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蘭花之美,只有中國人能懂!

蘭花之美,只有中國人能懂!

清 石濤《蘭竹雙清圖》

自古中國人骨子裡就有

一種愛花的情結

認為花是有情之物

不僅愉悅感官

更撩情思,寄以心曲

愛美、愛花,視花為美,與花媲美

認為花是世界上美之物

中國人對於花的理解與依戀

往往是從生命的大徹大悟中得來

花之情本是人之情

晉陶淵明獨愛花中隱逸的菊

自李唐以來,國人多愛富貴牡丹

而宋周濂溪則獨愛花中君子的蓮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愛情

最終也化為了戀花香的飛蝶

……

我們的花似乎和別人的不一樣

幾乎每株都凝著一股情緒

記著故事

彰顯著千年傳承著的

高尚品德與珍貴的節氣

在中國人眼中,百花里

最為獨特的當屬蘭花

蘭花是我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

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

又有「氣清」、「色清」

「神清」、「韻清」四清

萬花皆美,而唯獨蘭花

這出自深谷的一縷幽香

讓中國世代賢達格外痴迷

不負「王者香」之名

張大千《蘭花》

中國人眼中

蘭富而不傲、容古留芳

屬隱逸之最

淤泥而不染,經歲寒而不凋

清介堅勁之美,更非蓮所能比擬

真可謂是花中真君子!

孔子詠蘭、屈原佩蘭

勾踐種蘭、魯迅采蘭

中國人似乎一直都在續寫著

自己與蘭花的傳情故事

歷代文人騷客更是用著

自己獨特的方式

袒露著對於蘭花的摯愛

將所有華麗的辭藻、驚艷的色彩

一一堆砌在了繁華似錦里

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得益於養鵝,更得益於愛蘭

迎風飄拂、婀娜多姿的蘭葉

讓他造出了飄逸流暢、

妍美遒媚的書法新體

他將蘭葉的各種姿態

運用到書法之中,

達到了神韻生動、

隨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我國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愛圖梅瓶,

有「王羲之愛蘭」、「周茂叔愛蓮」、

「孟浩然愛梅」、「林和靖愛鶴」四幅圖,

可見,王羲之愛蘭影響之深遠。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書畫界的曠世奇才徐渭

更是以蘭花為自己的

生命與人格的寫照

在送畫於友人仙華,題詩曰:

「仙花與杜詩,其詞拙而古。

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

以「無媚」與「清苦」概括自己的人生

明 徐渭《蘭香圖》水墨綾本

明 徐渭(1521~1593)《雙清圖》水墨綾本

明代四才子文徵明也喜養蘭畫蘭,

他從栽蘭、賞蘭中獲得了藝術靈感,

所畫的蘭花,秀麗婉潤,

風度翩翩,人稱「文蘭」,

成為了畫壇里

首屈一指的畫蘭大家

蘭竹石圖 明 文徵明(1470~1559)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蘭竹石圖》是文徵明贈老者壽辰之禮

老竹蒼勁挺拔,新竹俏麗清秀

蘭草從石縫中拔芽滋長

與石畔青竹為伴,清新脫俗的樣子

少了頑固古板之感,多了些許石趣

石亦成了可愛之物,極具生氣!

明 文徵明(1470~1559)《蘭竹圖》

蘭花之美,只有中國人懂!

蘭花在中國人眼中

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

更是一種情懷與境界,

是植根中華民族

源遠流長的歷史中

散發著浪漫幽香的文化符號!

歷代名家蘭花圖合集:

五代 黃居寀(933~993年後)《花卉寫生圖冊》

宋 佚名《秋蘭綻蕊圖》頁

宋末元初 鄭思肖《墨蘭圖》卷 紙本 25.7×42.4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元 王冕(1287~1359)《墨梅圖》紙本水墨 50.9×31.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雍(1289~1369)《著色蘭竹圖》絹本設色 74.6×46.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明 陳淳(1483~1544)《葵石圖》紙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約1498~1552年)《雙鉤蘭花圖》紙本設色 34.7×3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 孫克弘(1533~1611)《玉堂芝蘭圖》紙本設色 135.8×5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 馬守真(1548~1604)《蘭石圖》紙本墨筆 17.5×29.2厘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明 馬守真《素竹幽蘭》立軸 水墨紙本 110×38厘米

明 李流芳(1575~1629)《山水花卉圖》

明 藍瑛(1585~1664)《長春圖》

明 杜大成(不詳~不詳)《花卉草蟲圖》紙本水墨 28.6×44.8厘米

明 杜大綬(不詳~不詳)《幽蘭圖》紙本設色 110.3×30.8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明 何適(不詳~不詳)《墨蘭圖》紙本水墨 115.9×58.2厘米

八大山人 蘭

八大山人 花鳥

八大山人 《梅蘭圖》

清 石濤(1630~1724)《蘭竹圖》

石濤 《芳蘭圖》

清 惲壽平《國香春霽圖》

清 李方膺(1659~1755)《蘭石圖》

清 高鳳翰(1683~1749)《蘭石圖》

清 汪士慎(1686~1759)《春風香國圖》立軸 紙本設色 95×60.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汪士慎《春風三友圖》紙本墨筆 77.5×37.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汪士慎《蘭竹圖》紙本水墨 118.1×43.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金農(1686~1763)《紅蘭花圖》絹本設色 63.7×40.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鄭燮(1693~1765)《蘭竹圖》立軸 紙本墨筆 240.3×120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鄭燮《蘭石圖》

清 錢載(1708~1793)《蘭竹圖》紙本墨筆 139×35.1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清 羅清《蘭竹石圖》絹本水墨 132×66.5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吳昌碩(1844~1927)《香騷遺意圖》

齊白石(1864~1957)《蘭花蝴蝶圖》

齊白石(1864~1957)《蘭花圖》

齊白石 《蘭》

張大千《蘭花》

張大千《蘭花圖》

張大千《蘭花圖》

張大千《朱蘭》

張大千《蘭花圖》 1948年作

陳半丁(1876~1970)《牡丹蘭花圖》

馮超然(1882~1954)《蘭花圖》

樊浩霖(1885~1962)《蘭花》

符鐵年(1886~1947)《蘭石圖》

于非闇(1889~1959)《蘭花蝴蝶圖》

徐悲鴻(1895~1953)《蘭花圖》

潘天壽(1897~1971)《蘭石圖》

潘天壽《蘭花圖》

李苦禪(1899~1983)《蘭竹雙清圖》

江寒汀(1903~1963)《竹雀蘭石圖》

王雪濤(1903~1982)《夜夢》

王雪濤(1903~1982)《蘭花蝴蝶》

董壽平(1904~1997)《蘭石圖》

董壽平(1904~1997)《蘭花圖》

黎雄才(1910~2001)《節晚香圖》

唐雲(1910~1993)《雀蘭石圖》

王蘭若(1911)《墨蘭》

啟功(1912~2005)《蘭竹圖》

俞致貞(1915~1995)《幽香》

俞致貞《蘭花蝴蝶》設色紙本 鏡心 45.5×68厘米

蔣風白(1915~)《蘭花圖》

許麟廬(1916~2011)《蘭花圖》

溥佐(1918~2001)《蘭竹石圖》

溥佐《蘭花圖》

石魯(1919~1982)《蘭石圖》

陳佩秋(1922)《蘭草》

盧坤峰(1934~)《蘭花圖》

曾宓(1935~)《蘭花》

吳山明(1941~)《清韻》

整理編輯:伍佰藝書畫網

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伍佰藝書畫網 的精彩文章:

時隔45年,一本畫風童稚、書法渾厚卻滿載師生情的《護生畫集》終於誕生
合縱連橫間,展現包圍與反包圍的對決藝術
師傅畫蝦,我畫小鴨,婁師白筆下的小鴨子越看越可愛
王羲之《蘭亭序》單字放大,太震撼眼球!
馮小剛買一副畫就幾千萬,「《芳華》七億回本」見鬼去吧!

TAG:伍佰藝書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