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筆法首要的問題是什麼?關鍵在控制筆毫

筆法首要的問題是什麼?關鍵在控制筆毫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然結字亦需用功,蓋字因時而異,用筆千古不易。」在這裡,趙孟頫強調兩點:一是書法以用筆為上,學習書法,學慣用筆第一;二是用筆千古不易,書法風格、面貌、書體不同,但用筆法則基本不變。

幾百年來,「用筆為上」得到了普遍承認,但總有人對「用筆千古不易」提出質疑,因為在他們看來,每一個筆畫都有不同的特徵,運筆時須走不同的角度方向,有不同的提按起伏特徵。楷書如此,更何況篆隸行草,顏柳歐趙,蘇黃米蔡,不同字體風格,筆畫形象變化無窮,怎麼能說明用筆不變呢?

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沒有達到趙孟頫那種對筆法融會貫通的層面。當功力和思考達到一定程度,漸發覺不同的點畫運筆彼此之間大有可通之處,都符合某種必須遵守的規律,符合這種規律的運筆,筆畫自然生動有力,而不符合這種規律的運筆,即使筆畫外貌模仿出來了,也必然是形象虛浮、神態獃滯、僵硬造作。趙孟頫所說的「用筆千古不易」,指的正是這種運筆必須遵守的深層規律。

所謂「筆法」,指用筆中具有規律性、原則性的要領和法度,可以貫通適用於多種書體之中。

善假於物,才能得自然之妙理,晉唐及宋間的許多書家,同時也是毛筆的研究者和改良者,從他們的遺墨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毛筆性能的無比諳熟和科學運用。

書法的線條點畫,無論形狀、質感、力度,都與能否正確掌握筆性有關,不了解筆性就談不上懂得筆法。

控制筆毫的能力,就是讓毛錐聽話,任由自己的驅使。我們知道點畫和造型取決於三個因素:

(1)筆起落的角度及運行方向;

(2)筆入紙深淺及輕重;

(3)控制筆頭的形狀。

第(3)條筆頭狀態變化,指運筆中,筆毫鋒穎因受力產生的各種變形,如聚、散、扁(方)、圓等,包括筆頭觸紙方式,是用鋒端觸紙,還是筆腹著紙;是作勢欲彈,還是腰軟無力;是整齊鋪展,萬毫齊力,還是絞紐破敗,聲嘶力竭。

(1)和(2)的作用為大多數書法教材所論及,也容易在紙面上畫出示意圖,所以為大多數學書者所知,也較易於掌握,但最關健的因素——筆毫的組織狀態,卻往往給忽略了,結果造成運筆似是而非,點畫外貌相近而質感意味相去甚遠。

如圖一些書法教材介紹寫魏碑或歐體的方筆挑點,為追求三角方棱的形態特徵,逐個角地依次填填滿,特別是專門去填b處第二個角,類於畫字而不是寫字,筆畫形象獃滯造作,極不自然。這種運筆是不足取的。理由是:畫字不是寫字,筆畫造作不自然;速度太慢,沒有筆勢可言;古人運筆絕不是這樣的。

正確的運筆法是:

(1)筆由左上向右下頓落,筆鋒落處形成a角。

(2)筆剛頓即反挫撐起,筆腹離紙,筆毫沿上下方向平整展開(下展溢出的筆鋒自然的形成b處勁利的稜角,絕不需刻意描畫)。

(3)向上勁健提筆出鋒(得c角,展開的筆鋒由兩向中間收聚,自然留下勁挺有力的三角點造型)。

以上運筆熟練之後,只需一按一提即成,不過這提按的剎那之間,暗藏了個挫鋒動作,使筆鋒能一按提起,由聚而鋪,再由鋪而聚,這面需要有極其良好的控制筆毫的能力。

不僅方點這樣用筆,橫豎的起筆收筆、撇挑的寫法、鉤的出鋒等均這樣運筆。

以上例子說明運筆僅考慮行筆線路、提按輕重,雖也可寫出筆畫的樣子,但往往不得要旨,距古人的精髓相去甚遠。古人運筆的玄奧之處,在於對筆鋒的控制,控制筆鋒的聚散、扁圓、卧挺等狀態以塑造筆畫形象,利用筆頭的圓錐狀,可成圓筆,利用好它的齊——扁平展開可成方筆,順轉著走,筆畫圓潤,側逆著用,則出現方棱。所謂方筆用鋪,圓筆用裹,轉便圓,側成方。一支筆在你手中筆毫要鋪就鋪,要裹就裹,要倒就倒,要起就起,要扁就扁,要圓就圓,要開就開,要收就收,則無論什麼筆畫,均可下筆成形,筆勢自然,絕無多餘來回動作。所謂「用筆千古不易」,正是在這個層面上說的。

優秀的書法,不論是行草書,還是體態端靜的篆、隸、楷,都可體現出筆畫流動徜徉的時序意味,筆一按下提起就應取得需要的造型,試觀晉唐及宋人書法墨跡,用筆簡練自然而然,依據筆性而為,所以下筆自然得法。後人越搞越玄,比如明清,論著逾豐而去筆法逾遠。清蔣和《書法正宗》中,一個豎鉤可以為12個動作,繁複精微,煞有介事,令人感慨。

趙子昂號稱快筆,據說能日書萬字,哪怕寫正楷,用筆法也極其快速簡煉,表現了對毛筆極強的控制能力。其實,真正的筆法都是自毛筆本身中來,而不創造什麼筆法。毛筆的天性就是筆性,筆法就是學習運用使用毛筆的方法,提高使用毛筆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萬丈枯藤之美,一線飛瀑之勢,草聖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賞析
眼花繚亂的「簡牘風」,生拙自然的天性之美
金石韻味和雄強氣魄令人傾倒,碑體行書開拓書法新境界
顏真卿書法聖殿的輝煌,變法的才氣、勇氣與正氣
將枯筆進行到底!林散之草書怎一個「枯」字了得?

TAG:書法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