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卦史記99:戰國時秦國在山東有一塊飛地

八卦史記99:戰國時秦國在山東有一塊飛地

李大嘴 大嘴讀史

魏冉在戰國歷史上絕對是一個人物,不說別的,能夠在史記中有單獨列傳的資格就很厲害了。

魏冉是羋月同母異父的弟弟,跟著姐姐在秦國混得風生水起。秦武王嬴盪舉鼎受傷而死之後,幾個弟弟爭奪王位。正是魏冉果斷出手,幫著自己的親外甥嬴稷坐上了秦王的寶座,當上了秦昭襄王。

之後,魏冉憑著宣太后羋月弟弟、秦昭襄王舅舅的身份,在秦國獨攬大權,四度出任相國,還推薦了一代殺神白起。

在《史記·穰侯列傳》中,司馬遷評價魏冉「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

魏冉為什麼叫穰(ráng)侯呢?很簡單,他的封地在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鄧州,穰最早是楚國的地盤,後來被秦國霸佔,給魏冉做了封地。

魏冉權高勢重,除了穰之外,還有一個封地——陶邑,這個陶邑在哪裡呢?

居然遠在山東,在今天的定陶西南、曹縣西北,和秦國的領土完全不搭界,是秦國在齊國的一塊飛地。

陶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最早是堯的封國,後來歸屬曹國。

陶邑地處交通要道,是一個商業大都會。春秋後期,范蠡幫助勾踐滅掉吳國之後,棄官歸隱,跑到陶邑,「以陶為天下之中」,搖身一變成了「陶朱公」,「十九年間,三致千金」,經商發了大財。

春秋時期,二流的宋國滅掉了不入流的曹國,陶邑成了宋國的地盤。

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一旁虎視眈眈的齊國趁火打劫,一戰滅宋,陶邑又成了齊國的領土。

因為宋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各國對齊國的舉動很生氣,都認為這是齊國要吞併天下的第一步,於是團結起來,組織了六國聯軍向齊國宣戰。

公元284年,六國聯軍在燕國大將樂毅的率領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把齊國打得凄慘無比,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邑,齊國幾乎亡國。

雖說後來齊國用田單的「火牛陣」展開大反攻,收復了很多失地,但還是有不少領土被六國瓜分。其中,秦國就分到了陶邑,秦昭襄王轉手又把陶邑封給了勞苦功高的魏冉。

陶邑成了秦國的領土,反倒成了一件麻煩事。

本來,秦國不管是對付韓趙魏還是楚國,都是向東攻擊前進,戰略方向和思路還是很清晰的。

但是,有了陶邑之後,戰略設計又有了一種新的選擇,那就是遙相呼應、東西對進。

一方面,秦國可以陶邑為核心,向四周逐步擴張,通過蠶食魏、齊等國在中原、的土地,達到壯大自己削弱其他國家的目的。另一方面,按照原來的戰略緩緩東進,壓縮其他國家的空間,最終把秦國本土和陶邑連成一片。

這種情況下,陶邑身處各國包圍之中,雖然戰略地位很高,但陶邑的罈罈罐罐怕是很難保住。

魏冉當然不想自己的封地被打個稀巴爛,投鼠忌器之下,反而連常規的向東攻擊也變得縮手縮腳。《穰侯列傳》中,魏冉攻擊魏國的時候,人家就用陶邑來威脅魏冉,讓他見好就收。

於是,魏冉更多地開始放棄向東攻擊的既定戰略,而是公器私用,希望利用秦國的兵力,同時組織韓國和魏國,一起攻擊齊國,以此擴大自己的封地,這與後來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是背道而馳的。

魏冉利用自己在秦國的權勢推行自己的戰略,終於引起了外甥秦昭襄王的不滿,秦昭襄王突然襲擊,免去了魏冉的職務,把他趕到陶邑。沒多久,魏冉「身折勢奪而以憂死」。

雖然說,魏冉的下場更多是因為他獨攬大權引起嫉恨,但陶邑這塊飛地的存在,無疑加速了魏冉的倒台。

一個人一旦有了牽掛,有了私心,就會改變原有步伐的方向和節奏,步子就容易亂,就容易扯著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八卦史記101:王翦和他後世的自污夥伴們
八卦史記102:稷下學宮的四大辯論和三大辯手
皇甫嵩:幹掉黃巾軍 卻在董卓面前服軟的名將(武廟72將系列)
太監系列:太監祖師 史界太祖 無法超越的司馬遷
八卦史記100:殺神白起的四大戰役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