員會委員、《中國真菌學雜誌》編委等職。長期開展抗真菌藥物發現和真菌耐葯機制研究,先後主持「863計劃」、「重大新葯創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10餘項;編寫《藥理學》全國統編教材和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200餘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4項;獲新葯臨床批文8項,新葯證書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10餘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迷上生物鐘之一:植物進化最聰明的機制,人類如何改造利用?
頂級科學家給娃講科學 |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特別報道
植物進化最聰明的機制,人類如何改造利用?
快訊:華人魯劍鋒獲數學IMA獎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特別報道:頂級科學家給娃講科學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