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承80/90系列展:來自泉州古城藝匠們多角度思辨

傳承80/90系列展:來自泉州古城藝匠們多角度思辨

國慶長假以來,一場名為「潤物無聲·傳承80/90系列展」的在地文化藝術展,在泉州老城區的金魚巷、西街肅清門廣場、象峰巷等地同時開展迎客。這場系列展,使得選擇避開擁堵「留守」泉州的市民們,也能在家門口的文化場館度過一個獨特而有意義的假期。今天,就讓記者帶您一道去認識幾位80後、90後的藝匠們,感受他們水花四濺的靈感帶來的精神碰撞。

蔡金海: 安靜城市,讓人愜意地寐

蔡金海為他的藝術作品展取名為「寐」,因此,人與枕頭成了他絕大多數作品中最重要的載體。他認為,文化需要具有包容性,而枕頭,同樣可以包容、承載人們渴望休憩的心,所以兩者有共通之處——人們可以依著枕頭入眠,而城市可以枕著文化遐想未來。金海表示,他多數作品呈現的是各種各樣的人,以最安詳的方式在「寐」著。人物的表情、姿態、光澤度、顏色,無不指向一個寧謐的歸宿,「泉州,一座寧靜的城,一座讓遊人願意駐足停歇的城。穿梭大街小巷,不經意間,就從大街小巷裡流淌出古風雅韻的南音,讓人放慢腳步直至停止,去聆聽。這時,內心那份孤單會起化學反應,彷彿與這座城市有了奇妙的溝通,願意為此停留,願意孤獨有一個歸宿。」

蔡金海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以最安詳的方式「寐」著

金海最喜歡的一個作品,是以泉州元素——紅磚為主材料。一種硬質材料被拿來呈現安靜、柔軟的睡眠狀態,這是為何?金海表示,主材料紅磚全部來自一處建築工地的廢棄物,之所以喜歡紅磚,是因為它代表著閩南文化,代表著深不可測的傳統文化。作品以紅磚為載體,希望告訴人們,千萬不要隨意丟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只有在屬於自己的天地里,才能睡得安詳。

除了演繹「寐」主題外,部分作品還隱晦地表達著人與動物的和諧聯繫。比如,其中一件作品展現一位憨厚之人在遠遠地注視著荷塘中的青蛙,金海解釋稱,青蛙終其一生都在捕捉害蟲,而憨厚之人一般也比較「一根筯」,認準的事情會堅持到底,往往反而會有所成就。動物能給人帶來某些啟迪,一如一場潛移默化的夢,能帶來覺醒的力量。

簦火火: 發現生活的自然之美

金魚巷的上空,如今飄蕩著一群來自海洋的「魚類」,在夜裡,它們還會發出淡藍色的光。巷子里經過的路人,不禁抬頭仰望這些可愛的「藍色精靈」,並報以微笑。這就是設計師簦火火在追尋的自然之美。

簦火火創作的「海洋夥伴」,在夜裡會發出淡藍色的光。

在簦火火的展館中,我們看到正中間安放著一張用PVC材料做成的「鯨尾椅」,四周是白色的水母燈,這似乎在有意識地顛覆人們慣有的視覺經驗。畢業於廈門理工學院的簦火火表示,自己作品的主題是「洄流」,那是在看了紀錄片《鯊魚海洋》後,才萌發了創作的理念。他想以海洋生物「無鰭鯨」的形象製作一批燈光裝置,來展現給周邊的朋友欣賞。展覽要表現的是人與海洋的關係,希望通過這些海洋生物外形裝置引發人們的關注,讓人們放緩匆忙的腳步,去關注人與海洋、與海洋生物之間的關係。

在嘈雜的世界裡,靜下心來傾聽來自海洋的聲音,這會讓我們找回對生活本能的樂趣和童真部分,簦火火說道。

許著華:捕捉歲月流淌的痕迹

8年前,許著華就曾整理編輯《安平碑拓錄》一書,贏得業界口碑。這次他帶來「追溯一段即將風化的歷史」碑拓展,力圖將碑拓文化的根脈延展入更廣闊的人文土壤當中。拓印,就是把石碑、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畫印在紙上,常見的有碑碣、磚銘、匾額、摩崖石刻、墓志銘等的拓品。許著華表示,此次展品可分為三類,即圖形拓片、具有史料價值的拓片、具有書法價值的拓片,但不管是哪種拓片,它們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段歷史,傳承了某種文化,對於研究歷史文獻、文物、書畫有著重要的實物價值,值得人們去珍惜。

許著華以《安平碑拓錄》一書,贏得口碑。

相較於當下的年輕人沉湎網路、耽迷手機,許著華表示,自己更鐘愛於研究地方文史。從2006年起,源於對家鄉安海深厚的感情,他開始不斷嘗試用多種方式去記錄、表達閩南傳統文化,碑拓便是其一。不同的表達方式,也為他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

在接觸到眾多歷史碑刻時,許著華髮現,除了抄寫、拍攝記錄留存外,對於碑刻最為理想的留存方式是做拓片。然而這門工藝對於當時的許著華來說,還是一片懵懂。但在年少滿腔熱情的助推下,他上網查教學視頻、看論壇,一步步摸索著、嘗試著,逐漸在實踐中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就這樣不分晝夜地堅持著,到了2010年時,他和夥伴們竟拓印了超過200方的安海碑刻,足跡遍布安海各地,其中的坎坷不易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許著華坦言:「想到這樣做可以更好地保護傳統文化,覺得一切都值了。」

「所謂文化,都有前後繼承的聯繫,回望得了過去,才展望得了未來。」許著華稱,用心做事的人,更容易造就積澱。今年十月的碑拓展,遊人或許可以從中細細品賞出歲月流淌過的痕迹。

陳珊珊:以心造物,邂逅真我

喜歡包包,就自己買皮具材料來做;喜歡旅行茶具袋,那就自己一針一線地縫,什麼款式想有都能有。陳珊珊是個信奉雙手能創造明天的人,她並沒有刻意要渲染自己的「情懷」和「匠心」,而是真的覺得造物是個實現美好價值的過程,所以她給自己的作品展取名「以心造物」。

陳珊珊創作的小物件

很多手工藝者都有祖輩傳承的背景,但陳珊珊沒有,在手工藝界,她完全是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這讓她看上去更與眾不同。「造物的初發點都是源於自己的喜好,比如製作皮包,比如刺繡。我有我的堅持,不想追求別人做好的東西,自己能用雙手打造的東西,為什麼不去嘗試呢?」陳珊珊稱,她學習的路徑很多,曾跟老師學過,也曾在網上下載教程學過,還曾買書看著學做過。「喜歡你就研究,堅持下來就會有所收穫,發自內心喜歡才能製造出好的東西。」

外人看來或許有些枯燥的手工活,在陳珊珊的眼裡成了陶冶自我的指尖「華爾茲」。

都說造物的人有一顆玲瓏的心,但陳珊珊更相信他們有一顆堅守的心。她認為,自己動手是一件讓人很興奮的事情,一針一線的旋律,造就千姿百態的針腳,密密麻麻,卻又各自安好。沒有批量生產,卻有著機器難以賦予的生機勃勃。除了會造物外,陳珊珊還是個手繪插畫師,她創作的一組泉州老君岩的表情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曾風靡友人的微信圈。

心安即是歸處。在外人看來或許有些枯燥的手工活,在陳珊珊的眼裡成了陶冶自我的指尖「華爾茲」。她工作坊的牆壁上掛滿了釘釘鎚錘之類的工具,簡單,卻勝於標語、海報。如今,工作坊里常擠滿了來向她討教的人,那是一些同樣期望在創造中找到真我的人。(記者吳拏雲 通訊員蘇歆悅 文/圖)原標題:傳承系列展,來自泉州古城的多角度思辨(組圖)責任編輯:鄭莉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閩南網 的精彩文章:

天使之路張桐個人資料介紹曝光 對金大川是又臉紅又告白的
楊冪替身卓亨瑜否認蹭」小楊冪「熱度:網上那些照片不是我
雙節長假導遊堅守崗位推介旅遊文化 妙語如珠講述泉州掌故
廈門最美的夜色去哪看 超夢幻廈門夜景地圖來了!
沙特國王首次訪俄 雙方簽署協議俄將幫沙特發展軍工企業

TAG:閩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