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切腹」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少扯了,辣么疼,你以為玩呢?

「切腹」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少扯了,辣么疼,你以為玩呢?

切腹自盡最早起源於日本,當時,切腹自盡的人被稱為切腹人,為了保證自己切腹後不會痛苦萬分,身旁一般會伴有一個助手,在他遭受痛苦身體折磨時,助手會一刀了結了他,送他痛快離去。

圖片來源網路

該儀式源於十二世紀日本貴族源義經。源義經的哥哥手握大權,卻十分忌憚才華橫溢的源義經,曾暗中派殺手追殺了他長達八年之久,而源義經最終苦於無處安藏,選擇了切腹自盡。

在十八世紀時,日本曾有四十七名驍勇善戰的武士,為了給主子一血仇恨,扛刀而往,血洗仇家,待到大仇已報之時,四十七人皆被賜以切腹自盡。

切腹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平安時期的大盜藤原義在公元989年被官軍圍困於府邸時,用太刀將肚皮劃開並將腸子挑出扔向官軍自殺身亡的一種行為藝術;另一說則起源於生魚片,鯉魚是一種生命頑強的魚,在被掏空內臟後依然能夠垂死掙扎,日本人感於鯉魚的生命力頑強與不屈,於是日本武士也玩起了cosplay來表現自己的純爺們兒氣概。

第一種說法是目前日本國內普遍接受的起源說,而第二種說法則始見於美國人類學家本迪尼克的那本褒貶不一的大作《菊與刀》。新渡戶造在1900年發表的《武士道》則認為,從古代的醫學來看,古日本人認為人類的靈魂是積聚於腹部的,死前切腹,意在讓自己的靈魂得以解脫,早日輪迴轉生,所以日本人不怕死,死不過是下一輪生的起源,從而讓切腹這種行為存在於世有了精神依據。

事實上,初期的切腹只是死刑的一種,並沒有榮譽可言,後來發展出來的切腹性質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在戰場上的切腹。因為兵敗後無法逃離又不堪被俘,於是選擇在戰場自殺,但除了切腹外,刎頸也是常見的手法。

2、因為犯錯而被判處切腹。這種情況原本並沒有特殊的含意,但在江戶時代由於重視武士的節操及榮譽,於是對切腹進行升華,並將切腹升格為保全家族個人榮譽名聲的死刑,一般的武士犯錯只能斬首。

3、作為詛咒的一種方法。古代的日本人對於自身及家族的榮譽看得很重,也因此非常小氣和記恨,而且以死相迫也是平常事。一旦遭遇難以忍受的冤屈及傷害面子的事情時,除了申訴外,還會以切腹以示不滿。只要知道申訴失敗時,要麼服從,然後被嘲笑一輩子;要麼就選擇切腹自殺,並在死前留下要對手賠罪的要求。

雖說日本人怕死,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崇高而大義凜然,但是他們是好面子的。為了避免這種丟人的事情再度發生,他們便任命了一個借錯人來進行輔助,這其實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劊子手。當日本武士將自己的腹部切開之後劊子手會立馬砍下日本武士的頭,以此防止他們大喊大叫。既然難逃一死,有的日本武士就懶得多受一道苦了,直接拿刀在腹部比劃一下,做一個切腹自盡的動作就算過關,然後便死在劊子手的刀下。

日本人明明貪生怕死,膽小如鼠,卻偏偏要用什麼武士道精神,切腹自盡來彰顯自己的偉大,著實讓人費解。武士不願意切腹自盡,便逼著人家完成,砍頭就砍頭,槍斃就槍斃,還非要做一個切腹的姿勢,多此一舉。這樣說來,我國古代那些死於五馬分屍,凌遲處死的犯人想必會被日本人當神一樣供奉了吧。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決定以切腹的方式向天皇盡忠。不幸得是三島由紀夫高估了自己的,縱使一腔赤誠也抵不過錐心的痛楚。

三島由紀夫疼得在地上直打滾,介錯人也被血腥的場面嚇到了,連續四刀都沒砍下的他頭顱,最後只能換人,第五刀終於幫他終結了痛苦。

在日本僅有武士才有在資格享受切腹,可隨著近代武士階層的沒落,切腹也隨之慢慢消失。可是明治維新後,軍國主義勢力抬頭,他們發現這種儀式感能夠賦予他們更多的宣傳力量,於是又重新被他們撿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談詩扒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帝退位後,宮女下場凄慘,有的竟然淪為娼妓
殺人惡魔黃巢起義沒有正義性可言?
千古第一噴子始祖禰衡:人不作就不會死,我就是要作死
《三國演義》荀彧一心匡扶漢室,卻為何不投靠志同道合的劉備
晁蓋之死:箭頭上無毒,臨死遺言有多大玄機?還有說射箭的是花榮?

TAG:煮酒談詩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