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這事,做好了是藝術,做不好,那就是行為藝術
表白這事,做好了是藝術,做不好,那就是行為藝術。
那種送花圈表白的是異數,就不說了。
表白中我喜歡電影《一代宗師里》宮二那場戲。宮二大表白時說「虎不辭山,人不辭路,這些年,咱們都是他鄉之人。」
這句台詞好,開頭詩經比興的作法,後面又化了一句王維《滕王閣序》中萍水相逢的意思在裡面。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好文章就是你根本不用記背原句,就能從中領會到那個意思。既是他鄉之客,必有萍水相逢之感。這才有葉問後面說到相遇那句「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王家衛電影走的都是情緒,不是劇情。演技和台詞就是帶動情緒的根本。你以為雜七雜八的台詞,沒有一句不暗流涌動。古典文化的魅力就在於這種暗處功夫。
天下文章一大化,王維這裡也化了《世說新語》的一個段子。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長安和太陽誰遠,孩子第一次答太陽遠啊,因為從來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裡來。第二天再問,又答太陽近啊,因為抬頭能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
這是收在世說新語夙慧篇中的段子,夙慧就是從小就尖。
這就是王維那句「望長安於日下」的來歷。
其實李白也慣會文字化溶,他那句「長安不見使人愁」,從哪來的,也知道了吧。
這就是高手,走情緒,不拘泥於詞章句讀。
表白要走情緒,不要糾結在什麼地點時間,那都是小手段。
所有大家都是善溶善化的高手,我也疑他的祥林嫂改嫁中有紅樓夢花襲人嫁蔣玉函的影子。


※愛情的味道,卻不如陪伴在我身邊的你
※往往女孩口中說的和現實做的完全不一樣
※追女孩為什麼你會越來越累?
※我交往的女朋友被她的前男友搶回去了,是我的錯嗎?
※談戀愛如此簡單事情為什麼會難倒許多人?
TAG:小魚大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