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吹捧「工匠精神」的人都是不動腦子的蠢貨!

吹捧「工匠精神」的人都是不動腦子的蠢貨!

又看到有蠢貨在吹捧日本的「工匠精神」。

什麼是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完美,要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到極致,把90%做到99.99%。

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存在,首先要有大量世襲手工業者,祖孫三代都是用一輩子時間反覆去做同一件事;然後國家再給這些匠人授予勳章和獎狀,通過認定給予社會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

1、匠人的手工作坊、學徒式生產,本就與當下的流水線、工業化大生產是相抵觸的;

2、祖孫三代、甚至更多代人,能夠長時間做一件事的前提,是封閉而安定的社會環境,這與正在高速發展變化之中的中國現實國情也是相抵觸的。

即便我們更多討論精神本身,而不是托生這種精神的工匠背景。一個能夠認定去做一輩子,甚至子孫三代都從事的職業,恐怕並不好找。與此最為類似的制度,就是國企環境下子承父業的接班制,具體效果參見是東北地區……

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三代人能夠安下心來去做一件事,只能說明社會靜止、階層固化,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當然會對「匠人精神」這套話術喜聞樂見。

但從生產者角度來看,不管其他,只是一心把產品從90%做到99%的匠人精神,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幾個問題:

1、是否有這個必要

如果生產者進入到藍海,那麼他生產出60分的產品就會熱銷,這時候非要做到90分以上才罷休,沒有必要。

如果一個細分市場,做到90分以上才能生存下來,那麼與其用力把90分的產品推高到99分,倒不如放棄這片紅海,尋找新的市場。

2、工匠精神對應的成本問題

把90分的產品推高到99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都會作為成本計入到產品價格之中。更貴的產品,是否有人買單也是疑問。

工匠精神之所以在當下能被不少國人接受、甚至追捧,源於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有錢了,溫飽問題解決後,自然會有對品質的更高追求。如果從這個視角重新審視當下國內諸多產品,很顯然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如果再對比國外,比如日本品質優良的器物,自然會因為需求獲得滿足而有欣喜,甚至於追捧之心。

這就牽涉到一個重要問題,產品品質。高品質的器物是怎麼產生的?

絕對不是企業家天生就想生產90分的產品,恰恰相反,他們更願意生產60分的產品 —— 因為60分意味著沒有競爭對手,生產多少都會熱銷。

當60分的產品大賺特賺、起到示範效應之後,這個市場就會有新進者,這時候就產生了競爭 —— 你的產品60分,那麼競爭對手就會研究你的產品,並在基礎上做優化改善,把產品提升到65分。你若要與他競爭,就要繼續改進產品,並推高到70分……這才是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的真正原因。

產品質量的提升,一定是從滿足需求出發的、競爭的產物,而不是什麼所謂匠人精神的結果。

舉個例子,中國剛開始普及電視的時候,能有一台黑白電視就很牛逼了,你的街坊鄰里晚上會圍坐在你家一起看電視 —— 這時候首要需求是「有電視」,而不是更高品質。當時情況下,日本彩電的品質毫無疑問比國產的好,但同時也貴到大多數人根本買不起,滿足不了主流需求。所以也沒有去談電視品質,甚至匠人精神的聲音。

說到底,這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如果放在20年前,你把產品的品質做到60分就會被搶購一空,因為稀缺;現在你再做到60分,應該是很難賣出去的。

這裡面的核心問題就是需求發生了變化,從「滿足溫飽」到「追求小康」了,消費者不再滿足粗糙的產品。所以生產者也自然要從「人無我有」向「人有我優」進化,這其實就是當下國內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 —— 如何轉型升級。

在轉型方向上,日本式匠人精神是解藥嗎?

不但不是,日式的精耕細作,在戰略上還是一種愚蠢行為。

匠人精神裡面暗含的意思是,只管低頭優化精進,把產品推向極致;並不時長去「抬頭看路」;另外追求器物的極致,而並不太過問人的需求。

想想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當時日本產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簡直就是品質的代名詞;尚在學生時代的我們,都以能夠擁有一台索尼隨身聽為榮。

索尼隨身聽品質的確好,我作為使用者還是有發言權的。但MP3橫空出世之後,沒有人再用隨身體去聽卡帶了。你再去精耕細作隨身聽的品質,把它推到99.99%,有神馬用?

不單單是索尼隨身聽,日本的電器、電子產業,近10年來簡直就是大潰敗,被韓國、大陸、台灣,絞殺得只能躲在一些零部件供應領域苟延殘喘。竟然還有人辯解,這是收縮到更為隱秘的領域悶聲發大財去了。這洗地的姿勢,剛看過《敦刻爾克》就能活學活用了?

大膽說一句,隨著韓、陸、台的持續發力,日本的電子產業再過十年也許毛都不剩了。

除掉對市場、對需求的鈍感力,工匠精神也是沒有成本/收益概念的。換言之,工匠精神追求得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產品極致化。產品極致化從道理上來說當然沒有錯,但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你做出無與倫比的產品、但沒有市場需求,豈不是白費功夫?

即使能夠活下來,打磨更好的產品也必然耗費更久的時間、更高的成本,不顧市場需求去持續精進,結果只能降低產品的競爭力。

比如日本有賣羊羹知名作坊,為了保證羊羹品質每天就賣那麼多;再比如法國、義大利手工製鞋的奢侈品品牌,質量是好但是貴。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前者可能根本買不到,後者恐怕真的買不起。那麼即使「工匠精神」,你真的能夠受益嗎?

日本當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被追捧的「匠人精神」,本質上跟理想、情懷沒有差,都是裝逼用的。某個發出「讓理想窒息」這樣振聾發聵聲音的上市公司老闆,現在還不敢回國;某個吹捧自己手機具有工匠精神的知名創業者,剛讓成都政府接盤,才讓自己免除破產的尷尬。

產品當然是要用心去做,但也沒聽說過美國人自詡產品具備匠人精神。

做產品,首要法則永遠是更好滿足需求,而不是把某種精神或者情懷人為拔高。如果一定要為中國產業升級尋找路徑,那也是美式路徑,而非日式的匠人精神。

否定掉匠人精神,那麼值得去學習和推崇的產品觀是什麼?

很簡單,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利用大數據更好把握用戶需求,灰度測試,小步快跑,不斷迭代 —— 我就不提這是哪家的產品觀,省得被說做廣告。但這也是可以廣泛用於當下的,更為先進的產品觀。

還是那句話,用戶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利用數據交互不斷更新迭代,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才是好產品;追求器物極致而不是去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都是裝逼/宣傳。

質量好都是被逼的,因為如果你不做得這麼好,就不會有人買。一個行業整體質量不好,說明這個行業有機會;成熟行業比如空調,巨頭美的、格力已經佔據大部分份額,他們產品的質量都很好,這時候已經沒有新公司願意進入這個行業了。日本匠人精神,三代人做一件事,背後是死氣沉沉、沒有機會。

工匠精神、我有一個夢想、企業家情懷……都是裝逼用的,並不值得追求,誰信誰傻。

------原創不易,請多鼓勵------

由於蘋果應用商店的條款限制,IOS用戶看不到讚賞提示了。

所以,以後估計只能用這個形式了,蘋果手機專屬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天資本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再辛苦工作也買不起北上深一套房

TAG:明天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