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結婚真的不好玩兒」,看完這部紀錄片很多人不想結婚了

「結婚真的不好玩兒」,看完這部紀錄片很多人不想結婚了

視頻:紀錄片《幸福定格》片花。時長:4分04秒

婚紗照上的兩人總是一臉笑容、幸福甜蜜,它是戀人升級到夫妻的見證,標誌著美好婚姻的開始。但現實確實如此么?在9月23日CNEX/CCDF-8提案大會上放映的紀錄片《幸福定格》,藉助攝影機,透過華人世界特有的婚紗照文化,探究什麼是婚姻,以及結婚後幸福的流動與轉變。當照片上的甜蜜浪漫、山盟海誓變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一地雞毛,圍城裡的人紛紛表示,「結婚真的不好玩兒」。

《幸福定格》:尋找婚姻里的「標準答案」

採訪並文/沙丘

編輯/舒然

「愛情來了,結婚,期待幸福。結婚後維繫兩人的,不再只是愛情,而是更複雜的種種。愛,可能是來自接觸,可能是來自陪伴,但更可能是來自真正的對話。對話,是讓兩個個體之間界限消融的唯一可能。從我和你變成我們,是困難的,是脆弱的,如履薄冰,所以更加珍貴。而更珍貴的是在無數次瀕臨極端幸福與毀滅的邊緣後,我們仍選擇不分開。或許這樣的幸福永遠都存在於追尋的過程,沒有終點,更無法定格。」導演沈可尚在紀錄片《幸福定格》的介紹中這樣寫道。

紀錄片《幸福定格》海報。(圖片來源/CNEX)

拍攝這部影片時,沈可尚剛踏進婚姻的圍城。結婚的所有程序走下來,唯獨拍婚紗照的記憶讓他痛苦不堪。平時習慣躲在攝影機背後的他,被攝影師「像笨蛋一樣操控」。他發現身邊很多人和自己一樣,會花費一大筆費用去最好的婚紗店拍照,會用盡心思設計最獨特的拍攝主題,甚至還會為了拍照提前好幾個月減肥、塑形、保養、美容。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要拍攝婚紗照?婚紗照到底意味著什麼?進入婚姻後,日子會不會依然如婚紗照一樣笑得甜蜜?他帶著疑問,跟隨很多準備結婚的人,開始了拍攝。

晃晃悠悠5、6年過去,沈可尚有了小孩,婚姻中的感受和困惑慢慢深刻起來。有段時間他甚至認為,結婚是他犯下的最幼稚的錯誤。此時,他的關注點也逐漸從拍婚紗照的過程轉移到夫妻結婚後的情感生活上來。為了尋找婚姻里的「標準答案」,他放棄原有400小時左右的素材,重新開始拍攝。

沈可尚在臉書上發信息,希望和正在婚姻中的夫妻聊一聊婚姻生活,沒想到出現了很多應徵者。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從1年到25年的不同婚齡。隨後,沈可尚一次次帶著攝影機去這些夫妻家裡和他們聊愛情、聊婚姻、聊男女價值觀、聊彼此都不願意觸及的傷痛。

他將這種聊天形式稱為「夫妻談心」。影片中的夫妻談話由淺入深,時而瑣碎,時而沉重。他們談婚姻中的期待、甜蜜、不解與委屈。兩人之間的對話看上去如此甜蜜,又如此痛苦。通過參與他們的「談心」,沈可尚發現,每一對夫妻都如此特別,又與我們如此相似。

理解、溝通、改變和接受是獲得婚姻幸福的關鍵詞。沈可尚找到的答案也許不能解決每段婚姻帶來的問題,但是他希望通過《幸福定格》,促使婚姻中的夫妻坐下來,聊一聊。

紀錄片《幸福定格》。

帶著攝影機聊天

穀雨故事:是什麼契機讓你去拍攝這部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紀錄片?

沈可尚:華人世界有個特殊現象,結婚時會花很多錢和精力去拍攝一組婚紗照。這組照片往往是幸福甜蜜、漂漂亮亮的畫面。夫妻兩人找自己喜歡的場景,選擇精緻的衣服,極具表演性。於是這組照片成為代表兩個人愛情的幸福時刻,被記錄下來。

當初因為我自己準備結婚,拍攝婚紗照那個事情讓我很痛苦,花一大筆錢在那邊像笨蛋一樣被操控。我習慣躲在攝影機背後,突然要走到前面,感到很不自在,我幾乎是喝了一瓶紅酒才去拍攝的。我當時就想,為什麼兩個人一定要去拍婚紗照呢?後來我又看到身邊很多像我一樣的朋友,他們很用心地準備拍婚紗照,所以我決定去討論這個商業文化現象。

我找了很多準備結婚的夫妻,去拍攝他們拍婚紗照的經歷。很快5、6年就過去了,我積累了差不多400小時的素材。一是因為沒有拍到很深刻的東西,二是對婚姻的認識有了改變,我的拍攝興趣發生了轉移,我開始覺得他們婚後如何經營生活更有意思。於是,我又開始找了很多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去跟他們聊天,想要了解結婚1年後,20年後,婚姻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是什麼。

導演沈可尚夫婦及他們的婚紗照。(圖片來源/CNEX)

穀雨故事:我之前看過台灣的一部愛情紀錄片《尋情歷險記》,感覺你這部影片和它有很多共同點?

沈可尚:可能兩部片子都是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紀錄片吧,但是《幸福定格》與《尋情歷險記》還是有很多不一樣。《幸福定格》的寫實面向更大,跨年齡的軸線更長,還有就是涉及的話題和內容更廣泛。比如影片中談論男女的權利關係,男生在婚姻中想什麼,女生在婚姻中想什麼,雙方想法基本是天壤之別。通過很多組對話的驗證,我發現了婚姻中很多有意思的細節以及一些平常很少觸碰的問題。看完這部影片,有很多打算結婚的人,尤其女性,突然就不想結婚了,她們覺得這裡面的婚姻太真實了。

穀雨故事:影片呈現了幾對夫妻的情感生活?其中最讓你驚喜或者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對?

沈可尚:影片呈現了不同社會階層和婚齡的8對夫妻。其中有一對夫妻結婚25年,兩人都是教授。在聊到男女不同的價值觀時,這位太太比較欣賞強勢一點,充滿想法和事業心的男性,她覺得身邊的男性都索然無味。但是最後她選擇的這位先生卻膽小、拘束,她一直在對先生強調,要記得當初是我主動牽你手的。

這位太太還說了一段蠻讓我震撼的話。她認為夫妻之間吵架爭執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有一次她先生在她面前大發脾氣,把椅子都摔壞了,她沒有說什麼。我以為夫妻間這樣吵架摔東西會破壞感情,是會記一輩子的事,但這位太太說,她先生不會對別人這樣,也不會把這種情緒在別的地方發出來。這代表先生在向她求助,「當你的情緒無處可去的時候,只有對我這樣子才會好。」

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彼此在心靈上理解和愛著對方。「我就是決定跟著你一輩子,不管你怎麼樣,我都有另外一種看待你的眼光,而不會用一種忽視的眼光,你生氣,你發怒,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穀雨故事:我看影片中有很多夫妻談心的場景,拍攝這些場景是不是相對比較困難?

沈可尚:其實這些夫妻我大部分都不認識。我最初在臉書發信息說想要拍攝夫妻聊天的鏡頭時,沒想到會有很多人回應。然後我就去和他們每個人見面。之前我們會有一兩次見面,讓他們知道我並不是要訪談他們,而是和他們聊天。

這個形式其實有點奇怪吧,我本來和他們不熟,卻在旁邊看著他們很深入地談話。我的大部分提問,都來自我自己婚姻中的感受,或者正在面臨的問題。我向他們丟出自己的狀態,讓他們去聊他們的狀態。在順著他們聊的同時,我如果感覺到有什麼好奇,就會追加問題,讓他們繼續聊。

影片中這些夫妻的聊天內容看起來五花八門,但是總結起來其實就是現實生活和結婚誓言根本不一樣。那些誓言是一種不科學的、不可能的,理想狀態的東西。結婚是兩人專屬特有的關係,無論你覺得甜蜜、痛苦還是充滿疑惑,這種關係都捆綁著你們。彼此在對方生命中的分量都很重,這是誰也不可能替代的。

《幸福定格》劇照,「我覺得我沒有要講什麼。」

穀雨故事:在夫妻談心的過程中,你這樣會不會有很強的主觀引導性?

沈可尚:引導肯定會有。我的好奇心發問,肯定就是引導。但是,我覺得拍攝者和拍攝對象的權利關係蠻平等的吧。我沒有打算挖掘他們的意圖,我只是帶著攝影機來陪他們聊天。我想要借攝影機在場,開啟你們很久沒有認真聊天的狀態。

其實,引導還蠻自然的,就像朋友在聊天中,聽到好奇的部分會追問,也會分享自己的看法。我發現很多人結婚到現在都沒有聊過這些問題。他們在攝影機面前也很慷慨,甚至會將一些比較私密的,彼此都不知道的事吐露出來。

我去拍攝他們談話的時候,一直只帶一台攝像機,所以很多地方沒辦法剪輯開,不能剪輯對挑鏡頭,或者覺得哪裡講得很啰嗦就剪掉,只挑選精彩重要的。後來有一次我想了很久,需不需要帶兩台攝影機去拍攝。最後,我還是決定就用一台。因為我覺得只要有兩台攝影機,有剪開的鏡頭,某種程度的真實時間就會被打破,現場的氣氛也會從一個很平等的關係,多出一個旁觀者。

當然這使得後面剪輯成片存在某種不確定性,你不知道每段談話多長時間,每段談話搭配起來會是怎麼樣。所以我是在一種比較不安和冒險的狀態下選擇這種拍攝方式的,我不想用拍攝技法去打破真實時間裡三個人的關係。

婚姻不是被定格的幸福

穀雨故事:這種深度交談對他們的感情有沒有促進作用呢?

沈可尚:我覺得有。很多夫妻我都不止去聊過一次。他們常常給我說上個禮拜拍完之後,他們一直在想為什麼結婚以來都沒聊過這些問題,所以拍完之後他們就開始經常聊天。因為這些都是柴米油鹽以外的事情,結婚越久越不會聊。所以有一個機會給他們聊,他們就覺得感情還真的需要多聊一聊。

還有一些夫妻會聊到比較核心的問題。其中有一對夫妻聊到了孩子,你會感覺到這位妻子生孩子不是為了她自己或者小孩,而是出於一種家庭責任,因為她根本就不喜歡小孩。如果不是這次聊天,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不會觸及到,即使彼此感覺到,也不會說出來。

當這對夫妻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以為這次聊天會讓他們的感情走向終點,但後來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多事開誠布公地講出來,都會得到解決方法。很多觀眾看完這部影片的第一反應是希望另一半也來看,他們覺得婚姻生活像影片中的夫妻一樣,聊一聊很有必要。

穀雨故事:我看影片中涉及婚紗照的場景不多,片名最後會叫《幸福定格》嗎?

沈可尚:關於婚紗照的場景在影片中出現的篇幅確實不多。它像一把鑰匙,當婚紗照擺在兩人面前的時候,大家會被調回當初充滿浪漫情懷的天真的舊時光里,就會立刻與現在的自己形成對比。通過對比你會看出,什麼是虛幻的,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輕飄飄的,什麼是充滿重量的,什麼是短暫的,什麼是永恆的。對觀眾來講,你花好大精力去拍攝的那一大本,與生活中這些私密的對談相比,就成了一個美好的印記。

影片還是會叫《幸福定格》,因為這個「幸福定格」後面你可以加句號,也可以加問號,外延很廣闊。我認為所謂的「幸福定格」,是定格不了幸福的。從婚紗照你根本看不出各自的情感狀態。婚紗照上面的兩個人,不管是哪個時代的,永遠都是甜蜜的,面帶笑容的,漂漂亮亮的,但是婚姻生活其實有很多酸甜苦辣,有各種各樣的理解和體會。婚姻不是表象上的那個被定格的幸福。你結婚一年、兩年、五年,你們之間自我定義的幸福會不停地流動與轉變,願意去面對這種流動與轉變的兩個人就會越來越理解彼此存在的意義。

《幸福定格》劇照,拍婚紗照的新人。

理解比每天說愛你還重要

穀雨故事:拍完這部片子,你在愛情或者婚姻方面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沈可尚:我拍攝影片之前對愛情是困惑的,因為我不相信愛情裡面一生一世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東西不科學,激情怎麼可能維持這麼久。拍完影片我發現這是一種選擇,可以選擇隨著興緻一切都很自然地發生,在其中理解婚姻的挑戰;也可以選擇做決定,去和他一起經歷過去所沒有經歷過的歷程。

婚姻需要兩個人去經營,去面對婚姻帶給人和關係的挑戰。有些關係不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有些關係適合保持一點點距離。拍攝這部影片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我開始非常重視如何去相處。我覺得每天和另一半聊天,理解彼此的心思,比每天說愛你還重要。

穀雨故事:現在每年有很多愛情電影上映,你覺得這部紀錄片優勢在哪裡?怎麼和它們拼?

沈可尚:我覺得電影裡面的婚姻和愛情通常是一種假設。這種假設不會深刻地揭示真實,大部分愛情電影反而比較忌諱過多揭露真實生活。大家之所以去電影院看愛情電影,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都沒有那種愛情,希望從中得到某種滿足。

所以我覺得跟那些影片相比,我可以告訴那些正在婚姻中的人,你不是孤單的,很多人的感情和你們一樣。就像片子中一個女生,結婚以後她一直質疑當初為什麼要結婚,可能她和朋友交流以後,會發現有一種叫「老公」的生物全世界都一樣。

《幸福定格》劇照, 「老公這種東西好像大家都是這樣。」

我的這部影片就是要挑戰那些愛情電影中的假設,觸發大家坦誠地和另一半聊影片中的話題,不管是談性,談平等,談分工,還是聊生活中的摩擦,聊男女的價值觀,聊激情的消失。

穀雨故事:你之前拍攝過自閉症人群、棒球少年和流行音樂,選題跨度比較大,你是如何選取自己的拍攝題材的?

沈可尚:我常常覺得好像不是我在選題材,而是題材來找我。這些選擇似乎都出現在我特定的人生階段,當我從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得開始要為生活負責時,看到那些打棒球的少年,就會有一種想替他們珍惜少年時光的感覺。自閉症群體也一樣,我遇到他們的時候,覺得社會對他們有很多誤解。我看到他們的感覺和我自己某些部分很接近,固執呀,專註呀,所以就有一種想去和他們相處,了解他們的想法。

基本上都是我生命中走到某個階段,就會有對自己的質問。那個質問會投射到生命中,我就會遇到相應的事情,然後拿起攝像機去拍攝。

關於沈可尚

台灣電影、廣告導演,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兼任講師。1999年《與山》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獎;《噤聲三角》獲得金穗獎最佳實驗電影、日本山形影展亞洲新秀單元;2003年《終身大事》獲得金鐘獎最佳攝影獎提名;2004年《神的孩子》獲得第41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提名;2009年《野球孩子》獲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2013年《築巢人》獲得第15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穀雨致力於支持中國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了解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穀雨故事(GuyuStory)」,投稿與合作請發郵件至guyustory@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穀雨故事 的精彩文章:

花田、土狗、瓜攤、粉頭巾.……攝影師王軼庶鏡頭下的甘肅
隴中最後的織匠:織機沒有劈柴燒,是為了留個念想
彩色攝影之父埃格爾斯頓:我喜歡聽著《亂世佳人》自駕游
梁建國:木瀆老房子!
日軍細菌部隊為何在一個小山村大動干戈?秘密在於「崇山株」

TAG:穀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