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邊都是強敵 這個彈丸之國憑什麼苟延殘喘900年之久

周邊都是強敵 這個彈丸之國憑什麼苟延殘喘900年之久

「皇帝輪流轉,今年到我家。」

中國古代改朝換代相當頻繁。往往幾十年之間,就又換了江山。能夠持續100百年以上,就算壽命比較長的王朝了。著名的唐朝、明朝、清朝,都沒有超過300壽命年。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則是短短14年就煙消雲散了。

可在古代有這麼一個小國家,雖然四周都是強敵,可它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足足活了900年之久,令人稱奇。這個國家叫衛國。

衛國創立於公元前1115年。開國君主是衛康叔。衛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根正苗紅,先是被封於康國(今河南禹州西北),後又因功改封於朝歌(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

衛康叔赴任時,他哥哥周公旦寫了幾篇文章送給他,告誡他明德寬刑、愛護百姓。衛康叔不負厚望,將衛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社會穩定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衛國的國土面積並不大,比之宋國、鄭國等還有所不及。可是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就有一百七十餘個。這些諸侯國中的絕大部分,在大魚吃小魚的遊戲中消失了。到了最後,異軍突起的秦國,憑藉其強大的國力,吞併了齊、楚、燕、韓、趙、魏這六個國家,一統天下。唯獨衛國,一直有驚無險地存在著。直到公元前209年,衛國君主才被秦二世廢為庶人,意味著衛國徹底滅亡。從公元前1115年到公元前209年,衛國一共存在了906年,傳41君主。

衛國成打不死的小強,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很好嗎?

我們來看春秋時期的各國地圖。

在春秋時期,衛國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是被一群強大的鄰居夾在中間過日子,猶如被一群胖子擠在中間的瘦子。晉國和齊國這種超級大國就不說了,就連鄭國、魯國和宋國,個個都不是好惹的主。

再來看戰國時期的各國地圖。

進入戰國時代,衛國的日子也沒有變得好過。北方有魏國,南方有楚國,西方有韓國,東方有魯國。依然是強敵環繞,虎視眈眈。特別是楚國,自立國以來就充滿攻擊型,動不動就拿鄰國磨牙。這不,衛國在南方的鄰居本來是陳國和蔡國,可楚國硬是仗著兵強馬壯,將這兩個小國給滅了,變成了衛國的鄰居。

兩個字:夠嗆。

衛國存在了906年,自有其獨到的生存秘訣。三個字:運氣好。

其實,在衛國906年歷史裡,好幾次差點被滅國。第一次是在公元前717年,衛國發生內亂,北方的狄人趁虛而入,殺得衛國一度只有5000人,危在旦夕。就在這時候,鄰居齊桓公伸出援手,幫助衛國重新建立國都,逃過一劫。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632年,此前,晉文公重耳在流浪時,經過衛國,受到衛文公的冷遇。晉文公繼位後,打算報仇,征伐衛國。公子鋤提醒他,注意秦國。果然,晉文公率軍回國後,發現秦國軍隊正在入侵衛國北方。秦國又救了衛國一命。

第三次是在戰國時期,此時國家之間的兼并更加頻繁,鄭國、魯國、吳國等昔日的霸主紛紛被滅。衛國則因為獲得了趙國的幫助,苟延殘喘了幾百年。

第四次是在戰國末期,秦國氣勢磅礴地吞併了齊、楚、燕、韓、趙、魏這六個國家,但不知道怎麼搞的,竟然忽略了衛國這個不起眼的小國。以至於衛國在秦朝帝國建立後,還存在了很久。

到秦二世時,才發現衛國的存在,徹底廢了它。

其實,衛國雖然是一個小國,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可這個國家富有殷實,而且出了很多影響春秋戰國形勢的頂級人物。

比如名將吳起,年輕時在衛國鬱郁不得志,到了魏國和楚國後突然爆發,先後將這兩個國家帶進霸主之列;

比如政治家商鞅,說起來,商鞅還是衛國的宗室,可衛國仍然沒能留住商鞅。商鞅到秦國後,大刀闊斧的變法,使得秦國從一個邊陲國家變成問鼎中原的大國,為秦始皇吞沒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比如政治家呂不韋,呂不韋在政壇上的發跡也是在秦國,他以一個商人的身份成為秦國的相國,為秦國的強大及吞沒六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遺憾的是,衛國沒有好好利用這批人物,來發展國力,一次一次錯過了崛起壯大的機會。

秦始皇吞併六國之戰 為何首先拿鄰居韓國開刀

此人揮金如土 殺人如麻 曾國藩卻驚嘆:此名將也

古代打仗真的有免戰牌嗎?此牌一掛 十萬大軍不敢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農民耕田時挖出一個陶罐 不料是珍貴國寶 國家禁止出國展覽
晚清中國為何沒被西方列強徹底瓜分 得益美國一項政策
日本與越南電視劇里的清朝軍隊 一個寫實一個被黑慘
一個普通外國人如何在美國合法擁有一把槍
古代禁忌女性登船 為何鄭和下西洋時船隊要帶一些女人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