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陶瓷文化行話之——腐蝕與造假分類

古陶瓷文化行話之——腐蝕與造假分類

三、專門對瓷器腐蝕性損傷進行評價,指明器物被腐蝕種類和性質的有下列行話,賞器時可用。如果您手裡的寶貝有這些缺陷,它的價值將打折扣,商家更精此道。這些缺陷或損傷可以人為地控制,也是造假者以新品冒充舊貨的慣用手段。購買時更需注意。

水鹼——瓷器損傷現象之一。素釉瓷器長期埋入濕土中,受水浸漬,使釉色變化,多呈灰白色的片狀。造假者慣用方式,將新瓷器埋在加有藥水的濕土裡,製造污漬。

水銹——器物長期受土埋或水浸,有灰、黃、綠等色物質粘附於器表。造假者慣用方式,將新瓷器深埋,製造水銹。

土銹——瓷器損傷現象之一,也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土銹本來是陶瓷器埋在潮濕土裡的時間過長釉面粘有凝固的土,還有土壤里的白螞蟻在器物上做巢造成很不易脫落的凝固土。造假者慣用方式,將新瓷器埋在加有藥水的濕土裡,製造土銹。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趙編導)欄目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480號(湖南電視台三樓)真假土銹本來應該很容易區分的,真的土銹是不容易脫落,作假的土銹容易去掉,但實際上由於信息不對稱,造假者利用行規不會讓你下重手,所以準確區分並不容易。

土蝕——瓷器的損傷之一。瓷器埋在土裡時間過長使釉面、彩繪或胎體被土壤腐蝕,使器物彩繪局部脫落釉表面失亮。造假者亦慣用此道。

專門描述為掩飾瓷器的損傷、缺陷而進行的修補行為、以新仿舊方式、造假手段的有下列行話,賞器時可用。這些內容特別重要,只要您稍不留神,就被這些手段欺騙。造假者的手段非常高明,您需要練就火眼金睛。

介面——也稱「介面瓷」,指口部損傷經過重新換接瓷器,也指這項技術。對於瓷瓶口部損傷過多者,採取截斷方法把口截掉,在截取同時期同類型的瓶口粘結在一起。介面瓷器以清康熙五彩大瓶為常見,介面方法巧妙,粘結處塗以彩色,不易看出接痕。

磨口——指瓷器口部磕碰傷損經砂輪的修磨,指瓷器也指這項技術。磨口瓷器傳世很多,修磨後傷痕不顯,不妨礙使用。晚清、民國時期有專門從事修補瓷器的行業。看老瓷器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磨底——指瓷器底部經過修磨,指瓷器也指這項技術。有兩種情況:一是因傷而磨,目的在於彌補缺陷;一是為了模仿而有意磨底。明清兩代仿宣德、成化( 1426-1487)的瓷器成風,這類仿造的瓷器流傳較多,有的把仿得逼真的瓷器在磨去原來的款識,以假亂真。看老瓷器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打光——器物因長期使用,釉面經久磨損失去光澤,或者釉面被磨傷而失亮後,使瓷器恢復光澤的辦法。一是用砣玉工具磨擦,並塗臘以增加光感,但恢復的光度極微;二是用獸皮、獸毛等工具長時間摩擦;三是擦臘,如四川白臘、亮白臘等,甚至經常給瓷器抹核桃油,以增加亮度。這既是古老技術也是行規,作偽者常用這些辦法使失亮的器物品相好一點。所以,當你面對一件光鮮亮麗的瓷器時,需要準確識別有沒有以上行為。其實,後打光的光澤和瓷器原有光澤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在有些機構專門提供瓷器打光服務。

磨款——也叫「磨底」,瓷器作偽的方法之一,指底部經過修磨的瓷器,也指這項技術。磨底有兩種情況:一是因傷而磨,目的在於彌補缺陷;一是為了模仿而有意磨底。明清兩代仿宣德、成化( 1426-1487)的瓷器成風,這類仿造的瓷器流傳較多,有的把仿得逼真的瓷器再磨去原來的款識,以假亂真。磨款痕迹較明顯,擦痕一般不易掩飾。

接胎——瓷器接胎是一種古老的製作工藝,製作器型過大或需要收肩的器物時,採用的分段製作、組裝,上釉後再燒制,明代瓷器特別是民窯多見。外接裝飾物件的接胎歷朝歷代都有。接胎痕迹可以通過手摸內壁來發現,手藝高超的接胎經過修整,基本看不出接胎痕迹,行外人很難看出來。後來,晚清、民國尤其是現代作偽之風盛行,接胎技術多用在老瓷器修復和造假上。常見的方式是用舊殘器、舊底、舊瓷片,與新器互接,達到作偽或修復的目的。接胎工藝分水接胎和釉接胎。鑒賞時需用到眼觀和手感,細心者容易感覺出來

耍圈——一句行話,指胎底與上部粘接不牢,接胎不緊形成大裂縫,或要分離了。瓷器燒制過程會出現耍圈,老瓷器拼接、修補作偽時,更容易耍圈。鑒賞時要注意識別。

套口、插口——瓷器造假的方式之一。做套口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舊器套新器的口頸,二是新器套舊器的口頸,三是新、舊器套新、舊器的口。套口可以用手指觸摸器內就可發現。

截口、抹頭、剃頭、修腳——是指陶瓷器物口部、足部因磕碰缺損,後人直接鋸去部分器身,磨光使口沿平整,有的還重新掛釉。細心觀察容易發現。

接把——把柄失掉,用其他的柄補接。

鑲耳——將器耳的損壞部分或全部,取用其他瓶耳進行粘補,或把原雙耳磨掉重新修補。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青花龍雲紋大香爐,其中一耳即為鑲補,外觀上幾乎天衣無縫

貼花——器物的雕貼花飾邊飾傷缺,用舊花片或新花片粘貼。

補洞——壺身柄流均失,將缺洞補貼後作飾。

鑲底、換底——指底部經過調換的瓷器,也指這項技術。分三種情況:一是舊器換舊底,器物底部損壞後,在器底近釉處精密旋切,用同類品或其他合度的底足與之鑲接,一般不露痕迹,如康熙器底二層台階處的鑲底,更不易發現。二是舊器換新底,器物底部損壞後,在器底近釉處精密旋切,用較晚的器物或新器的底足與之鑲接,如傳世品中有晚清時期仿康熙五彩大瓶,先把瓶底自圈足以內全部去掉,另將代真康熙寬的瓶底以尺寸磨好後嵌入仿器圈足內,這種技藝要求很高,鑲嵌須完整不缺和嚴絲合縫,倘若只注意款識,忽略對全器的觀察,會誤把晚清瓷器定為康熙。三是新器換舊底,將新器底取下,特意改裝、換鑲合度的帶官窯款的舊器底足,以混充真品,往往有誤將碗足作為瓶足而上當的,其實琢器與圓器上的款識,是有明顯區別的:琢器款識緊湊,圓器款識疏散,雙圈環擴散。

插頭——佛像、仕女等人物的頭部傷缺後,取用其他殘器的手來修補,或新做進行插配

配底板——雕塑的底板損傷,而配以新底板。

補釉——瓷器修復方法之一,在器口釉層磕缺部分或磨口處敷以釉汁進行修補,再入火焙燒,往往可以看出釉面銜接痕的邊際。這種方法多施用於單色釉器物。鑒賞瓷器時要特別注意。

補缺——瓷器修復方法之一,將因破損而缺失碎片修補上。鑒賞瓷器時要特別注意。

配蓋——瓷器修復方法之一,為缺蓋的器物配上其他的器蓋,或用朝代不同的器蓋與之相配。如明時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罐或成化朝的鬥彩罐經常缺失,清初雍正、乾隆兩朝時多為其配蓋。因同是官窯產品,這種配蓋有時與原器十分相配。鑒賞瓷器時要特別注意。

鑲壺嘴——瓷器修復方法之一,壺流已破損、消失,為缺壺流的器物鑲補新壺嘴或其他的壺嘴,或用朝代不同的壺嘴與之相配。鑒賞瓷器時要特別注意。

配腿——瓷器修復方法之一,瓷器的腿或足已殘傷不全,用新腿或其他瓷器的腿而進行鑲配。

雕瓷、刻瓷、瓷器雕刻——瓷器雕刻是一門古老的陶瓷裝飾藝術。有雕刻出的凸起的花紋的,也有使用刻刀刻劃陰花紋的,有在燒成瓷器上雕刻的,更多的是在製成的器坯上雕刻,上釉後再入窯燒制。瓷器雕刻技術也被廣泛用於作偽。

後刻陰文款——瓷器裝飾、矯正或造假方法,在器物上用鑽石工具刻上想要的銘文款識,不施釉;或刻後施釉入窯烘燒,以冒充名貴瓷器。後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芒不齊。原刻的字口,釉邊有坡度並且光滑。有的是為了裝飾或矯正錯誤銘款,但更多的是為了造假。

後刻詩句——舊瓷器上,常有清代乾隆的御題詩。後來有人在一般器物上,摹仿乾隆御題詩而隨意加刻,藉以抬高身價。

後作陽文款——瓷器裝飾、矯正或造假方法,在器物底部,後刻陽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寫款識,多不夠清晰。多為造假。

鑲金屬口——瓷器裝飾和修復方法之一。有芒口瓷器以金、銀、銅、錫等金屬薄片鑲口邊以遮芒,或因口磕傷後為掩蓋傷痕而加鑲口。宋代定窯器為遮蓋覆燒的芒口鑲口較多,稱為「扣器」。明、清以及民國時期,則多為掩蓋傷況。元末明初伊斯蘭教地區為瓷器鑲口、把,則是迎合了穆斯林的審美習慣,增加裝飾效果,也屬於一種裝飾方法。

舊胎補彩、後提彩——瓷器修復的方式之一。指瓷器彩繪紋飾由於長年使用或出土而是彩色磨傷或脫落者,再照原樣補上彩色的瓷器,在舊胎上恢復其原來面貌,入低溫窯烘燒。明嘉靖、萬曆時墓葬出土的紅地金彩和綠地金彩碗,紅綠金彩多脫落,補彩者甚多。

舊胎新彩——一種作偽的方式。專指在宋代或明代白釉瓷器上彩繪者。盛行於晚清民國時期。常見的有仿宋紅綠彩花卉紋盤碗,仿明嘉靖礬紅彩或紅綠彩碗,有的在盤底用紅彩書"御膳房"三字楷書款,也有書"上用"兩字的。

後挂彩、老頭穿新衣裳——後挂彩是指在原來屬於白釉等單色釉瓷器或青花瓷器上用低溫彩料加繪紋飾,使其變為低溫彩瓷的一種贗品,如在唐、宋、元、明、清各代中的素白胎或青花器後掛各種彩色,以混充舊彩器。後挂彩瓷器出現的原因並不是為了重新美化瓷器以恢復它的觀賞價值,而完全是為了經濟利益而造假。這種做法或行為在清代乾隆、嘉慶及其後的清末民初和現代非常流行。鑒別方法:一看彩料,釉上彩料質地軟,長期使用中極易被擦拭磨損而使表面光澤暗淡,若發現釉面有軟道而彩料無磨損,則必為後加彩無疑;二、看釉面劃痕,釉面產生劃痕,皆為外物硬度超過釉質硬度所為,能劃傷釉面,則彩料不能倖免,故觀察釉面之劃痕走向,必定釉、彩齊傷,若劃痕僅傷釉面而通過彩料部分無傷者,屬補彩無疑;三看青花紋飾,近年有將青花器加彩而冒充鬥彩器者,這種後加彩的「鬥彩」器最大的破綻在於青花紋飾同鬥彩紋飾不同,青花紋飾需繪完所有要表現的內容,而鬥彩紋飾則只用青花繪製部分內容,其餘部分內容則留給低溫彩料在青花燒成後填充完成,因此,如果發現所謂的「鬥彩」器青花部分已畫完全部應有內容,則此器應為後加彩器。 行內把後挂彩戲稱「老頭穿新衣裳」,已成行話。後挂彩需重點防範。

新胎後掛——新胎剝去釉面後,作加彩釉地五彩的一種裝飾方法。用此法造假者,比後挂彩更加惡俗。

漆彩畫——瓷器掩飾瑕疵、破損的一種方法。在破損、殘缺的器物上有窯縫、炸紋的地方,以彩漆繪紋飾將裂紋遮蓋,也有的在器上以彩漆繪畫紋飾。

復燒——陶瓷燒造工藝之一,將燒成的陶瓷製品重新入窯進行二次燒制(復燒),復燒在陶瓷產品中有三種含義:一是本身就是二次燒制的瓷器,如素燒瓷加彩再燒、鬥彩等,是一種復燒工藝;二是指欠燒或過燒的不良色釉製品,視其現狀施釉重複裝燒,如銅紅釉用原來的釉漿再薄薄地施上一層,入窯再燒;三是指古代名窯瓷器由於器身有損,取舊瓷修補,加釉入窯焙燒。

——器物殘傷後,用鑽石工具在釉面打眼,並不鑽透,以金屬鋦釘連。明代所用鐵鋦釘,體形較小。民國以後有的將鋦釘起掉,以漆填補鋦孔。古老手藝,但往往被商人利用,用無釘鋦補技術將古瓷器修復,以次充好。

仿品——指模仿前代的陶瓷器。有兩種情況都可以稱其為仿品:一種是舊仿舊,如明代正德仿宣德,萬曆仿永樂或清康熙仿成化等,雖是仿品,仍屬文物,有一定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另一種是新仿舊,如清末、民國初年和現代模仿的歷代名窯瓷器,這類仿品少有價值可言。

假出土——瓷器造假作偽方法之一。將仿燒的各類器物有意長期埋入地下,有的竟埋藏數年,以期達到舊器的效果,低溫鉛釉、五彩、三彩、粉彩等器物,尤其易於氧化或腐蝕,有的假出土器物還塗上紅、黃土疤,但一觸即掉。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趙編導)有的還故意當眾挖出自己預先埋藏的器物,製造新聞效益以牟利。新手和普通百姓容易上當。

茶水煮——造假仿古手段之一。仿古作舊,常以土茶水煮,使器物面上有紅褐色的茶銹痕。

漿砣——以匏器破塊後的切面蘸水溶的細漿泥,緩慢磨擦釉面,釉面失亮,出現網紋。

葯浸——造假仿古手段之一。一是用高錳酸鉀水浸泡,使器物全部或局部呈紫褐色;二是用中藥孩兒茶調勻塗抹,它的粘性大、附著力強,使器物全部或局部呈黑褐色。

串煙、吃煙、吸煙、煙熏——原指陶瓷器燒造時受窯火煙熏或氧化還原程度不夠,在釉的局部或全部呈現灰、黑、黃、褐色斑點的缺陷,像黑煙熏過的一樣。後演變成造假仿古手段之一。作偽者故意用香火煙熏瓷器作舊,使其嗔之有味,又稱 給瓷器吃煙、吸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元青花顏料及底足特徵,領略青花高超工藝
古陶瓷文化行話之—瓷器缺陷
高麗青瓷:極具升值潛力的異邦「汝窯」
瓷器鑒定之觀型、看紋、看釉、識胎質
收藏錢幣是樣幣是母錢又或是雕母?傻傻分不清楚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