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若選擇北進蘇聯,會讓「皇國」武運長久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若選擇北進蘇聯,會讓「皇國」武運長久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永遠是樂道的話題,而1941年又是二戰的關鍵一年。現在不妨基於史實做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當年日本不南進而北進,在1941年末至1942年初與德軍交相呼應進攻蘇聯,戰局會如何發展?

首先,先來看看日、蘇雙方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海軍假日」期間,日本一躍成為了世界上僅此於美、英的第三大海軍強國。在真實歷史上,由六艘航空母艦組成的第一航空戰隊在珍珠港一戰成名,七萬噸級的三艘「大和」級巨型戰列艦更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

1941年日軍換裝

反觀蘇聯,其前身俄羅斯帝國在歷史上就並非海軍強國。衛國戰爭期間的紅海軍僅僅是一支「黃水」海軍,除了航空兵和陸戰的岸防部隊像點樣子,其水面艦隊也就僅僅比同時期的中國海軍稍微好點。如果日軍在1941年選擇北進,紅海軍必將遭遇比1904年日俄戰爭更慘重的失敗。

雙方海軍的實力對比如此懸殊,那麼陸軍的情況又如何呢?

俄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陸軍強國,雖然蘇聯陸軍在衛國戰爭初期遭遇了慘重的失敗、損失了數以百萬計的兵力,但強大的動員能力使其能夠隨時補充戰場上的損失。

蘇軍反擊

雖然蘇軍的步兵不如日軍,但是蘇軍擁有機械化裝備上的絕對優勢。

T-34、KV-1/2等型號的中/重型坦克,122/130/152等各種口徑的加農/榴彈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等雖然略遜色於德軍的同類設備,但足夠把熱衷於白刃肉搏的日軍打得血肉橫飛。

蘇聯空軍雖然不如日本海軍航空兵,但卻遠勝於日本陸軍航空兵,且在遠東地區擁有數量優勢。貿然北進對於日本來說,儼然是一副凶多吉少的局面。

再說說日軍引以為豪的單兵作戰能力。

血肉橫飛的日軍

蘇軍的射術和拼刺能力雖然不如日軍,但產量巨大、上手容易的「波波沙」衝鋒槍和以「簡單粗暴」著稱的工兵鏟足夠使蘇軍的步兵在近戰中實力大增,而長度位居二戰步槍之首的「三八大蓋」只會成為累贅。

戰爭是後勤的較量,日軍的後勤能力在近代列強之中居末,不然日軍在中國也不會大搞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並美其名曰「以戰養戰」了。

而現代戰爭需要靠石油來之稱。當時,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的油田並未得到開發。蘇聯當時的原油產地主要是第二巴庫和西西伯利亞,並且在戰前已經在烏拉爾山脈一帶建立了大量工業基地。

日軍守衛油田

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就算日軍得以成功全殲蘇聯遠東海軍,並且在西伯利亞地區推進數千公里,但並沒有推進到油田的本事。最後的燃油儲備消耗完了以後,日軍就將以輕步兵對抗蘇軍的重裝機械化部隊,並最終被蘇軍的鋼鐵洪流碾為齏粉。

實際上,日本最後選擇「南進」的目的就是為了奪取東南亞的石油,聯合艦隊實際上是以最後的燃油長途奔襲珍珠港,進而維持其戰爭進程。當然,非正義侵略戰爭的性質意味著日本不論如何都將必然會最終戰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鹿九淵 的精彩文章:

TAG:鹿九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