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科研訓練,我還從讀博中收穫了什麼?

除了科研訓練,我還從讀博中收穫了什麼?

本文為募格學術徵稿,轉載請聯繫後台

鄙人系國內某985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博士一枚,從保研到申博,雖然橫跨了三個專業,但求學之路還算順利,生活也不缺精彩。回首自己的讀博歲月,收穫頗豐,讀博一事之於很多人,是一個痛苦艱難的科研訓練過程,在某一領域實打實的精進通常是舉步維艱,但這樣一個經歷的背後,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挖掘喝品味,就自己的小小體悟,與諸君交流分享。

關於態度

對自己負責

在博士入學的第一次組會上,導師的介紹ppt中最後一頁只有一行字: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self. 之後不管是做項目、發文章、申項目還是找會議,我的導師幾乎沒有主動的提供過幫助,這一點令我獲益匪淺。相對於自己單打獨鬥,有導師牽頭引領方向送資源,自然會輕鬆許多,但這樣的包辦做法不僅可能導致我們淪為導師的員工,無法自主自立的開展研究工作,還容易陷入懈怠和被動的消極情緒,消磨掉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作為有過碩士經歷的准博士,對人與事的責任感不難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務,沒有人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其他人的科研情況和需求,沒人管你科研進度怎麼樣,沒人關心你實驗順利不順利,沒有人告訴你應該學習什麼軟體。因此,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靠自己,你最最應該擁有的態度就是對自己負責。當然在無法獨立解決的困難面前,你應該懂得向他人尋求幫助,但在此之前,你必須意識到,讀博也好,未來的人生也好,你是你自己的上帝,只有你才能拯救你自己。

關於能力

調動和利用資源

由於一直在國內深造,想對自己研究領域的國外情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故而在博士入學之後我就嚮導師提出了聯合培養的想法。遺憾的是導師是古建築歷史和理論方向博士出身,人脈資源集中在東南亞地區,而我感興趣的歷史城區更新與保護在歷史上是由西方國家首創實踐,因此要去歐洲聯培只能通過其他導師幫忙或者自己去聯繫。

經過良久的困頓,在一次國際會議中我結識了幾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博士後,又通過之後的自科合作建立了非常愉悅的工作夥伴關係,最後通過他們的引見聯繫到了德國的一位大牛,之後又順利的走上了聯培之路。一切都挺不可思議的,也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科研夢想。

讀博之後,身邊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人,個個都是做事雷厲風行,思路開闊而且樂於助人,從他們身上能看出讀博給他們事業上的助力。其實每個熱衷學術的人都很友好,只要你尋求幫忙,他們就會把你的事,當自己的事一樣去解決,還事無巨細地給你解釋。讀博時期確實分在社交上的精力非常有限,但一旦遇到問題,就一定要張口問。讀博不僅僅給人以訓練科研能力的時間和機會,更訓練一個人調動和最大限度利用資源的能力,從而全身心的為困惑找到出路。

關於思維

批判性思考與分析

大論文選題前前後後耗費了我一個學期的時間,偏向技術型的好發文章,但自己的興趣並沒有那麼足;偏向設計類的一直是心頭好,但沒法出sci。種種糾結之下,導師提點道,論文選題最應該遵從興趣,只要能拿出證偽的科學精神,提出自己的觀點,發表文章會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誠然,不論是日常的項目還是自己的課題,這樣一種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的思維方式,幾乎貫穿始終,是每一個研究人員的慣性方式。

關於博士期間所收穫的思維方式的訓練,我認為主要包括質疑、創新和深入三種。

首先,做研究的起點,就是不要輕易相信已有結論。很多想當然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提出合理的質疑,就需要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重新審視研究者的前提假設或制約條件,並找到分歧,通過客觀嚴謹的分析得出可能不同的觀點,從而得到爆炸性的進展;

其次,創新。學術意義上的創新,與一般性的發明創造不同,是在理論上對某個領域的某一點做出一點貢獻。在博士答辯的過程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研究的學術貢獻在哪裡,創新點在哪裡,可見這才是我們成果的體現;

最後,深入。我們專業常常提到匠人精神,其實這也是博士的共性。孜孜不倦地對一個方向進行研究,以及可能一輩子都要朝著一個方向死磕。越是深入研究,你會發現自己的所知甚少,而這樣一種穩紮穩打的務實理念,正是決定研究成敗的關鍵。

關於生活

平衡方方面面

自博二開始,導師的新研究所開始運作,一時之間,課題與項目齊飛,小論文共大論文一色,在長期吃外賣熬夜和舟車勞頓之下身體拉響警報。在科研學業、人際社交、情感交往等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內容和精神需求的重壓之下,我接觸到的不少博士都或輕或重的承受著失眠、神經衰弱等病症的困擾。時間緊迫自然是首當其衝的致病因素,但在事務的輕重緩急之間難分伯仲和平衡其實才是最最關鍵的根本原因。

在嚮導師的討教之中,我意識到,為生活留出專門和固定的私人時間,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重要了。讀博從來都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眼下所專註的許多事,其實都是生命的經歷和過程。在負能量的重壓之下,不僅體質體能會處於亞健康狀態,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工作成效也難以保證。運動、娛樂、和家人朋友愛人相處,應該像文獻閱讀一樣,放進你的日程里。盡量的放鬆並享受,充分的休息才能換來充沛的動力,這段時間不會被浪費。對此我體會最深的有兩點,第一,娛樂能改善情緒,從而提升睡眠質量,遠離失眠;第二,保持一定頻率的運動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免疫力隨之提高,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能更加飽滿。

從長遠來看,其實用人生短短几年讀個博士,畢了業這個項目也就結束了,但在完成這件事的同時,一個人被塑造成:對自己負責不找借口,結果導向不唧唧歪歪,執行力強不拖泥帶水的人。這才是除去那不算厚重的博士論文之外,能讓每個人都終身受用的技能。行文至此,我始終很感激自己的博士生涯,也希望每個行走在科研路上的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無悔的沉澱和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募格學術 的精彩文章:

紋身油墨注入皮膚後會發生什麼?
鋼鐵俠又要爆大料:「殖民」火星計劃有「重大進展」
這些貌似外星人基地的建築,來源用途全是迷!
更精準更大眾,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一個Berkeley博士的自白:「我為什麼要做科研?」

TAG:募格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