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小腸脈應該在哪裡診?

大小腸脈應該在哪裡診?

I導讀:大小腸二腑之定位,諸說紛紜,有說在兩寸者,也有說在兩尺者,每令學者迷惑。鄒孟城老中醫此文引用歷史諸家驗案之事實,暢發脈診精義,讀之恍然。(來源/中醫書友會 編輯/黃山)

大小腸脈診部位辨

作者/鄒孟城

脈診五臟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關肝膽;左尺腎與膀胱;右寸肺;右關脾胃;右尺腎與命門,自叔和倡導以還,歷代醫家咸宗之、從之,已成千古定論。雖偶有一二異議,終不能易。惟大腸與小腸兩腑,在寸在尺,諸說不一,而見仁見智,各有至理焉。

陸定圃《冷廬醫話》曰:「大腸脈候左寸,小腸脈候右寸,此《脈訣》之言也。自滑伯仁候大、小腸於兩尺,李士材稱為千古隻眼,後人遂皆信之。」然大小腸究當候之於寸抑候之於尺?依舊撲朔迷離,令人莫衷一是。

小腸脈候於左寸,大腸脈候於右寸,諸書辯論頗多,姑不贅述。而大小腸察於兩尺,前人早起疑竇。如《古今醫案按》載虞天民「治一婦人年五十餘,小腹有塊作痛二月余。一醫作死血治,與四物加桃仁等葯,不效。又以五靈脂、延胡索、乳香、沒藥、三棱、莪術等丸服,又不效。其六脈沉伏,兩尺脈絕無。虞曰:『此乃結糞在下焦作痛耳,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糞如梅核者碗許而愈。」俞震按:「尺脈沉實,則為下結糞。今兩尺絕無而斷結糞,又見取脈之巧,非出一途。」余謂此非取脈之巧拙,乃為大小腸本不該侯於兩尺部之明證。

高陽生《脈訣》雖將大小腸之脈診部位定於兩寸,而於「芤脈」條下卻曰「寸芤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又將腸癰之診斷,明確定於關部。余意此非前後矛盾而然,可能前者從《脈經》承襲而來,後者為作者臨證實踐所得。無獨有偶,宋代王明清《揮塵錄》卷二「余話」中記載名醫楊吉老之婿憑關部芤脈治腸癰一例,恰為《脈訣》作佐證。

「楊吉老者,泗州人,以醫術聞四方。有儒生李氏子,棄業,願娶其女,以受其學,執了婿禮甚恭。吉老盡以精微告之。一日,有靈璧縣富家婦有疾,遣人邀李生以往。李初視脈云:『腸胃間有所苦耶?』

婦曰:『腸中痛不可忍,而大便從小便中出。醫者皆以為無此證,不可治,故欲屈君子。』李曰:『試為籌之,若姑服我之葯,三日當有瘥。不然,非某所知。

』下小元子數十粒,煎黃芪湯下之。富家依其言。下膿血數升而愈。富家大喜,贈錢五十萬,置酒以問之。

曰:『始切脈時,覺芤脈現於腸部。王叔和《脈訣》云:『寸口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此癰生腸內所以致。然所服者,乃雲母膏為丸耳。切脈至此,可以言醫矣。李後以醫科乃第,至博士。」

余謂大腸診於右關,小腸診於左關,較之診於兩寸或兩尺,不僅更符臨床之實際,且深契於臟腑之排列。

倘以現代醫學中「系統」二字將中醫臟象作一歸納,則一目了然:左寸診循環系統;右寸診呼吸系統;左尺診泌尿系統;右尺診生殖系統;左右兩關則共診消化系統。由是觀之,界劃井然,紊絲不亂。

再觀古典醫籍,脾胃與腸,每每混雜不分。古雲「大腹屬脾」,而大腹中所藏者正是大腸與小腸。仲景《傷寒論》謂「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主證為燥屎內結,法用攻下。

據證據法,皆是腸病腸治,而非胃病胃治也。書中明言「有燥屎在胃中」,實為「有燥屎在腸中」,此屬常識,已不須辨之矣。

綜上所述,大腸診在右關,小腸定於左關,自無疑義也。

本文摘自《三十年臨證探研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者/鄒孟城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國慶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的精彩文章:

李可:我闖過的劑量關、毒藥關
艾灸「神器」,有效祛寒除濕,還能暖宮減肥
三款宜人秋粥好味道,適合每天來一碗!
拔罐時出現的水泡、血泡是要告訴你什麼?
望診,白髮位置透視五臟六腑健康狀況,知身體哪裡出了問題?

TAG: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