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假最後一天,跟著「寒露」節氣學養生

長假最後一天,跟著「寒露」節氣學養生

今天是長假的最後一天

大家該收起放飛的心情

今天也恰好進入寒露節氣

讓我們跟著節氣學養生

迎接新的工作和學習

寒露後陽氣減退,陰氣漸生

人們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在各方面加以注意

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龍華醫院中醫示範科魏華鳳副主任醫師

向大家介紹

養陰潤肺防秋燥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甚至可能毛髮脫落、大便秘結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寒露時節,飲食以「酸、甘、潤」為主,中醫食療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陰生津,如黑芝麻、核桃、花生、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癥狀,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物而傷人體陰精。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貼秋膘」不宜肥甘厚膩

寒露時節天氣寒涼,人們也更喜歡吃味厚油滑的食物。但是,過食肥甘厚味就會造成胃腸系統的負擔,而且,營養也不易被人體吸收。反之,更能慢慢滋養五臟六腑。因此,建議人們多食一些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食物,如湯類、粥類和羹類流質,能暖身護胃,幫助我們的身體緩解秋燥。而喝粥的時間,以早晨為宜,古人認為「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隔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GIF/1K

寒露不宜露

民間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的養生保健諺語。由於人的兩腳離心臟遠,因此,血液供應較少,所以特別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而一旦腳部受涼,就很容易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寒露時節天氣寒涼,容易引起咳嗽,甚至誘發支氣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氣管炎。因此,寒露時節做好腳部保暖是養生的重要原則,不要赤腳露腿,以防「寒從足生」。

「秋凍」要因人而異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其「秋凍」是指在秋季應慢慢添衣,以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為適應寒冷的冬季做好準備。但是,體質不好的老人孩子等,如果在寒露時節,尤其早晨和晚上,過度追求穿著單薄,恪守著秋凍的「戒律」的話,反而引起呼吸道、關節、心腦血管、消化道等疾病的「青睞」。因此,在寒露時節,不宜盲目秋凍,體質不好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還是要注意保暖防凍。

關於寒露養生,在生活起居方面,《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所以,生活起居方面應該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另外,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