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史上最水」國慶檔,大面積注水背後誰才是「真兇」?

「史上最水」國慶檔,大面積注水背後誰才是「真兇」?

「映前票補,映後注水」。其實在任何一個熱門檔期里,這樣非常極端的市場亂象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

由於今年上半年,國產電影集體低迷。所以國慶檔早早就被各大資本方相中。一度有十幾部電影集體扎堆在此,雖然最終僅剩下五大「種子選手」,但競爭的慘烈程度還是超出以往。

原因在於,今年國慶檔五大種子選手的類型和受眾過於重疊,而口碑相差不大導致排片也異常接近。在進入到下半場,國慶檔大規模票房注水曝光,但又缺乏「實錘」,導致票房注水依舊十分囂張。

而春節檔、暑期檔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票房注水現象,儘管《電影產業促進法》已經正式實施數月,但票房造假依舊難以根治。在熱門檔期里,究竟為何會持續出現大面積票房注水的現象呢?

國慶檔競爭空前激烈,

「貼身肉搏」成主要誘因?

去年國慶檔,票房十年來首次下跌。最終在《爵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及《王牌逗王牌》的聯合夾擊下,《湄公河行動》成功突圍,成為「年度黑馬」。

復盤去年國慶檔,有且只有《湄公河行動》一部電影在口碑上成功引爆,其餘電影在佔據市場熱點的情況下,從一開始口碑表現就比較低迷。正因如此,《湄公河行動》儘管體量級不如對手,但在檔期熱度、電影口碑以及背後資本方的多方助力下,突圍的並不算特別困難。

「史上最水」國慶檔,大面積注水背後誰才是「真兇」?

而今年國慶檔,檔期走勢和去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空天獵》和《極致追擊》口碑稍差外,其餘四部主流電影觀眾口碑極其接近,均分為7.3分,最大分差只為0.7分。

從影片的類型來看,《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打小人物逆襲的勵誌喜劇;《追龍》和《英倫對決》在受眾上過於重疊,都算是典型的「大男主戲」;《空天獵》和票房過早掉隊的《極致追擊》則處於依靠視效的重工業大片。

此外,檔期里還有動畫片,西班牙的《看不見的客人》等引進片「攪動」市場。在這樣兩兩對位的市場格局裡,必然讓競爭達到白熱化。

9月30日,幾部焦點影片集體亮相。但在前四天,除了《羞羞的鐵拳》依靠口碑逐步增加排片量和《極致追擊》因為口碑迅速掉隊外,剩餘四部電影在市場形成了「死亡纏繞」,甚至在一天內多次更換單日排名。

尤其是中秋節過後,《英倫對決》和《追龍》單日排片佔比一度近相差0.2%,《縫紉機樂隊》和《空天獵》單日排片佔比甚至單日持平。排片上的過於接近,無疑讓影片的競爭更加激烈。

「史上最水」國慶檔,大面積注水背後誰才是「真兇」?

所以,通過提高上座率從而獲得更有利的市場排片佔比就成為了票房注水的直接誘因。在逐步進入國慶檔下半場後,多部電影出現了「幽靈場」的現象。而《空天獵》在步入下半場後,網售佔比下降最為明顯。這一數據的過快下降,也就意味著線下渠道購片比例持續增高。

今日在12點30分左右,《空天獵》憑藉著9.3%的市場排片佔比獲得了18.9%的票房佔比,上座率更是高達13.5%,遠超過競爭對手,這一數據無疑極為反常。

投資成本比《縫紉機樂隊》高出一倍還多的情況下,《空天獵》依靠重工業的類型優勢並沒有成功甩開《縫紉機樂隊》。反而因為後者口碑發酵,多次對其壓制,所以這樣的票房走勢並不排除其通過「非常規」手段進行競爭的嫌疑。

院線巨頭參與影片上游投資,

收益「二合一」提供注水便利?

美國因為《反壟斷法》中有派拉蒙條款,所以北美電影市場製片發行可以一體,但製片發行放映的「一條龍」模式則不會出現。

但內地由於行業集中化持續增高,類似於萬達這樣的頂級巨頭都在逐步構建「一攬子」工程,影市投資製作、院線發行放映、互聯網售票平台都有涉及,而且行業似乎以三個比例是否均衡發展來判斷電影公司的綜合實力。

目前,貓眼、淘票票這樣的在線票務平台為了增強競爭優勢,背靠巨頭深入上游參與投資製作,而耀萊、金逸、橫店這樣的院線公司同樣如此。正因內地影市較高的行業集中度,讓「票房注水」有機可乘。

「史上最水」國慶檔,大面積注水背後誰才是「真兇」?

在今年的國慶檔中,《羞羞的鐵拳》背後資本方陣容里萬達、大地、橫店、金逸四大院線巨頭參與聯合出品,在線售票平台貓眼是電影的四大出品方之一,淘票票則加入到了聯合出品方。

無論是院線發行還是互聯網售票,《羞羞的鐵拳》從一開始就似乎贏在了「起跑線」上。此外,《英倫對決》背後則有耀萊和萬達,《追龍》又是博納的重點項目,中影也參與到了《空天獵》的聯合出品當中。

截止10月6日,《英倫對決》在耀萊的平均排片佔比為41.5%,場均人次為120.71.《追龍》在博納的平均排片佔比為36.71%,場均人次為94.57。這兩項數據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英倫對決》10月5日在博納排片佔比僅為4.9%,《追龍》在耀萊排片佔比為7.9%,這一數據也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我國並沒有相關法律對影視產業「一條龍」模式有太多的限制,內地票房分成基本按照上繳影片總票房的5%為電影專項基金和3.3%的增值稅,其餘部分42%到43%分給片方,57%分給電影院。如果電影製片方擁有自己的院線,那麼除去支付8.3%左右的「上繳部分」,其餘部分就幾乎可以歸自己所有。這樣的結果就是,無論電影票房是否摻假,對於資本方來說都沒有太大損失。

例如去年11月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耀萊影視的投資協議疑似曝光,耀萊除了5億保底發行外還有20%的投資佔比,而《我不是潘金蓮》在上映的末期就被爆出了大面積票房注水。

熱門檔期的市場亂象,

票房注水難實錘或無法徹底根治?

熱門檔期里,同類型電影扎堆、大規模票補、票房注水橫行,而無論是電影專資辦的監管,還是《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制約,都似乎難以對票房造假徹底根治。

原因在於,票房注水儘管大面積曝光,但似乎很難真正被一一證實。票房注水的方法逐漸多元化、隱蔽化、從監到管都存在極大的困難,在最終的處罰細則上也缺乏明確的規定,即便是處罰其打擊力度也似乎遠遠不足。

2015年《捉妖記》被曝光票房注水,隨後片方以「公益放映「的理由進行解釋,最終不了了之。2016年,《葉問3》被坐實票房造假,但數月之後影市再度「回暖」。

「史上最水」國慶檔,大面積注水背後誰才是「真兇」?

今年春節檔,《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等焦點電影同樣被揪出票房注水。隨後暑期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李雷與韓梅梅》、《殺破狼·貪狼》等電影也被不同程度曝光,但最終並沒有明確的處罰出台。

所以,儘管國慶檔票房注水引發較多關注,但依然沒有對其形成有效制約。尤其是國慶檔作為下半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承擔著背後資本方極其重要的「業績任務」。尤其是資本站隊明顯的「頭部資源」背後,電影票房不再只是判斷一部電影是否叫座的硬性指標,背後各方利益捆綁在一起,讓其變得異常複雜。

大面積的票房注水的曝光對於本次國慶檔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難以根治的票房造假對於中國電影的聲譽形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混淆了影迷對於電影的判斷,讓電影的口碑和票房產生「倒掛」。

去年國慶檔,觀影人次下跌700萬,各項數據創造新低。今年由於幾部「種子選手」整體質量回暖,市場也再次掀起觀影人潮。目前《羞羞的鐵拳》8天票房接近13億,五部主流大片里票房最低也突破了2億大關。

就在影迷究竟今年國慶檔是否是「史上最佳」時,大面積票房注水似乎徹底澆滅了影迷信心。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