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草聖是怎樣煉成的?唐代書法的巔峰之作

書法草聖是怎樣煉成的?唐代書法的巔峰之作

中國人重書法。在電腦和手機普及的今天,誰若能鋪紙研墨,寫出一手好字,會令人刮目相看,而在過去,書法更像一門必修課。

洛陽曆代出現過不少書法名家,如東漢的蔡邕、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鐸等。他們留下了不少書法珍品,使後人得以領略這一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

張芝:從章草到「一筆書」

草書之美,有目共睹。最初的草書出自誰手,卻是一筆糊塗賬。

歷代擅長草書的人很多,比如東漢的張芝、唐代的張旭,都享有「草聖」的美譽。愛喝酒的懷素和尚「一日九醉」,寫得一手好狂草,在唐代書壇的名氣不亞於張旭。

練過書法的人都知道,草書雖然看似簡單,想寫好卻不容易。張旭和懷素以「張顛素狂」著稱,他們的書法一般人模仿不了;張芝創立「一筆書」,更是書法史上的一個壯舉。

所謂「一筆書」,就是後世通行的今草,因一筆寫成、連綿不斷而得名。與之相對應的是章草,還保留著隸書的意味,筆畫不相連,被視為今草的古體。

章草因何得名至今無定論,有人認為與史游的《急就章》有關。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說:「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粗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

也有人認為與漢章帝有關。西晉書法家衛恆在《書勢》中說:「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稱善作……」漢章帝欣賞杜度的書法,讓他用草書寫奏章,因名章草。

還有人說,這個「章」是章程、法度的意思。

不管怎麼說,可以確定的是,章草起源於漢代,是由隸書簡化而來的。東漢末年,張芝對其進行了巧妙的改進,使原本「字字區別」的章草變為「上下牽連」的今草,他也因此被書法家韋誕稱為「草聖」。

張芝祖籍甘肅,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張奐早年威震西域,於公元166年奉調回到京師洛陽,位列九卿,不久將家遷到西距洛陽不遠的弘農。張芝品性高潔,不願做官,終日在家鑽研書法,以至於「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東漢末年是書法的一個極盛時期,張芝聲名遠揚,許多人向他學習「一筆書」。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也對張芝推崇備至,認為自己的草書比不上張芝的。

張旭:「草聖」何以稱「張顛」

從漢末到中唐,在短短數百年時間裡,草書領域湧現不少大家,張旭是其中的佼佼者。

張旭是吳人,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杜甫曾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記載:「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嘗於鄴縣見雲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張旭則自稱:「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神。」

張旭學書不拘一格,時時處處留心。他早年當過常熟縣尉,發現有一老翁常來告狀,只為求得他的一紙判決書,好作為墨寶珍藏。細問之下,他得知老翁已過世的父親也擅長書法,拿到其遺墨一看,不由驚嘆:「天下工書者也!」

任金吾長史時,張旭常隨唐玄宗來東都洛陽。一次,裴旻(mín)將軍因母親新喪,求吳道子在洛陽天宮寺繪壁畫以超度亡靈。吳道子請他先作劍舞,自己從中尋找靈感,後繪出「生平繪事得意,無出於此」的壁畫。在場的張旭也情不自禁,在牆上揮毫留下「天下第一狂草」的墨寶。圍觀者「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大飽眼福。

唐文宗時期,「三絕」被官方認證,就是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和張旭草書。

張旭和李白是朋友,兩個人一樣嗜酒,都頂著「飲中八仙」的響亮名頭。杜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專門寫了他們的醉態:「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張旭似乎總在大醉後超常發揮。他呼叫狂走,甚至以頭蘸墨,隨意揮灑,如有神助,酒醒之後,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世人見他如此癲狂,乾脆送他一個外號,就叫「張顛」。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樣寫出來的狂草,竟讓人挑不出毛病,張旭也被時人稱為「草聖」。事實上,張旭有極深厚的楷書功底,他的楷書「字字有法」,端正嚴謹,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學書,可見其楷書造詣之深,這也是張旭的草書極具章法的原因。

1992年,洛陽邙山出土了嚴仁墓誌。嚴仁與張旭是同鄉,死於公元742年,墓誌由張旭書丹。張旭的楷書書法,後人由此得以一見。

懷素:「一日九醉」是狂僧

說到狂草,人們常將懷素與張旭相提並論,稱為「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懷素生於公元725年,大約比張旭小20歲。他是湖南人,俗姓錢,小小年紀就極有主見,不顧家人阻攔出家為僧。

出家後的懷素喜歡讀書,愛好書法。為練字方便,他在寺院附近開荒,種了一萬多株芭蕉樹,每天就用芭蕉葉當紙,練字不輟,草書進步很快。他曾慕名向李白求詩,李白欣然寫下《草書歌行》:「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對懷素的草書極盡讚美。

懷素的草書師承張旭,也是狂草。其用筆奔放流暢,「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

得知顏真卿曾向張旭學書,40多歲的時候,懷素來到洛陽,特意向顏真卿請教書法。

《廣川書跋》中記載:「書法相傳至張顛後,魯公顏真卿得盡於楷,懷素得盡於草。」懷素學得張旭草書精髓,正是通過顏真卿。

當時,顏真卿告訴懷素,20多歲時,他跟著張旭學書,只是剛剛入門。35歲時,他又去向張旭請教,張旭沉默許久,教給他「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如今既然懷素想學,他願意毫無保留地傳授。

張旭與懷素都寫狂草,後人如何辨別他們的書法呢?有個簡單的標準,就是「旭肥素瘦」:張旭的草書肥勁,懷素的草書瘦硬。相比之下,張旭的字難度更大一些。

作為一名自幼出家的僧人,懷素一生大多在寺院中度過,卻不念經不說禪,又吃肉又吃魚,還「一日九醉」,是一名地道的狂僧。不過,「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他的狂,也許只是為了狂草而存在的。

公元777年,懷素寫《自敘帖》,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主要事迹,並稱「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兩年後,他患風痹病圓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客七叔 的精彩文章:

那年花開月正圓明星戲外大秀書法,個個都是才子佳人!
2千年前書法論,真正懂其意思的沒100個人!
評判別人書法的同時自己也要懂書法,別到時讓人家笑掉了大牙!
中國幾千年的書法文化,不亞於任何一個國家!

TAG:墨客七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