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傳奇

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傳奇

編者按:本文由讀史縮編自著名史學家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為通讀中國史第23篇文章。

華夏第二個黃金時代二十年後,進入七世紀五十年代,一個年輕美麗的女人在唐王朝宮廷中站起。

這個女人就是武曌(zhào)武則天。

一、武則天用54年的時間登上皇帝寶座

武則天13歲時,被選入皇宮,之後被列為李世民大帝的姬妾之一。

唐王朝初期的皇宮姬妾,有十九級:惠妃、淑妃、德妃、賢妃、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捷好、美人、才人、寶林、御女、采女。

武則天是第十六級的「才人」,而「才人」同時有九人之多,她不過九人中的一人,那是一個絕望的位置。武則天26歲的那一年,即649年,李世民逝世,依照皇家規定,已故皇帝的姬妾,都要出家削髮為尼,在空門青燈之下,寂寞的各終天年。

李世民的姬妾都被送到長安的感業寺,武則天自然也在其中,這更是一個更絕望的位置。然而,命運之神施給她恩典。五年後的654年,繼任皇帝李治跟他的妻子王皇后,到感業寺進香。

李治當太子時曾對武則天的美色垂涎三尺。現在,他在尼姑行列中看到武則天,武則天當然也看到他,但今已非昔比,她流下眼淚,李治也流下眼淚。這一切被王皇后收入眼底,王皇后那時正跟李治的另一位姬妾蕭淑妃爭寵,於是把武則天接回皇宮,想用她幫助自己打擊蕭淑妃。

武則天的嘴可以流出蜜來,使王皇后待她如同姐妹,竭力推薦給李治。

654年時,李治27歲,武則天已31歲,比李治大4歲。一個沒有人生經驗的年輕男人,一旦落到一個備嘗風霜,充滿機心,年齡又成熟了的美麗女人之手,就好像一隻蒼蠅落到蜘蛛網上,除了粉身碎骨外,很難逃生。僅僅幾個月工夫,李治就成為她掌中玩物。

武則天遂開始她第一個目標:皇后寶座。

655年,武則天把她剛生下來的女兒親手扼死,然後誣陷是王皇后下的毒手。這個殺女案不久就發展成為王皇后與她的家人以及蕭淑妃也參加的,圖謀對李治不利的謀反案,興起宮廷大獄。結果把王皇后、蕭淑妃各打一百棍,砍斷手足,再投到酒缸,聽她們衷號而死。不久後,李治正式冊封武則天當皇后,距她離開感業寺只有一年七個月,攻勢之凌厲與無情,使人驚駭。

武則天完成第一個目標後,接著追求第二個目標:權力。這當然需要非凡的設計與耐心。李治頭部經常劇痛,雙目不能睜開。武則天就跟李治同時出現在金鑾殿上,聽取大臣報告,並由武則天裁決,政府官員稱她們夫婦為「二聖」,政府的控制權遂無聲無息地滑到武則天手中。武則天所需要的是李治這樣不生不死痛苦地活下去,使她有充分的時間剷除反對她的人,並埋伏下自己的力量。然而李治活得未免太久,他在位35年,到683年才死。

武則天後來對李治厭惡入骨,但她能控制自己,沒有謀殺他,這是她絕頂聰明的地方。李治死後,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子李顯繼位,只有三個月,武則天就把他罷黜,立她所生的第四子李旦當皇帝,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聽政,李旦完全成為木偶。

這樣維持了七年,到690年,武則天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再把李旦罷黜,自己坐上皇帝的寶座。唐王朝,這個聲勢煊赫,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被武則天不動聲色地取消。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她建立的王朝稱周王朝(史稱南周或武周)。

武則天是一個傑出的女人,具有絕頂的才幹和智慧,她苦心孤詣28年才當上皇太后,再苦心孤詣7年才當上皇帝,那時已是67歲的老太婆了。在那個時代,可以想像到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她,李姓皇族和政府全體官員,以及當時的儒家學派禮教社會,無一不拒絕一個女人擔任皇帝。所以武則天用她自己的方法保護她的王朝,即任用醋吏,無情而擴大地執行冤獄政策,做大規模但表面合法的屠殺。凡是反對她的人,或被認為反對她的人,以及酷吏所網羅的人,一律用法律判決他們謀反,連同家屬或家族,一併處斬。包括李治的舅父長孫無忌(李治所以能立為太子,完全是舅父之力)和武則天親生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而且連武則天的嫡親孫兒,也都被這位應該是慈祥的老祖母鞭死。

——只有無限權力才有如此猛烈的毒性,使一個母親和祖母瘋狂成武則天這種樣子。

二、酷吏與酷刑

武周王朝政權是一個赤裸裸的特務政權,建立在酷吏主持的詔獄系統之上。名義上是武則天在統治,實際上是酷吏集團在統治。

法律的好壞,不在「法條」的本身,而在「訴訟法」的執行。不在如何處罰犯罪,而在如何確定犯罪。唐王朝的法律,是中國各王朝法律中最完善的一種,但因中國古政治思想缺乏人權觀念,所以始終不能產生證據主義的訴訟法,《唐律》自不例外。於是酷吏的酷刑就代替訴訟法,法官在偵查報告時,不追求事實,只追求口供。一個人明知道一旦誣陷謀反,即將全族被屠,而仍「坦承不諱」「自動招認」,這便是酷吏的功能。

武則天所組成的酷吏集團,最有名的可舉出下列數人;

來俊臣,武則天最親信的助手之一,在他當權時,除了武則天自己和武姓親屬外,所有政府官員和牽連所及的民眾,都在他的刑事訴訟法——酷刑之下發抖。任何人(包括親王、宰相)只要由來俊臣逮捕審訊,很少能活著走出獄門。他審訊被告時所用的酷刑,僅只「枷」一項,就有十種使人心悸的名號:定百脈、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魄膽、實同反、反是實、死豬愁、求即死、求破家。

其他酷刑,也各有名稱,而且美麗香艷,充分表示對人性尊嚴的摧折和戲弄。如鳳凰展翅:把被告手足綁上短木,像扭絞繩索一祥地扭絞雙臂。驢駒拔撅:把被告綁到柱子上,用繩子系著頸項,向前牽引,如果不及時招認,脖子就會被拉斷。仙人獻果:教被告赤裸著身體跪在碎瓦礫上,雙手捧枷,舉過頭頂。玉女登梯:教被告爬上高梯,用繩子拴著脖子,向背後牽引,或窒息而死,或跌下摔死。

來俊臣不僅是實行家,還是理論家。他著有《羅織經》一書,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經上指示的程序有七:

1、先確定對象。

2、由特務們從四面八方向有關機關或當權人物,發出告密信件或檢舉信件。

3、等候有關機關或當權人物把這些信件,交下調查(事情發展到此,對象的命運已經確定。也可以說,當酷史在確定對象時,對象的命運就已經確定,因為那些涉及到謀反叛國巨案的信件,不可能不交下來)。

4、根據這些交下來的信件,把對象逮捕審訊。

5、審訊時施用酷刑,取得理想的口供。——注意的是,如果拒絕招認而死於酷刑之下,就又多了另一個罪名:「畏罪自殺」。被告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招認,一是死於酷刑之下。事實上並不需要對每一個被告都施酷刑,如宰相狄仁傑等,沒有受到拷打就完全「招供」了——只教他知道如果不合作將發生什麼,效果相同。

6、審訊時教被告們在口供中互相牽引,並向外擴大,人數多寡和範圍大小,由當權人物或酷史決定。

7、把被告口供整理編撰,使互相吻合,毫無破綻。於是,程序完成,一件謀反叛國巨案,宣告破獲。

索元禮,武則天情夫之一的薛懷義的乾爹,所以最得信任。他最大的本領是,只幾天工夫,就可以從一個被告牽引出一千個被告。被告交給他,跟交給來俊臣一樣,百死一生。他發明一種特製的鐵籠,教被告把頭伸到裡面,而裡面釘滿鐵針。有時他把被告倒懸起來,在頭部繫上石頭,使它下墜。有時用醋汁灌被告的鼻孔,直到招認或被窒息而死。有時用鐵圈套到被告頭上,在縫隙中打入木楔,直到招認或腦漿崩裂。

侯思止,一個不識字的法官,他對武則天說:「我雖然不識字,可是我忠心除奸。」武則天很欣賞他。侯思止以審訊宰相魏元忠一案而聞名,當魏元忠拒絕承認謀反時,他認為魏元忠空言狡辯,把魏元忠雙足縛住,在地上倒拖。

周興,他當權的時間很短,但在冤獄史上的地位卻非常重要。有一天,武則天把一件密告周興謀反的檢舉信件交給來俊臣調查。來俊臣跟周興是最好的朋友,而且那一天二人又恰恰在一起共進午餐。任何人都以為來俊臣一定會為他的好友昭雪,但這是不懂特務本質的人的想法。

特務的本質是互相吞噬的,對越是要好的朋友越加殘忍,用以表示自己的清白與忠貞。來俊臣問周興說:「有一個被告,態度非常頑強,不肯承認謀反,最好用什麼辦法對付他?」

周興說:「簡單的很,把他裝到大瓮(缸)里,四周燃起炭火,他就非承認不可。」

來俊臣教人如法布置妥當後,對周興說:「有人告兄台謀反,我奉命調查,請君入甕。」

周興的尷尬與狼狽,以及結局,是可以推斷的。從此,「請君入甕」一語,成為中國最有名的成語之一。

三、武周謝幕

武則天的周王朝先天的註定它無法通過瓶頸,那就是,武則天沒有能力解決繼承人問題。如果把帝位傳給兒子,帝位本就是奪自兒子的,不過物歸原主,武周王朝一定消滅。

如果傳給侄兒,當然可以保存武周王朝,但在感情上兒子總是血親,而且武則天只是一個野心家,當了皇帝,已心滿意足,她並沒有高級的政治理想,要建立一個武姓世襲帝國。

更有一個原因,她也怕傳給侄兒會激起強烈地反對。分歧複雜的原因使武則天不能下定決心,她知道人們都在等待著她的死亡,以便恢復正常。她唯一的辦法是命李姓子弟跟武姓子弟到神廟盟誓,互不殺害。

武則天也知道這種辦法不過瞎胡鬧,但她已經計窮。就在她處於極端困難時,發生政變。

705年,宰相張柬之奉迎李顯複位,派兵把武則天逐回皇太后應該居住的上陽宮。武則天已82歲,受不住這一生中最後的當頭一棒,狼狽回到上陽宮後即一命嗚呼。武周王朝自然隨之而去,它在歷史上出現短短16年,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是一部酷吏羅織罪名的《羅織經》。

唐王朝中斷了14年之後,於此復國。然而,李顯跟他老爹李治一樣的昏庸,復辟不久,他的妻子韋皇后就效法婆母武則天往年故事,跟李顯同時出現在金鑾殿上聽政。並且跟武則天的侄兒之一的武三思私通,把武姓家族置於新政府的保護之下,幫助李顯復國的張柬之等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反而被祭起「誣以謀反」的法寶,落在酷吏之手,全部處死。眾人所期望的中興氣象,完全落空。

當權人物除了武姓戚族(不久以前還是皇族)外一又多出了韋姓戚族。尤其是李顯最寵愛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她跟她母親韋皇后,公開招權納賄,把國家官爵,分別標定價格,縣長若干,州長(刺史)若干,公開兜售,價款繳足,母女就用皇帝名義,通知中書省發布人事命令,這種官員,當時稱為「斜封官」——皇帝下達中書省的諭旨,都斜著封口,表示不必再交門下省審查。

安樂公主經常把詔書寫好,用手遮住內容,請老爹簽名。李顯愛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寫些什麼,簽名了事。然而,事情不能到此為上,韋皇后希望丈夫早日死掉,以便她步婆母武則天的後塵,也當女皇帝。安樂公主要求父親立她為皇太女,李顯知道大臣們不會接受這個決定,不肯答應。於是女兒也希望老爹早日死掉,母親當女皇帝時,她就可成為合法的繼承人。

權力慾望使母女喪失人性,710年,她們把毒藥放到李顯吃的餡餅里,這個老實的好丈夫好父親,竟死在愛妻愛女之手。他死之後,韋皇后沒有親生兒子,就立李顯跟姬妾生的一位16歲的兒子李重茂繼位,而由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主持國政。

他們把政治看得太簡單了,武則天布置她的勢力費去20餘年工夫,還不敢動謀殺念頭,而韋皇后只在短短的6年後,在沒有完全控制住局勢之前,就把自己的能源切斷。第六世紀北魏帝國胡太后所面臨的大風暴局面,重新出現。母女們只高興了19天,李顯的侄兒李隆基就率領禁衛軍沖入皇宮,韋皇后被殺,27歲的美麗少婦安樂公主正在對鏡梳妝,變兵大刀一揮,人頭與寶鏡同時落地。

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是李顯的胞弟,曾在母親武則天手下當過7年的傀儡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時,他不知道。等到知道時,政變已經成功。於是把李重茂逐下寶座,由李旦繼位。兩年後(712年),李旦把帝位傳給李隆基。

李旦是一個淡泊的人,對權力名位不太在意。但他的妹妹,也是武則天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卻完全遺傳了老娘的堅強性格,對政治充滿野心。李旦在位時,她通過哥哥的手,控制政府,當時七個宰相,其中五個是太平公主的黨羽。李隆基上台後,她發覺這位年輕的侄兒不太順眼,計劃另立別的侄兒。李隆基察覺到這個陰謀,713年,他先下手為強,在首都長安戒嚴,展開大規模逮捕整肅,這位姑母只好自殺。

一連串宮廷政變,延續9年,局勢才定。接下來是由李隆基打造的唐明皇盛世,史稱開元盛世。只可惜的是,李隆基在位的時間太久,幾佔去八世紀的一半,他的聰明才智,隨著他的年齡日老而日漸消失。八世紀五十年代後,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在他手中結束。中國經130年的超級強大,又走上了下坡路。

四、兩洋海上交通

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在酷吏酷刑和一連串宮廷政變陰影下,仍然繼續。

我們必須了解,酷吏酷刑不是偶發事件,而是一種常態。紀元前一世紀路溫舒所指出的現象,一直存在,並沒有改善。來俊臣之流的手段,並不能跳出這個傳統範疇。在儒家學派政治制度下,「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刑罰只是專為平民而設,不可用來對付士大夫。所以任憑路溫舒怎麼為平民呼籲,士大夫並不注意,因為自信自己並沒有被政府酷吏苦刑拷打的危險。武則天一下子用它來廣泛地對付士大夫,士大夫才震驚哀號,奔走相告。所以酷吏酷刑對士大夫的影響大,對平民的影響小,社會結構如故。至於宮廷政變,更只限於宮廷。平民對誰當皇帝,既無力量干預,也無興趣過問,社會的發展與運行也如故。所以黃金時代並沒有中斷,並且在李隆基建立一個安定的政府後,更為蓬勃興旺。

首先是兩洋海上交通,進入一個新紀元。

西洋方面,指東南亞及印度洋沿岸。最早開始於公元二世紀166年(東漢延熹九年),羅馬帝國的一位使臣,曾到日南(越南東河),聲稱奉羅馬皇帝安東尼差遣,向中國皇帝致送象牙、犀牛角等禮物。這可能是商人的噱頭,藉此進行貿易,但他卻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由海道到中國的西洋人士。

第二位是公元三世紀226年(曹魏時期),羅馬帝國商人秦倫乘船到交趾郡(越南河內),交趾郡的郡長(太守)把他送到當時東吳帝國的首都建業(江蘇南京),覲見當時的東吳王孫權。

中國人什麼時候由海道前往西方,沒有記錄。但沒有記錄,並不是沒有事迹,茫茫大海中,既有人冒險尋覓出一條航路,這條航路自不可能私藏,商人循跡往返貿易,應在意料之中。但定期航行,卻延遲到公元八世紀盛唐時期,才正式大開。

中國沿海幾個最大港口,如交州(越南河內)、廣州(廣東廣州)、泉州(福建泉州)、明州(浙江寧波),都是跟西洋大規模通航下的產物。而諸港口中,又以廣州為集散地。前往西洋(東南亞、印度)的商船,先由中國其他各小港口集中廣州,做最後一次飲水食糧補充,然後出發。由西洋到中國的商船,也先到廣州,再北上其他港口。

遠洋船舶與近海船舶,構造不同,船員需要特殊技能。而當時阿拉伯帝國商船隊,靠此兩者掌握海上商業霸權。廣州港內擠滿了阿拉伯船舶,中國商船只能屈居第二位。另外還有南海商船(馬來亞半島諸國)、波斯商船(阿拉伯帝國屬地)、崑崙商船(非洲東岸諸國)、師子國商船(錫蘭島)、婆羅門商船(印度次大陸諸國)。

為了處理這些商船的停泊供應,以及商品貿易和人員管理,唐玄宗開元間,在廣州設立一個機構,名「市舶司」,首長稱「市舶司使」,由廣州地方首長(嶺南戰區節度使——節度使)兼任。

當時定期航運,有下列六線:

1、廣州——波斯(伊朗)

2、廣州——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

3、廣州——亞丁(阿拉伯帝國本土)

4、廣州——師子國(錫蘭島)

5、廣州——南海(馬來亞半島)

6、廣州——闍婆(爪哇)

中國跟東洋海上交通,指朝鮮半島、日本、琉求。

1、朝鮮半島航線。這是中國對外最早,海程最短的航線。在有文字記載前,就已開闢。中國與朝鮮半島諸國,只隔一道黃海,從中國遼東半島或山東半島任何一個港口出發,都可以毫無困難的到達朝鮮,實際上與內海航行,無太大差別。

2、日本航線。中國與日本交通,遠落在朝鮮半島之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使節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人,前往日本(蓬萊)求不死葯。這個第一批前往日本的龐大探險隊不再返國的影響之一是,中日間航線不能馬上建立。直至東漢時期的公元57年,日本列島上諸國之一的倭國,派遣使節到中國朝貢,東漢皇帝劉秀特別封它的酋長當國王,並頒發給他一個「漢倭奴國主」玉印。自此以後,商人來往漸多。到了公元八世紀時,已有兩條航道:一由山東半島成山角(山東榮成)出發,沿朝鮮半島南端,到達日本九洲島北部肥前。一由明州(浙江寧波)出發,到達日本九洲島南部長崎。

3、琉求航線。琉求(琉球群島)是一個比日本還古老的王國,最初名「夷邪久國」。公元三世紀時,中國遙稱它為「夷洲」,而遙稱日本為「稟洲」。230年,三國時代東吳帝國皇帝孫權派遣大將衛溫東征稟洲(日本)。衛溫到了夷洲(琉球)後,不敢再進,撈掠數千琉求人而返。從明州(浙江寧波)到日本,順風順流時,三日三夜可到。從福州(福建福州)到琉求,順風順流時,五日五夜可到,有時三日三夜也可以到。但從這兩個港口,由陸路去首都長安,步行至少也要一個月。

——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台灣島比琉球約大四十倍,而且距大陸更近,但中國直到十四世紀,還沒有把它發掘出來,只知道有這麼一塊陸地,陸地上有生番而已。在航向琉球途中,有時可以望見台灣的山峰,所以遙稱台灣為「小琉球」,有時又稱為「毗舍耶國」,但始終沒有覓出一條航路。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台灣海峽只有南北海流,而無東西海流。只有南北季風,而無東西季風。帆船時代,很難橫斷航行。即令船舶損壞,失去控制,也只會北漂到琉球,南漂到越南,反而不容易漂到台灣。當然,據記載,東吳大將衛溫曾無意中到過台灣,但也沒有引起過多注意。

五、工商業都市興起

第七、八世紀兩百年間,地球上有三大超級強國:位於南歐的是東羅馬帝國;位於西南亞的是阿拉伯帝國;位於東亞的是萬年不倒翁的中華帝國——大唐時期。中國與羅馬因地理相隔,不易接觸,但跟阿拉伯帝國和阿拉伯以東地區諸國,卻有陸海兩路頻繁的交通。商業繁盛必然促使新興都市的崛起,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福州、明州之外,在內陸還有洪州(江西南昌)、揚州(江蘇揚州)。在西面則有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益州(四川成都)。都市中的都市,自然是首都長安,陪都洛陽。

以廣州為例,可以了解當時都市的形態。廣州一地,僅西洋僑民(大多數是阿拉伯人),估計總在20萬人以上,他們居住在一起,單獨成為一個社區,社區內街道縱橫,完全阿拉伯式建築。有自己的行政管理,並使用自己的法律,只在跟中國人發生爭執時,才由中國政府用中國法律裁決。這好像是不平等條約下的領事裁判權,但不同的是,這種特權是中國政府主動授予的。

西洋人到廣州後,往往繼續向內陸深入,以求更厚的利潤。於是分為兩道,一道由陸路北上,經大庾嶺到洪州(江西南昌)。另一道由海路前往沿海其他港口,或從長江到揚州。

揚州是楊廣被絞死的地方,西洋僑民估計至少有數萬人,商船、酒店、旅邸,以及以美色聞名的妓女,使揚州成為被羨慕的天堂和詩人讚美的主題。唐朝詩人張祐有詩: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神仙,指妓女,形容妓女美如神仙。

唐朝詩人杜牧也有關於揚州的詩: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另有唐朝詩人徐凝詩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顯示出揚州這個商埠的紙醉金迷。

但中國最繁華的都市,不在東南,而在西北。河西走廊在大分裂時代,兵馬踏踐,荒涼不堪。自隋朝全國統一後,因與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以及更西諸國的交通恢復,水利建設跟著發達,遂成為一個廣大的黃金走廊,稻麥稼禾,青蔥千里,人給戶足,以致諺語說:「古涼州,甲天下。」

商業都市從敦煌到長安,一連串排列下來,像一條燦爛奪目的珠寶帶。尤以敦煌為最,它同時還是一個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用各種文字,如中文、西藏文、梵文、于闐文、龜茲文、粟特文、突厥文,寫成的佛教經卷和文學作品,在市面上流行,供應過往的各國商旅行人購買。

西南地區的成都,也是財富集中地,當時又有諺語:「揚州一、益州二。」揚州通海,是水陸碼頭。益州(四川成都)則純是內陸貿易,南臨新興的南詔王國,商人們可以穿過南詔,到達印度,不過道路艱險,並不能構成貿易動脈。所以成都的繁盛顯然不靠對外貿易,益州四周是一個富庶的大盆地,它本身的條件就夠它發展。

首都長安,集中全國精華。它除了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外,同時還是全國商業中心。跟任何國家的首都一樣,長安市民大部分是消費者,人口密集。內有東西方40餘國僑民,包括遠自非洲來的黑人(崑崙奴)。他們很多在長安永久居留,開設商店酒家,用西洋女子作招待(胡姬),以與中國的男性酒保競爭。他們往往跟中國人通婚,連姓氏也都中國化。大多數都操中國語文,而且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有些人還參加科舉考試,成為唐政府正式官員。如進士及第的李彥升,就是阿拉伯人。

唐朝被當時各國崇拜的程度,遠超過其他兩大超級強國,因為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對宗教是排斥性的,只有大唐對各種宗教兼容並包。伊斯蘭教隨著阿拉伯人的足跡先到中國,此外還有景教(基督教的一支)、襖教(波斯拜火教)、摩尼教(波斯陰陽教)先後都傳入中國,教堂寺院,各地林立,尤以長安為最多。

中國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中國的各國人民,大多數以成為中國人為榮。他們來到中國之後——西洋人多為經商,東洋人多為求學,便不想再返回,千方百計地要留下。

各國派到大唐的使節,也往往不肯返回他的本國,就在長安定居,有些使節到中國已四十年之久,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從語言到文字,全盤中國化,但他在法律上仍是外國使節。公元八世紀八十年代時,這種只來不去的使節,就達4000餘人。他們來的時候,中國富饒,各國朝貢使節,一進入國境,唐政府即負責他們的飲食住宿,4000餘位(而且有增無減)使節,40餘年招待,使第二個黃金時代結束後的唐政府不勝負擔。782年,宰相李泌命他們選擇,或仍保持他們的國籍,那就得早日回國;或放棄他們的身份,成為大唐國民。結果他們全部歸化為大唐國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開眼界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篇年度點擊率最高的文章
大唐崛起!魏徵懟李世民:陛下不以誠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詐欺
讀史經典連環畫系列:鴻門宴
未來10年,中國最賺錢的17個新興產業!
月亮要走我不走,我在月下啃豬手,突然想起心上人,情不自禁親幾口

TAG:讀史開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