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的最好狀態大概就是平衡吧!

生命的最好狀態大概就是平衡吧!

隨著年齡漸長,開始聽聞許多的疾病與生命的無常。在感慨蜉蝣天地間的渺小之外,也在想:生命的最好狀態是不是平衡?

有句俗語這樣說:人蔘吃死無過,黃連治病無功。人蔘是補藥,黃連是瀉藥;人們生病,總覺醫生用補藥就是對的,用瀉藥肯定傷身。但一些錯誤的觀念總是根深蒂固,黃連即便治好了人,就因為它是瀉藥,所以無功;人蔘即便吃死了人,但因為它是補藥,便是無過。而真正優秀的醫生用藥就應該辯證施治,做好平衡。

仔細想想,從養生治病到人之處世,也莫不如此。

國外有個研究論斷宣稱「人的壽命是有天然極限的,即人類不會活過125歲」。他們對世界上「超級人瑞」(即年齡在110歲以上的長壽者)進行了統計研究,世界上超級人瑞最多的四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研究發現近50年來這個群體的死亡年齡沒有上升,任何一年裡有125歲以上老人的概率都不到萬分之一。所以,他們據此宣稱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

人類對長壽或者長生的追求,歷來並不鮮見。這個理論也不見得會對人類造成多麼絕望的打擊,因為生死本就是一種天地間的平衡,花開花落,潮起潮落,日升日落,本就世間常事。

18世紀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生命在於運動」,其本意大概也就是說體育哲學運動觀和生命觀。其哲學意義是在探討物質運動與生命產生的關係,但當與養生、健康等概念交織在一起時,這句話的意義就完全變成了「人應該多運動運動,有助於健康長壽」。

今天的我們幾乎不會在意這句話的「哲學意義」,不說這是我們思考的淺薄,但多少年來,我們真的奉為圭臬了。當然,有人會有異議,他會說「生命在於靜止,你看一動不動的烏龜,偏偏能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我們也不探討這些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只想說「以唯物辯證的觀點來看,生命在於平衡。」

平衡、中庸,這是中國人奉行的一種重要哲學思想。凡事不偏激,不極端,講究適量和張弛有度。這種思想其實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還拿運動舉例,運動其實是一門科學,生命需要運動,但必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有些人肯定是不適合運動或者劇烈運動的,如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營養不良的或者剛做完大手術的,這樣的境況下再去運動無異於雪上加霜。對於一般人而言,完全不運動或者運動過度都是有害的,每個人體質不同,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運動量,這才是關鍵所在。其實,當前很多人奉行「瘦即真理」或者一門心思想要通過劇烈運動練成「肌肉男」,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不可取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至剛則易折,至柔則易懦」,本意是說做人,其實對生命健康也是如此,太過剛強的年輕人,不見得能得善終;偏偏那些老態龍鐘的老頭老太,往往能活耄耋期頤。

生命在於平衡,需要平衡的還有自己精神層面的東西。一代梟雄曹操說「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養怡二字,「養」即養生,「怡」即開心,代指人的精神、心理狀態。這一點也很重要,最起碼有一點我們要記住,生活中凡事別鬱悶。你的每一種不好的情緒,積壓久了,如果得不到釋放,它就會在你的身體上找一個出口,而這個出口往往都是疾病。

生命在於平衡,凡事也皆在於平衡。我們說「飯吃七分飽,話說三分妙」,或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等等,其實也無外乎在講這個道理。中國人的這種智慧就像是水,水善容萬物,更重要的卻是隨物賦形,你把水放在瓶子里,水就是瓶子的形狀;你把水放在盆子里,水就是盆子的形狀。無論是左右逢源,還是隨機應變,做人處事能平衡利弊最好。我想:我們或許也該學習如水一般的智慧。

也願我們所有人能夠學會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畢竟,生命是自己的,人生的路也要自己來走,做好平衡,享受健康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川布衣 的精彩文章:

中秋和國慶假期撞車了,聽說你很不高興?

TAG:玉川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