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石黑一雄:得知獲諾貝爾文學獎時感到驚嚇,不知是否為騙局!村上春樹依然陪跑……

石黑一雄:得知獲諾貝爾文學獎時感到驚嚇,不知是否為騙局!村上春樹依然陪跑……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7年10月5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10月5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日裔英國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頒獎給他的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說「有強烈的情感力量,挖掘了人類與世界虛幻聯繫下的深淵」(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按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都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四揭曉,一般都在10月10日左右,有時候也會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對最後結果有分歧,導致揭曉時間延期。所以,2017年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摺合約740萬元人民幣,比去年獎金多出100萬瑞典克朗。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在接受BBC的採訪時,他首度表態,獲得該獎「是個被嚇到的驚喜」 。他稱,諾獎委員會目前還沒有聯繫他,還不知道獲獎消息是否真實。若真的獲獎,「那將是榮幸,這意味著我走在之前偉大的作家身後,對我來說是巨大的肯定」。

與去年一樣,在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肯亞作家提安哥一直領跑博彩公司賠率榜單。但是,最終兩人都無緣獎項。

一、村上春樹稱其作品「親切又自然」

公開資料顯示,石黑一雄1954年1月8日生於日本長崎,其父石黑靜男是一名海洋學家。在他6歲時,因父親前往英國北海石油公司工作,石黑一雄和姐姐富美子隨家人移居英倫。石黑一雄曾就學於東安格里亞大學和肯特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

1983年,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說《群山淡景》出版,講述在英格蘭生活的日本寡婦悅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長崎的災難和戰後恢復。同年,石黑一雄獲得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紀念獎,並被英國文學雜誌《格蘭塔》評選為「英國最優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 」。

石黑一雄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以28歲之齡即享譽世界文壇。他的作品已被翻譯達27種語言出版,與拉什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村上春樹曾評價石黑一雄的小說「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石黑一雄的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但並不因為他的日裔身份。日本讀者對他的以英國為背景的《長日留痕》非常熟悉。村上認為,小說中的背景可以置換,「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時間可以是任何時間。

相較於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等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算特別高。大家相對熟悉的是他在1989年榮獲布克獎的小說《長日將盡》,曾在1993年被改編為電影《告別有情天》——由執導過《窗外有藍天》的詹姆斯?艾佛瑞導演,老牌藝人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埃瑪·湯姆森主演,並獲得電影奧斯卡金像獎8項提名。

二、自稱「國際主義作家」

與其他少數族裔作家不同,儘管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從不操弄亞裔的族群認同,而是以身為一個「國際主義作家」自詡。

他從小生活並成長於英國,受到了英國文化和傳統的強烈熏陶。他已經漸漸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地道的英國人,「年輕一代作家」的一員。

大英帝國的日漸衰落以及世界文學寫作焦點的轉移,讓石黑一雄陷入了沉沉的自卑情結中。不過,讓他陷入邊緣化文化身份困境的核心要素並不是其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學背景――自卑情結,而是他的個人背景――無根情結

這種根深蒂固的無歸屬感,影響著石黑一雄的語言:從表面看上去,他的文字平淡無奇,而實際上,於無聲處見驚雷,很多的情感,被刻意地壓制,被刻意地掩飾。

最初,石黑一雄用日語的敘事方式寫英文小說,達到一種故事人物彷彿在說日語的效果。之後,他意識到應該有一種可以超越翻譯的表達方式。石黑一雄不斷在寫,而腦海里,卻不斷地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翻譯。

事實上,石黑一雄對於現代日本幾乎一無所知。 他腦海中的日本印象一直都是根據童年記憶進行建構的,可是現實中的日本卻在急速地發展著。作為一名小說作家,石黑一雄從認為他應該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而不僅僅是複製現實世界。他只是在利用英國歷史或日本歷史背景來襯托他想表達一些縈繞在他自己內心的想法。

石黑一雄把自己的小說創作視為一種國際文化的傳播載體,他致力於創作一種能夠把各種民族和文化背景融合一起的「國際文學題材」。他曾在訪談中多次說道:

我是一位希望寫作國際化小說的作家。所謂國際化小說是指這樣一種作品:它包含了對於世界上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具有重要意義的生活景象。它可以涉及乘坐噴氣飛機穿梭往來於世界各大洲之間的人物,然而他們又可以同樣從容地穩固立足於一個小小的地方……

這個世界已經變得日益國際化,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在過去,對於任何政治、商業、社會變革模式和文藝方面的問題,完全可以進行高水平的討論而母庸參照任何國際相關因素。然而,我們現在早已超越了這個歷史階段。

如果小說能夠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進入下一個世紀,那是因為作家們已經成功地把它塑造成為一種令人信服的國際化文學載體。我的雄心壯志就是要為它作出貢獻。

三、「記憶」貫穿創作始終

「記憶」是貫穿在石黑一雄創作始終的主題,第一部小說《群山淡景》講述了英格蘭生活的日本寡婦悅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長崎的災難和戰後恢復;《浮世畫家》則通過一位日本畫家回憶自己從軍的經歷,探討了日本國民對二戰的態度;《長日將盡》發生的背景是戰後的英格蘭,聽年邁的英國管家講述他在戰場上的經歷;《無法安慰》講的是在一個不知名的歐洲小鎮,一名鋼琴家如何掙扎著按照計划去演出的故事;《我輩孤雛》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上海,講述一名私人偵探調查尋找失蹤了的父母的故事;《別讓我走》涉及的主題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

前幾部小說都是聚焦於個體記憶,而在《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與第一次將寫作的主題設立在社會記憶與集體遺忘的問題之上,那些淡然簡樸,貌似單調的文字下,深埋著一系列思考。

1986年,《浮世畫家》為石黑一雄奪得英國惠特貝瑞圖書獎並第一次獲得布克獎提名,這部小說通過一位日本畫家回憶自己從軍的經歷,探討了日本國民對二戰的態度。作品《長日將盡》於1989年獲得布克獎。石黑一雄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的文筆和風格為他贏得國際的承認。

1995年,石黑一雄出版《無可慰藉》,追隨一位知名鋼琴家在歐洲小鎮進行演出的詭譎經歷。同年獲得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以及大英帝國勳章。

1998年,石黑一雄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

2000年,石黑一雄出版《我輩孤雛》(《上海孤兒》),講述一名英國偵探調查在上海度過的童年發生的一場疑案。獲得布克獎提名。

2005年,石黑一雄出版了《別讓我走》,又跳到了1990年代的英國,聚焦一個培養克隆人的教育機構里少男少女追尋身世之謎的故事。再次獲得布克獎提名。

石黑一雄最初的小說均以第一人稱寫作,細膩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孤獨、壓抑、自欺與不安,雙重敘事策略起到了解構敘事者自我身份的奇特效果。 而在2015年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中,石黑一雄努力想要跳出以個體經驗來影射歷史的寫作框架。

儘管可能會使人物的複雜性和深刻性相對弱化,但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敘事的並置、多重空間共存的敘事不著痕迹地緩解了讀者焦慮的推理,中世紀古老簡潔的敘述語言營造出了陌生化的審美意蘊。

四、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品

石黑一雄的作品在中國多有出版,比如他的代表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等,他的最新小說《被埋葬的巨人》也已經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石黑一雄跟上海也有一定的淵源,他在小說《上海孤兒》(When We Were Orphans)中講述了一個在上海出生的英格蘭偵探於1930年代重返上海去偵破他父母失蹤的罪案的故事。在戰爭的陰霾之下,他找尋著他父母一生留下的線索。石黑一雄後來回到上海創作墨臣·艾禾里電影公司的《伯爵夫人》(The White Countess)(2005)的劇本,該影片講述了雙目失明的美國外交家(拉爾夫·費因斯飾)和一位因政治風波被困上海、以有償伴舞為生的白俄流亡者(娜塔莎·里查德森飾)的故事。

五、村上春樹再次無緣

每年到諾貝爾文學獎頒獎之時,都無法避免有關諾獎「遺珠」的討論。從托爾斯泰、易卜生、哈代、契訶夫、卡夫卡、高爾基、左拉、喬伊斯等文壇名家,到仍活躍在賠率榜上的多位當代著名作家,在這些「遺珠」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村上春樹了。29歲以《且聽風吟》聲名鵲起,幾年後《挪威的森林》風靡全球,多年來,村上春樹在諾貝爾文學獎各大賠率榜上,都無一例外地處於前列位置。然而,他卻一次又一次地與諾獎失之交臂。

上世紀末,米蘭?昆德拉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作品為世人所熟知,在許多國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熱」。昆德拉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但直到目前,也尚未被授予這一光環。

另一位公認的諾獎「遺珠」是以色列作家奧茲。他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奧茲發表了多部小說,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曾獲包括德國「歌德文化獎」、西語世界最有影響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弗蘭茲?卡夫卡獎等多個獎項。

此外,被譽為「文學活神話」的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中國詩人北島同樣常常被看作獲得諾獎的熱門人選,不過,由於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剛剛頒給了美國人,中國作家莫言也在5年之前獲得了諾獎,他們的「遺珠」歷程可能仍將持續下去。

文學獎做得再好,不如文學好」,他們的作品依然流芳後世,風姿不減。

六、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情況一覽

2016年:美國傳奇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獲獎理由:「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從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迪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

2015年: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品:《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

2014年: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星形廣場》 《暗店街》 《青春咖啡館》。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品:《逃離》 《快樂影子舞》 《愛的進程》 《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紅高粱》 《酒國》 《豐乳肥臀》 《生死疲勞》。

2011年:瑞典作家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獲獎理由:「通過凝鍊、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代表作品:《17首詩》 《途中的秘密》 《半完成的天空》 《看見黑暗》 《為生者和死者》 《悲哀貢多拉》。

2010年: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獲獎理由:「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代表作品:《綠房子》 《世界末日之戰》 《城市與狗》 《酒吧長談》 《誰是殺人犯》。

2009年:德國女作家赫塔繆勒。獲獎理由: 「專註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 《光年之外》 《行走界線》 《河水奔流》 《呼吸鐘擺》。

2008年: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萊齊奧。獲獎理由:「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 《訴訟筆錄》 《金魚》《流浪的星星》 《少年心事》 《戰爭》 《烏拉尼亞》。

2007年: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獲獎理由:「女性經驗的史詩作家,帶著懷疑、熱情和幻象的力量把分裂的文明拿來檢查。」代表作品《金色筆記》 《野草在歌唱》 《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 《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 《簡薩默斯日記》。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獲獎理由:「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主要作品:《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紅》 《伊斯坦布爾》。

2005年: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他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獲獎理由:「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並強行打開了壓抑者關閉的房間。」主要作品: 《回鄉》 《看門人》《生日派對》。

2004年: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獲獎理由:「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主要作品:《鋼琴教師》 《女情人們》 《我們是騙子,寶貝》 《情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佛教本來就是人生的
201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冷凍電鏡——又雙叒頒給了非化學領域的科學家!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發現了生物鐘的原理——控制人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探測到引力波——聽見了宇宙的聲音

TAG:哲學與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