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為什麼總是在中國發展的節點上侵略中國,這是真實原因?

日本為什麼總是在中國發展的節點上侵略中國,這是真實原因?

清朝末年,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這些列強中,對中國欺凌最厲害的便是日本。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讓中華民族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第一次是1895年的甲午海戰,戰後中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不僅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還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這其中還不算從中國得到的1億多兩白銀的戰利品。

第二次是自1931年在中國東北發動的九一八事變,以及1937年以盧溝橋事變為標誌的全面侵華戰爭。九一八讓中國喪失了東三省,整個侵華戰爭的結果,雖然最終以日本的失敗告終,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

這兩次戰爭,正好發生在中國即將崛起的節點上。甲午海戰的時候,中國的洋務運動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其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進,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如果這個節點上沒有日本的侵華戰爭,中國將早一百年進入民族復興道路。那麼現在的中國,早已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有人也許不同意。說清末侵華的不只是日本,還有其他西方列強。但是我們要知道,雖然西方列強也在侵略中國,但是他們的訴求是不一樣的。他們更多的是需要中國打開國門,進行經濟的流通。洋務運動,就是發生在兩次中英戰爭之後。而日本的侵華,以及從中國獲得領土及巨額的賠款,猶如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讓列強突然發現,要想從中國獲得利益,不需要進行溫和的互通有無,只需要直接瓜分及攫取。這不但扼殺了中國剛剛產生的經濟發展苗頭,還把中國拉入亡國和毀滅的深淵。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中國雖然經濟上沒有太大的發展,但是已經逐漸從軍閥割據和戰亂中恢復過來,此時正是大力發展經濟最好的時期。但由於日本的侵略,中國不得不重新被拖入戰爭泥潭,中國的發展與崛起重新被打斷。

日本為什麼剛好在中國發展的兩個節點上發動侵華戰爭,僅僅是巧合嗎?顯然不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的資本主義經濟快速地發展起來。日本的資本主義和美國、英國、德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完全一樣,都是通過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把自己充脹發展起來的,這和當下的互惠互利的知識經濟、互聯網經濟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如果中國也剛好在那個節點上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那麼,中國不但不會成為日本人的蛋糕,反而會成為和日本分吃蛋糕的那個人。甚至可能讓日本成為中國的蛋糕。所以,日本在那個節點上侵略中國,絕對不是一個巧合。

不過,當下的經濟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中國這頭睡獅也已經醒過來,日本如果再走軍國主義道路,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是肯定不會成功的。不知道日本的有識之士能不能明白這一點,搞好和周邊國家的團結和合作,保持東亞及世界的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歷史屋 的精彩文章:

廖仲愷是誰殺死的?胡漢民?蔣介石?不,很可能是他
軍統巨梟毛森活埋黃炎培之子,殺近千革命志士,為啥出逃台灣?
淺析:雍正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TAG:每日歷史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