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年內,人類增強技術將造出新型人類

20年內,人類增強技術將造出新型人類

人類增強技術的歷史可以說和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悠久。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不斷在體質和思考上增強人類本身,有一些嘗試非常成功,而更多的嘗試不被人們所接受甚至產生了一些悲劇。

然而,大多數生物醫學的介入,不管成功與否,都體現了人類要在視覺、聽力或者移動能力方面補足人類的不足,從而提高效率的不懈努力。

也有些人努力在人體機能上通過合成類固醇來刺激肌肉的生長或者來增強人體器官感受,這方面的嘗試還存在很多爭議,而且爭議越來越多。

要感謝現代科學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納米技術上的發展,人類又重新站在了人類增強技術革命的風口浪尖之上。

在未來的20年-30年之間,人類或許能夠自己選擇下一代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而現在這些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作家的作品之中。

對人類增強技術的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

有些人提出了「人類+」的概念,意思是指人類還是以前的人類,但是會更聰明、更強大和更健康。

有的人提出了「後人類」的概念,認為隨著基因工程學的發展,預測人類將最終有極大的改變,並成為一種有情感的機器,這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被界定為人類。

人類增強技術革命的發展,從開始到現在一直與人類想幫助那些殘疾者或者治療那些病人的努力分不開。

實際上,科學已經在重塑人體機能和進行理療方面取得了飛快的進步,這在理論上來說,也是人類增強的體現。

現在,幾乎每周在媒體的頭條都會有人類關於醫療和科學技術方面的重大突破的報導。

例如,在過去幾年中,研究人員已經成功為完全失明的患者或者部分失明的患者植入了人造角膜;還有一些科學家成功地將癲癇病患者的腦神經與外部計算機晶元相連,以此來幫助患者來控制那些之前癲癇病發作時不被控制的肢體;現在還有科學家已經發明了合成血液替代品,很快就會進行臨床醫用。

近幾年,在基因拼接技術(Gene-splicing techinque)上有一項非常重大的發現,人們將之命名為基因測序(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人們對這個技術的縮寫非常熟悉,即CRISPR, 這個方法極大地提高了科學家們準確有效地來重組人體胚胎甚至成人的基因組合。

很多支持人類增強技術的科學家將自己定義為超人類學者(transhumanist)。這些在基因技術上的突破不僅能治癒疾病而且能改變和提高人類的機體機能。

在這一點上,這些超人類學者認為人類很渺小沒有很大的能力去改變自己,就更加需要這些人類增強技術來控制和塑造外部環境。

但是,超人類學者也預測到科技的發展將很快使人類不僅能控制周圍環境並且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軀體和意識。

支持者認為,與其讓人類的身體健康經常出現一些病情,還不如利用科學來控制物種的發展,使人類本身和下幾代都進化的更加強壯,更加聰明,也更加幸福。

超人類主義者的科學願景非常美好,但是沒有任何人能保證那些研究者們以何種方式製造出超級強大並且超級聰明的人類。人們一直對這種改變人類的極端想法的可行性存在疑問,因為科學家們也不能完全理解或者闡釋人體的奧秘。例如,研究者們還無法解釋人體變老的機理,也不能完全理解人類意識的來源。

對這些超人類主義還有很多的反對聲音來自哲學、倫理和宗教方面。很多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都在擔心這種人類的極端變化將導致人類不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類。

對人類增強技術持批評態度的人認為,即使最小的人類增強技術都可能是弊大於利。

例如,他們認為那些基於人類增強技術創造出來的人可能缺少同情心,對於那些無法支付昂貴新科技的人們也非常冷漠。確實,超人類主義有可能使貧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並導致新的剝削和奴役。

目前的人類增強科技仍然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對這方面的公開討論還並不多或者還沒有達到一個實用的層次。

根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民眾普遍對這些新興科技持有疑慮態度。

例如,有68%的美國人認為他們對針對胎兒的基因編輯技術非常焦慮,儘管基因編輯可以減少胎兒患有惡性疾病的發生,他們仍認為無法接受這種作用在胎兒的基因技術。

大約有超過66%的美國成年人「非常確定地」認為他們無法接受在人腦內植入晶元來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可笑的是,人類增強技術仍然繼續俘獲公眾的想像力。很多美國的頂級製片公司都在不遺餘力製作超級英雄類的電影,例如,X戰警、美國隊長、蜘蛛俠、鋼鐵俠等影片,這些電影都在挖掘超過自然人類體能的形象,向人們展示超級人類的力量。

2014年2月25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與軍隊高官和軍事工程師們在五角大樓討論了將美國士兵變得更加強大和更加難以征服的超級士兵的計劃。

奧巴馬當時的說法是「我們正在創造鋼鐵俠」,美國軍隊版的鋼鐵俠計劃即「戰術攻擊輕型操作裝備(TALOS, Tactical Assault Light Operator Suit)」。

實際上,美國軍隊鋼鐵俠的形象也確實就像是科幻小說中的鋼鐵俠形象,這套裝備的原型已經經過試用,如果一切按照計划進行,那麼美國士兵在未來會更加強大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刀槍不入。

一年以前,英國國家健康服務中心(NHS, United Kingdom』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宣布他們計劃在2017年開始向市場推廣合成血液。如果NHS的計劃順利進行的話,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接受實驗室製作的血液。

這個計劃的終極目標是改變人類血液儲備不足的情況,特別是那些稀有血型的儲備。這種合成血液據說可以攜帶更多的氧並且有更優良的抗感染性。

在2016年4月,哥倫比亞大學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宣布他們已經成功將一塊晶元植入一位四肢癱瘓患者的腦部。這個晶元可以向一個安裝在患者手臂的假肢發送信號,從而使患者能夠自己拿起水杯,刷卡開門,甚至可以玩電子遊戲。

幾乎在同時,中國研究者宣布對213例胚胎進行了HIV抗體基因實驗,其中有4例胚胎得到了實驗成功。後來這些接受實驗的胚胎都被銷毀了。

來自廣州醫科大學從事這項實驗的科學家說到,這些實驗只是想檢測胚胎基因編輯的實用性,而不是真正要用來改變胚胎。

然而,來自澳大利亞莫什納大學人類生物倫理中心(Monash University Center for Human Bioethics)的羅伯特·司柏羅(Robert Sparrow)說到,對胚胎的基因進行重新編排來預防HIV有很明顯的醫療目的,但是這樣的實驗將可能導致更多類似的實驗進行。

當時中國南華早報的報導評論到:這種基因編輯最實用的方面就是人類增強方面。

以上這幾個例子都顯示出原先僅局限在科幻小說中的了不起的科學技術現在已經成型,或者說已經在早期發展階段。

紐西蘭惠靈頓的維多利亞大學的倫理學教授尼古拉斯·阿格爾(Nicolas Agar)說:「我們已經不是生活在一個我們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人類增強的時代,我們實際上已經生活在這個時代之中。」阿格爾教授也是著名的《為什麼我們要拒絕極端的人類增強技術》一書的作者。

開發並完成戰術攻擊輕型操作裝備、大腦晶元和合成血液是一個長期過程,研發過程中都經歷過幾次停滯。這些先進科技通常是幾種技術的結合-從基因學和機器人到納米技術和信息技術。

美聯社記者喬爾·加豪(Joel Garreau)在他的《極端進化(Radical Evolution)》一書中評論到:「這些科技彼此融合併彼此貫通,作用在一起才實現了人類以前從未見過的壯舉。」

在生物科技領域,一個里程碑事件就是美國生物學家James Watson和英國物理學家Francis Crick在1953年發現了DNA分子結構,這是人類生命對基因科學的首次重大發現。

大約在50年後的2003年,由美國生物學家Francis Collins和Craig Venter帶領的兩個國際研究團隊成功對DNA進行解碼,並成功找到了人類基因組對的科學依據。

發現人類生命DNA的奧秘並成功對其進行解碼,給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改變人類生理機能的基礎。控制這些基因代碼的研究被稱為基因工程學,這一學科使科學家能造出肌肉更加發達、骨骼更加強壯、腦神經更加活躍的人類。

理論上來說,基因工程學也能造出用腮呼吸的人類或者長著翅膀飛行的人類。記者加豪在他的書中說到:「這將使人類的種類更加豐富,就像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狗一樣。」

近幾年,基因工程的發展突飛猛進,在兩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首先,複雜但並不昂貴的基因映射技術使科學家對人類基因有了更加深入的掌握。

其次,基因編輯技術並不是一個新科技,這個技術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更快,更精確的方法來進行科學研究,而且這個方法也更加便宜。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George Church說到:「基因工程學可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學科,因為它可以針對每一個細胞的免疫系統進行研究,並可以用新的基因代碼改變以前的DNA結構,所以它更有效並且更準確。」

2016年6月21日,美國政府首次批准利用基因測序進行第一次人類真人實驗,這次實驗是要加強人類對黑素瘤等惡性癌症的治療。

這次通過基因測序針對癌症的研究將生物技術和藥物結合,為人類治療複雜頑疾開創了新的思路,並揭示了強大的積極遠景。

根據參加實驗的伯克利大學教授Jenifer Doudna的說法,基因測序可以為人類目前最為恐懼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並可治癒,不僅包括癌症,還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症等其它病症。

引起人們更多興趣的是通過基因工程來改變人類胚胎的狀態,即在人類處於胚胎狀態時就改變其基因排列方式,這不僅在胎兒出生前就排除掉很多可能的疾病,對胚胎進行重塑,而且還對其後代產生影響。

但是就連很多對基因工程持歡迎態度的科學家,包括Jenifer Doudna教授本人都警告可能的危險會發生。

在2015年12月,她和500位研究者、倫理學家要求科學界對利用基因技術改變胚胎的實驗暫停,認為人類對目前的基因工程可能產生的後果還考慮不足,而出現意外的後果後也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並且在倫理上這也違背上帝造人的創造論。

而且,通過基因改變胚胎,這同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盛行的優生學來培育更優良的人種有極其類似的論調。而那個時候的優生學是納粹德國進行種族清洗屠殺上百萬異族的臭名昭著的借口。

對於很多超人類學者來說,將人類的能力擴大到極限與其它動物的根本區別就是人類的大腦。

現在人類的認知增強技術主要通過藥物來增強人類對大腦的控制,例如在實驗室中,有很多藥物被用來增強人們的注意力和提高記憶力,而這些藥物通常都是嚴格控制的處方葯。

這些藥物有時也被用來幫助學生提高考試成績。所以,很多超人類學者預測會出現新的藥物來提高人們的智商,即吃了使人變得聰明的藥物;超人類學者也預測基因工程學可以在實質上增強人腦功能,增強人類的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上的認知能力。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1947年就開發出了可以傳輸電子信號的晶體管,這也是現代計算機騰飛的歷史技術突破。通過將這些電子組件縮微到一個微觀尺寸的晶元中,研究者就能夠開發出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價格更低的計算機。

今天的蘋果手機的數據存儲能力超過幾十年前將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的阿波羅11號飛船安裝的計算機的存儲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手機的功能如此強大。現在的科學家們可以將眾多的數據存儲到一個晶元中,並且將這個晶元植入到人腦之中,形成一種大腦-機器界面,這就像是對那位四肢癱瘓的病人的治療一樣。

目前,大多數在大腦-機器界面領域工作的科學家都認為他們的研究只是針對治療領域,並不是人類增強方面的探索。

但是科學家們不會局限在醫療領域中的突破,他們會做的更多。他們對外宣稱研究只是針對醫療方面而並不是人類增強方面,只是不想讓自己的研究基金受到削減而已。

科學家們有可能在人腦內植入一部「智能手機」,這部「智能手機」可以存儲海量的數據,並可以以極快的速度運行。這其實就是將人腦植入一部晶元而已。

科學家們的下一步可能是增強各種大腦功能。一旦科學家們明確了大腦各部分的功能所在,在理論上他們就能夠為每個功能區通過安裝晶元來增強各種功能。

例如,植入在人腦內的運算晶元可以使計算的速度成幾何級提高,認知晶元可以使人們看到和聽到的各種信息更加增強。理論上來說,人類在植入晶元後會更有創造性,在數學和語言方面的能力會大幅提高。

對人類增強技術的認識因人而異。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噱頭,是吸引人們眼球和社會投資的手段。

但是不管發展如何,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社會發展巨變的年代,人類要做好未來已來的準備,與各種人工智慧共生,與各種增強技術同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爾法工場 的精彩文章:

《捍衛者》與淞滬會戰:中國版血戰鋼鋸嶺
三星手機高管多次強調重視中國市場 網友:對你家手機沒興趣!
SHURE舒爾無線藍牙耳機給你寧靜世界
小米目前最尷尬的一部旗艦手機,降價清倉都沒人買
中國「芯」49億重磅收購大揭秘

TAG:阿爾法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