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800万人口小国再度成诺贝尔科学奖大国,什么原因?

800万人口小国再度成诺贝尔科学奖大国,什么原因?


?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瑞士科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



撰文|赵亚杰


责编|李晓明






提起瑞士,你想到的是什么?


手表、巧克力、瑞士军刀亦或是少女峰?




你可能不知道,


瑞士还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雅克·迪波什是第21位瑞士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得主,


历史上,瑞士有5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人获诺贝尔化学奖,


9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时雅克·迪波什也是第25位瑞士籍诺贝尔奖得主


凭借这么多的诺奖得主,


瑞士获得诺奖的人数位居世界第六位




?

截至2011年4月,诺奖得主国家分布图,瑞士排名第6




与其拥有的众多诺奖得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瑞士只有重庆市面积的一半,


狭小的国土面积,只有41,285平方公里

以及834万人,


约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是三分之一,


而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一项统计,


瑞士每100万人中就有1.11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历史上,


有超过1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瑞士相关,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


1895年,年仅16岁的爱因斯坦


参加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


他的理科取得了高分,


但是文科考试却不合格


未能顺利入学,


之后他去一所瑞士高中补习了,第二年9月


才顺利进入苏黎世理工学习物理




?

瑞士知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俯瞰




1901年,早已放弃德国国籍的爱因斯坦获得了瑞士国籍


1902年,他在伯尔尼的瑞士专利局找到了一份工作,第二年转了正


两年后的1905年,这位籍籍无名的专利员刷屏了


这一年


他的博士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终获接受

他成了爱因斯坦博士


这一年


他发表了四篇论文,


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


在物理学的四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一年


被后人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瑞士与诺奖得主的缘分,


还不仅仅局限于瑞士国籍的科学家

众多诺奖得主虽然不是瑞士籍,


却是在瑞士完成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有十位诺奖得主在苏黎世理工,


十一位在苏黎世大学,


还有七位在日内瓦以及巴塞尔任教或完成他们的研究,


提起这些大学,就不得不说一些瑞士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体系






根据2017年的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


瑞士共有九所大学进入世界前一千,


有八所大学居于世界前五百,


四所大学位于世界前一百,


其中苏黎世理工以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分列世界第十以及第十二位,


超过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


其中,说起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1969年独立建校,仅仅只有不到五十年的历史




为什么瑞士可以拥有如此之多的诺奖得主呢?





?

Richard Ernst(1933—)由于他对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光谱发展的贡献,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士籍化学家


Richard Ernst是这样说的:


第一,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


瑞士都能够置身战火之外,


吸引了众多欧洲智慧学者的到来


第二, 


在过去的50年中,


瑞士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


这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具备的优厚条件,


因为果实的成熟是长期的酝酿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研究资金,


瑞士至今仍在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研究者,


其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体系,


也在为瑞士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




相信未来,


瑞士这样一个“弹丸小国”,


仍会涌现出更多的诺奖得主,


继续延续他们在诺奖上的辉煌




  自然科学类瑞士籍诺奖得主名单















































1909年

  

  Emil Theodor Kocher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3

    Alfred Werner (

在法国

Mülhausen

出生,从

1894

成为苏黎世市民

)

:化学奖


1920

    Charles-Edouard Guillaume(

1883

年生活在法国

)

:物理奖


1921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德国

Ulm

出生,

1901-1955

苏黎世市民

)

:物理奖


1937

    Paul Karrer

:化学奖


1939

    Leopold Ruzicka


         (

出生在前奥地利

-

匈牙利的

Vukovar

,自

1917

年成为苏黎世市民

)

:化学奖


1948

    Paul Hermann Müller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9

    Walter Rudolf Hess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0

    Tadeus Reichstein


         (

出生在波兰的

Wloclawek

1916

年成为苏黎世市民

)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1

    Max Theiler (

1922

移居美国

)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2

    Felix Bloch(

1934

移居美国

)

:物理奖


1957

    Daniel Bovet(

1947

年移居意大利

)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5

    Vladimir Prelog (

出生在萨拉热窝,自

1959

成为苏黎世市民

)

:化学奖


1978

    Werner Arber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6

    Heinrich Rohrer

:物理奖


1987

    Karl Alexander Müller

:物理奖


1991

    Richard Robert Ernst

:化学奖


1992

    Edmond Henri Fischer(

出生于上海,自

1947

年成为日内瓦市民

)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6

    Rolf Zinkernagel

: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2

    Kurt Wüthrich

:化学奖


2017

    Jacques Dubochet

:化学奖




参考文献


1.https://www.swissinfo.ch/chi/%E7%91%9E%E5%A3%AB%E4%BA%BA%E8%8E%B7%E5%BE%97%E8%AF%BA%E8%B4%9D%E5%B0%94%E5%A5%96%E7%9A%84%E6%AF%94%E4%BE%8B%E6%9C%80%E9%AB%98/7422036


2.http://www.swissnexchina.org/en/%E8%AF%BA%E8%B4%9D%E5%B0%94%E5%A5%96%E5%BE%97%E4%B8%BB/


3.http://www.muellerscience.com/SPEZIALITAETEN/Schweiz/SchweizerNobelpreistraeger.htm


4.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21/einstein-bio.html



制版编辑: 饮水食粮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非虚构写作

|马丁之死|兰花进化谜团

|天问专栏


青蒿素

|可燃冰|P值争论|许晨阳

|博士后

|潘建伟


张毅|王晓东

|张启发

|崔维成

|

张锋

|

杨振宁

|

李佩


卢煜明

|

王小凡

|吴文俊

|袁钧瑛

|

张纯如

|刘若川





知识分子

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购买课程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立享限时特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识分子 的精彩文章:

诺奖得主的弟子俞强研究员谈我们“身体的钟”
勇气和运气:生物钟的分子研究|饶毅深度解读2017年诺奖
吃个龙虾也能搞出X射线望远镜?| 天问专栏(附赠书)
朱邦芬: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 | 附杨振宁最新演讲
天文学:这么近,那么远 | 《天问》专栏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