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攀緣心與念佛心

攀緣心與念佛心

攀緣心與念佛心

蕅益大師法語集(4)

文|釋朗觀

問:

如果把攀緣心當做自性,就如同要把沙子煮成飯一樣,那麼我們當下念佛的這個心,是不是攀緣心呢?如果念佛的心是攀緣心,則一切覺觀和思維都是生死的根本;如果念佛的心不是攀援心,又怎麼能夠說我們的念性生生滅滅,所感召的因果也是差異懸殊呢?如果說生滅就是不生滅,那麼煮沙成飯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在這個地方先不用波和水來做比喻,大海的波濤原本就是水,而沙子卻不同於飯。然而,《法華經》又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是怎麼回事?六祖慧能的「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又是怎麼回事?難道不是用的我們當下這個生滅心嗎?

蕅益大師回答:

用攀緣心並沒有錯誤,但是如果把攀緣心當作自性就錯了,這樣就好像是把驢鞍橋當成人的下頷骨那麼荒唐,因此就有了煮沙不能成飯的比喻。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攀緣心本來沒有自性,則能夠利用攀緣心,而不是被攀緣心所用,這就是修行人所講的:「家賊難防時,識得不為怨」。

況且,在《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說的念佛法門,原本屬於利用根大來用功的方法,從意根下手,其餘五根從之,所以叫做:「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意根就是第七識,輪迴眾生的第七識從無始以來就在念念之間執著自我,隨我執流轉六道,現在用妙觀察力「都攝六根」,令其當下「凈念相繼」,直下念佛,好比用佛號這個甜瓜來代替我執這個生死輪迴的苦瓠,就不再是通常凡夫把攀緣心當做自我的情況了。

同樣道理,當學佛人明白並悟到了攀緣心本來沒有自性時,就可以把攀緣心比喻作大海的波濤,把自性比喻做大海水。

不修行人的意識在念念之間都在攀緣生死輪迴之法: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去攀緣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而產生眼識所見、耳識所聞、鼻識所嗅、舌識嘗味、身識覺觸、意識覺知。

但是,當我們念佛時,心念攀緣的佛號名相不是外境中色、聲、香、味、觸所構成的色法,同時我們的能念所念又不離當下的心,非色非非色,乃至非法非非法。超越於所有的世間法,離語言道,但又可以凈念憶持,已經不是凡夫的情執現量所行的境界,這個念佛心就不再跟世間人攀緣六塵的輪迴心一樣了。

用攀緣外界的心,轉而攀緣阿彌陀佛慈父,心念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相應,使我們永遠脫離痛苦輪迴,這與凡夫貪戀追求色、聲、香、味、觸,而增長生死輪迴的業力,不能一概而論。

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以耳根最利,心念之性如猿猴一樣變化不停,生生滅滅。如果沒有已經悟到如來藏性的人,不會體悟到念性本來圓通無礙。末世學佛的人,很少有人能大開圓解,即使從耳根入道,也很難說。倘若不能下苦功夫,痛思《楞嚴經》前四卷的深義,窮源徹底,對於大勢至菩薩「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的工夫,怎麼可能心領神會?圓頓法門,就像無米之炊,繪空成畫,不是小根劣智所能思議,反而不如修善因得善果,福德具足,因果感召,自得心開。

【原文】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耶,非攀緣耶?若是,則一切覺觀思維,皆生死根本;若非,又何言念性生滅,因果殊感耶?若生滅即不生滅,何雲煮沙?此與波水之喻,當自不論。波即是水,沙非是饌。然《法華》「若人散亂心」,慧能「不斷百思想」者,又非即用此生滅心耶?

答:錯不在用攀緣心,在用之為自性,所謂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便成沙饌之喻。若識得攀緣心本無自性,則能用攀緣,不被攀緣用,所謂家賊難防時,識得不為怨,便合波水之喻。況勢至一門,本屬根大。意根為主,五根從之。故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意根即第七識。七識無始來念念執我。今以妙觀察智力,令直下念佛,甜瓜換苦瓠,非尋常攀緣心比。尋常眼識緣色,乃至意識緣法,皆順生死法。念佛時,佛非色非非色,乃至非法非非法,超世間法,離語言道。但可凈念憶持,原非情量所行境界,豈念佛心是攀緣耶?且以攀緣六塵增長生死者,轉攀緣慈父,永脫苦輪,亦自不惡,安得一概論耶?又,娑婆根性,唯耳根易顯圓常,念性猶屬生滅。非已悟如來藏性者,終不違念性本圓通也。末世學人,鮮登圓解,耳根入道,亦甚難言。倘不能向《佛頂》前四卷痛思深義,窮源徹底,則「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工夫,畢竟如何理會?圓頓法門,無米索炊,畫空成繪,非小根劣智所能擬議,反不若因果殊感者,自得心開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2):受菩薩戒之前應該要作的事情(2)
武則天同學的一篇佛學論文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合集
千萬不要以為「學佛人」就一定是好人
南京刻印的佛教大叢書《永樂南藏》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