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露養生全攻略,太重要了!你必知的養生要點都在這,人手存一份

寒露養生全攻略,太重要了!你必知的養生要點都在這,人手存一份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寒露

寒露是九月節,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自此,露氣重而稠,稠而將凝,再過半月,將凝為霜降。

自此,告別了秋高氣爽、秋明空曠,白日將變得幽晦,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霧結煙愁。

蕭蕭秋意重,依依寒色濃,歸鴻將急於南飛,哀鴻遍野,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

寒露時刻

2017年10月8日 10:22:05

農曆八月十九 星期日

寒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寒露之日,「鴻雁來賓」。鴻雁白露節氣已經開始南飛了,此時是最後一批,古人稱後至者為"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後五日「雀入大水為蛤」,鳥雀入大海化為蛤蜊,飛物化為潛物,古人對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三候菊有黃華:再五日,「菊有黃華」,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

寒露習俗

登高

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賞菊

寒露到來的農曆九月又稱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

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觀紅葉

寒露時節,秋風颯颯,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漫步在通幽曲徑上望山坡。便會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紅葉。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吃螃蟹、釣魚的好時節。

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斗蛐蛐兒

秋風起,斗蛐蛐兒。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兒的高潮期。

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吃母蟹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喝「寒露茶」

寒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采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

吃芝麻

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吃花糕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等。

寒露養生

1、衣

俗話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

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腳部,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

記住,「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可是一條很好的養身之道。此外,秋季腹瀉多發,還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2、食

寒露時節養生保健,「防燥」至關重要。對付「燥氣」,喝白開水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患者。

但對於健康人來說,要想完全抵禦「燥氣」帶來的負面效應,最好在白開水中加些鹽或蜂蜜。

為防「燥氣」,這個時節的飲食應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以及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豆類及豆製品,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強體質。

有條件的,還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3、住

寒露過後,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腦血管病、中風、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也容易複發。

在這「多事之秋」,應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對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更是至關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時,緩解秋乏。注意勞逸結合。

特別是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適宜的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4、行

寒露時節,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但晨練要注意躲避早霧,避免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選擇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

秋風肅殺,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人們往往容易觸景生情,引起憂鬱、傷感的心緒。

用什麼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錯的方法。

秋遊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不僅陶冶情操,還可以藉此拋開工作煩惱,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鬆自己,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

寒露養生要點

寒露後,氣溫下降,晝夜溫差變化增大,此時最容易引發感冒。要適時添加衣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此外,此時天氣寒冷,人們出去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居室中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這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使身體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之中。

寒露時節,氣候漸冷,日照時間相對減少,並且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即秋愁。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可結伴外出遊玩,登高遠眺,適當調節心情很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調節生活節奏,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

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

寒露時節,秋霧漸起。秋霧主要發生在夜間或早晨,起霧時,習慣晨練夜跑的朋友最好在室內鍛煉,外出注意交通安全,最好戴口罩。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大家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

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鹽晚蜜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

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5、養陰防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飠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6、適當養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寒露以後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

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7、適量運動

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秋天氣候適宜,空氣質量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

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一路順暢,氣血循環自然活絡。

8、不要憋尿

專家介紹,寒露節氣不少人為了防止口乾,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

一些人即便是夜裡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

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9、掃除抑鬱

秋季臨床上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凄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

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每日加班不宜超過兩小時,否則會導致慢性疲勞,日子一長,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鬱症。

「寒露」節氣。此後,氣溫將更低,空氣凝結露水,漸有寒意。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這樣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那麼寒露都應注意哪些呢?

「昨夜一場雨,今日寒露生」。寒露節氣到了,天涼好個秋!下面天下養生網再給您詳細介紹下寒露養生手冊:

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

今天是寒露,應該注意什麼,又該有選擇地攝取哪些食品來保養自己呢?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一、起居養生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

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此時最易流的疾病。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當環境氣溫低於15℃時,上呼吸道抗病力則下降。因此,著涼是傷風感冒的重要誘因,要適時更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此時,哮喘會越來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引起咽痛,痔瘡患者也較前加重。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此時乃多事之秋,其中最應警惕的便是心腦血管病,原因有三:

低溫可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進而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微信公眾號搜索天下養生的全拼,永久免費獲得更多養生知識!)。

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從而使小動脈痙攣收縮,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壓升高。

寒冷還可以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質的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栓的形成。

心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要從寒露節氣開始注意以下幾方面:

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服,即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合理調節飲食起居,少食油膩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清晨去廁所時,應改蹲式為坐式,大便時間不能太長。

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複發、哮喘病複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研究認為,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壓病發作的第一高峰期。據臨床統計,90%以上的中風病人有高血壓病史。因此,此時的中風病人明顯增多與氣溫低、(天下養生網)氣壓高密切相關,預防中風,要重視高血壓等原發病的治療.做好家庭急救與護理。

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還要科學調理飲食、合理藥物防治,改善居室環境,避免煙塵污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哮喘病人對此節氣的氣溫、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極為敏感,而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哮喘。另外,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大量增加也是該病易發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弄清引起哮喘發作的致敏源,盡量避免與之接觸。

老年人肺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此節氣會驟然增高。中醫認為,這是秋燥傷肺所致。(微信公眾號搜索天下養生的全拼,永久免費獲得更多養生知識!)具有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病情變化快、併發症多、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要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

綜上所述,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青年,在這個冷暖交替明顯的節氣里,也同樣要提高警惕的。

二、中醫養生

中醫認為: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時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依此節氣的氣溫、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極為敏感,而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首先,寒露以後,氣溫逐漸下降,我們第一點要做到的就是防寒,深秋是感冒的多發期,所以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出門之前把頸後的大椎穴(就是我們一低頭,頸椎上最隆起的位置),用手掌搓熱,大椎屬於督脈,督脈總領一身陽氣,搓熱大椎可以提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

其次,寒露以後進入陰曆九月,氣血流注心包經,在這個月份上抓緊鍛煉,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像冬天怕冷,手腳冰涼的狀況會得到改善,心包經起自我們中指的指尖,每天中午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反覆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的功能,這個方法很簡單,但是越簡單的方法往往效果越是不簡單。心包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膜,可以說是心臟的保護牆,所以心包的功能決定著心臟的健康。每天彈一百次中指,當然不止局限於這個數目,越多越好,有空就可以彈,就是一個很好的提升心血功能的經絡方法。

中醫有一句話,叫做補一年不如補重陽和冬至,在中醫看來,這個重陽是進補的關鍵時期。因為它是秋天向冬天過渡的一個節氣,在這段時間,就可以做到適當的進補。以補養五臟提升元氣,在這裡重點給大家推薦這麼幾樣:

一是用山藥、胡蘿蔔燉羊肉,這個肉湯具有補體健腎,提升元氣的作用;

二呢,便是五豆粥,用小米配上紅、黃、黑、綠、蠶豆五種豆子,熬粥喝,它能調和五臟,濡養腸胃,提升內在能量。有不愛喝羊肉湯的朋友,便可以喝這個粥。

最後就是菊花茶,一般我們都認為,菊花是清熱去火的東西,其實菊花多是秋季開放,秋季肺氣當令,所以它還可以潤肺、補腎氣,歷代重陽節都有喝菊花酒的習慣,我們就用菊花茶代替吧,還可以中和羊肉湯的火氣,為了增強進補的效果,閑暇還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它屬於胃經,可以提升脾胃運化功能。

總結以上,搓大椎、彈中指、喝羊肉湯,喝五豆粥是我們寒露這個節氣的保養內容,把這三點做好,使內在氣血充盛,經絡平穩,以舒適的身心狀態來迎接季節氣候的轉換。

秋高氣爽寒露到,氣血循環走心包。日照雖足天卻涼,常搓大椎防感冒。

閑來勤扣足三里,補脾健胃增療效。淮羅羊肉補元氣,多彈中指通心包。

三、食療養生

(一)時令飲食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症。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輔助食品。但同是養肺水果功能也會有差異,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偏重。

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柑橘:柑橘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柿子: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石榴: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葡萄: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荸薺:荸薺煮熟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再有,新鮮水果含糖量較高,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須慎食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二)時令進補

此節氣宜食養生湯水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如紅蘿蔔無花果煲生魚、太子參麥冬雪梨煲豬瘦肉、淮山北芪煲豬橫脷等。

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選用西洋參、燕窩、蛤士蟆油、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其中西洋參味苦,微甘,性涼,入心、肺、腎經,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於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症;燕窩味甘,性平,入肺、胃、腎經,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於肺腎不足引起的咳嗽氣急等症;哈士蟆油味甘、咸,性平,入肺、腎經,有填精益陰潤肺的作用,適用於體虛羸弱、肺癆咯血、燥咳日久等症;石斛(楓斗)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腎經,有滋陰潤肺,益胃補腎,健腦明目,降火良藥,並具生津止渴,補五臟虛勞,清肺止咳,防感冒等功效,這些都是秋季進補的精品。

此節氣中的秋燥易引發人們患有肺炎、哮喘及中風等疾病,故此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些潤肺祛燥和治療中風的食療方。

來源:天下養生網綜合

這麼好的知識,分享給親朋好友他們會感謝你哦!

育兒教子的好助手

分享健康、是在播撒幸福的種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吃著吃著突然想起……你也這樣嗎?
芋頭是個好東西,可買去皮芋頭要小心!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起拍拍拍,拍走疾病,拍來健康
它是化栓第一豆!開胃消食、祛風散寒,還能預防老年痴呆……
寒露養生的10個小常識,收藏起來隨時看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