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診碎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在臨床針灸中的應用

臨診碎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在臨床針灸中的應用

「上病下治」與「下病上治」在《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里曾首先提到「……病在上,治之下;病在下,治之上……」說明對於疾病的處理,除了通常的治法以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病情須要作異乎尋常的處理。「上病下治」及「下病上治」即屬於後一種情況,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這種治法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一)何謂「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分內服與外用藥物兩大類。從內服藥物而言,所謂「上病下治」,即上焦(有時指中焦)及偏於體表上部的一些病症採用調整中焦、下焦為主作為治療的手段和方法;而「下病上治」則為下焦(有時指中焦)或是偏於體表下部的一些病症,採用調整上焦或中焦為主作為治療的手段和方法。舉例來說,咳喘患者如果單從臨床證候的表面現象分析,它似乎是與上焦肺臟最有關聯,但是中醫認為有不少虛證咳喘,用普通降逆平喘治肺的方法每每乏效,而須用溫腎攝納等治下焦的方法處理,這就是「上病下治」法;又如小便不通明明是下焦膀胱的證候,但在臨床上有時採取通利小便的方法不能奏效,而用開肺氣或補中氣等治理上焦、中焦的方法,居然獲得顯著效果,這就是「下病上治」法。

外用藥物的「上病下治」及「下病上治」,主要是以施治部位和產生證候的病位相比較,如施治部位高於產生證候的病位,即稱「下病上治」法;若施治的部位低於產生證候的病位,即為「上病下治」法。如鼻衄採用大蒜搗敷足心的治法,就是外用藥物的「上病下治」法;又如子宮脫垂用蓖麻仁搗碎敷於頭頂百會穴以升舉,即為外用藥物的「下病上治」法。

(二)「上病下治」法的治例

從內服藥物的角度出發,「上病下治」多數適用於一些內科雜病,今舉例如下。

1 頭痛:《名醫類案》中有一則醫案,記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曾經治一婦女,患偏頭痛已數年,兼有眩暈,眼睛紅腫,大便燥結,脈象急數有力,張子和認為系「陽燥金勝」,用大承氣湯加味法治之而愈。又如《醫宗必讀》載李士材曾治一患者「頭痛如破,昏重不寧,風葯血葯痰葯久治無功,脈之(就是診患者的脈)尺微寸滑」,診為腎虛水泛為痰。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等遂愈,重點乃從腎治。

2 眩暈:一般中年以上患者的眩暈以腎虛最為多見,治療時每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方加減,這是眩暈證較常選用的一種「上病下治」法;又如《續名醫類案》記載:「龔子材治大學士高中玄患頭目眩暈,耳鳴眼黑,如在風雲中,目中溜火……診之六脈洪數,此火動生痰,以酒蒸大黃三錢為末茶下,一服而愈,蓋火降則痰自清矣。」這是眩暈的另一種「上病下治」法;此外,眩暈亦有從中焦脾胃治療的。

3 咳喘:虛證咳喘多從下焦肝腎論治,尤其以治腎更為重要,因為中醫認為「腎為氣之根」,腎虛氣喘的主要特點是呼長吸短,氣促而不足,脈微或浮大虛弦,亦多見於中年以上患者,至於具體下治法則有溫腎攝納、引火歸元、滋養肝腎、溫補脾腎、補中益氣等法。

4 呃逆、反胃:呃逆一般的治療原則是用降逆和胃法,但若由於陽明內實所引發,脈象往往長而實,需用大承氣湯通腑止呃,清代名醫王九峰曾治某反胃患者,經過診察認為病因系命火衰微所致,決定從腎治,以桂附地黃丸加味治癒。此外,某些命火衰微、火不生土的嘔吐證,治療法則亦大致相同。

5 痄腮:痄腮屬於溫病的「溫毒」範圍,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流行性腮腺炎」。這種病用普濟消毒飲治療,效果相當不錯,但不少醫家經常於方內加用大黃以引溫毒之邪下行。這種「上病下治」,乃常法中的活法,確能提高療效。

現在再來談談外用藥物中的「上病下治」法,根據古今文獻資料分析,這種治法較多用於內科雜證和五官病證。舉例如下:

1 噤口痢:痢疾毒熱熾盛、飲食不能入口者,稱為噤口痢,可用「足心敷法」(即以藥物敷於足心湧泉穴),藥用吳茱萸研末,醋調敷兩足心(見鄒 笙《外治壽世方》);亦可用敷臍療法(即用藥物敷貼臍部),藥用黃瓜藤燒存性,香油調貼臍部,或以木鱉子和飛面敷臍(見吳師機《理瀹駢文》)。

2 乾噦:腎炎尿毒症患者,常有乾噦不止的癥狀,中醫認為大多由於腎虛濕濁上泛所致,可用大蒜搗泥,薄敷足心湧泉穴,外以紗布包紮,隔12小時取下紗布,洗去蒜泥,能引導濕熱下行。

3 腳氣衝心:用附子研末,敷貼足心。

4 赤眼:如治嬰兒赤眼,可用胡黃連一錢研末,以人乳調敷足心;或以生南星、生大黃等分,用醋調敷足心。一方以黃芩、黃連、黃柏(亦可單用黃連)水調敷足心,同樣也能治成人赤眼。

5 鼻衄:李時珍曾用大蒜搗敷足心治療鼻衄患者。古代還有用線扎中指的方法治療鼻衄的,這屬於外治法中的不葯療法,亦屬「上病下治」的範疇。

6 喉病:凡屬虛火引發的喉痛、喉痹、喉瘡,均可用生草烏、生南星末敷貼足心作為輔佐治療。又如喉風、喉痹不能飲水者,可用生附子、吳萸醋調敷於足心。

7 虛火背瘡:背內常覺熱如火炙,陸晉笙認為可以附子末水調敷貼兩足心。

8 囟門疾患:初生嬰兒囟門腫者,用黃柏末水調敷貼足心;如為囟門陷下,則以半夏末水調敷足心。

9 婦產科疾患:遇難產、胎死腹中或包衣不下者,可「取蓖麻子七粒,去殼研膏塗腳心,若胎及衣下,便急洗去……」(見喻嘉言《喻選古方試驗》)

「下病上治」法的治例

內服藥物的「下病上治」法較多用於內科雜病及婦產科疾患。述例如下。

1 痿證:痿證乃指兩下肢痿軟,不能行立。《素問 痿論》認為系「肺熱葉焦」所致,不過實際原因與陽明胃也有關係,故又有「治痿獨取陽明」的說法(亦見《素問 痿論》)。近代已故名醫丁甘仁就主張用養肺陰、清陽明的「下病上治」法。但古代亦有用補中益氣法獲效的。

2 大便不通:萬密齋曾治某患者大便不通,脈微氣弱,氣口脈浮大而軟,診為內傷、氣血兩虛,服補中益氣湯倍加當歸而愈。這種便秘不用通導而用補的治法,中醫術語又稱「塞因塞用」。

3 癃閉:張隱庵治一癃閉以補中益氣湯治癒,張子和則曾用吐劑治癃閉。前者的作用主要是升提,有利於膀胱氣化;後者的原理是去上焦氣閉、痰閉,而使下焦得以通流。

4郝萬山教授所講的幾個病例:百會有昇陽舉陷的效果,所以對於下利滑脫,對於脫肛,對於子宮脫垂,我們都可以用針剌百會的方法,或者艾灸百會的方法來治療。我們家的附近有一個幼兒園,兩三歲的小孩,到幼兒園不出幾個月,都有脫肛,許多家長抱著孩子就找我父親來看,我父親很奇怪,說這個幼兒園的孩子怎麼都有脫肛啊,後來家裡人好奇,就到這個幼兒園就參觀。發現早晨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家長一走,幼兒園老師就讓所有的孩子,牆根兒排了一排小痰桶,讓小孩子坐這個痰桶排大便,意思是訓練孩子定時排便的規律,沒有大便怎麼辦,老師就教給孩子,坐好啦,攢上拳頭憋氣,結果把好多小孩子憋了個脫肛。有一次,有位家長就抱著他那個孩子也就兩歲左右吧,到我們家去了,說郝醫生,給我父親說,"你看,我們的孩子上幼兒園,沒多少天就脫肛,這個幼兒園的孩子都脫肛,我們不知道怎麼回事"。實際上我父親清楚,當然也不能說呀,否則的話,這個幼兒園的生意就不好。然後我父親跟我說,"你看,下病上取"。我說什麼叫下病上取呀,你看,孩子脫肛,你看一下他這個肛門,我給他點百會穴,就拿手指給他點百會穴,那個孩子只是吭吭,也不哭,看起來用勁兒也不大,孩子也不會太疼,大概點了一兩分鐘之後,肛門周圍肌肉一縮一縮,一會兒肛門就縮回去了。我說就這麼靈呀,他說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兩極對應,我說成年人行嗎?他說成年人不行。小孩臟器清靈,一撥就靈,一點就成,說成年人反應沒有這麼好。所以我們對子宮脫垂也罷,痔瘡疼痛也罷,脫肛也罷,用針剌百會和灸百會穴的方法,可以得到治療。

百會穴取穴

而對於頭部的病變,象癲癇,象精神分裂證,象頑固性脫髮,這叫上病,我們可從那頭來治療,那頭是什麼地方?會陰穴。針剌會陰穴,可以治療癲癇,可以治療精神躁狂,可以治療頑固性的脫髮,一根毛都沒有,連眉毛都沒有,但是會陰穴這個地方用起來太不方便,那我們就把那頭沿長,沿長到湧泉穴。所以湧泉穴可以治療神昏,可以治療癲癇的大發作,可以治精神分裂證的躁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這叫兩極對應。

湧泉

後來我就進一步發展,上下對應,什麼叫上下對應?左肩關節周圍炎的時候,肩關節和髖關節對應,是不是上下對應?所以有好多人得了肩關節周圍炎以後,說,"大夫,我這些日子睡這床,老覺得硌的慌,我過去也是睡這個床沒感覺,現在怎麼老硌的慌,我加了一床褥子還是不行,其實不是床硌,而他自己的髖關節周圍,有了壓痛點了,你在髖關節周圍把這壓痛點找清楚了,用一根長長的針給他扎一針,一邊扎,一邊讓他活動肩膀,就利於松解肩關節肌肉的,緊張、痙攣、疼痛。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踝關節的急性扭傷,你說局部急性扭傷疼痛,疼得不能動,來找你來了,你說你能給他按摩扭傷的局部嗎,當時小血管正在斷裂,內出血可能還沒有停止,你一按摩,他當天晚上會腫得更厲害,所以局部不能按摩,可是他疼得厲害,你怎麼辦呀,你拔伸他的腕關節。腕關節和踝關節是對應的呀,哎,你把他兩個腕關節拔伸拔伸,周圍捏一捏,哎,他不嚷嚷了,他說"我疼痛緩解了"。

手部取穴

急性腰扭傷

我們這個手背和脊柱是對應的,所以手背中指的這邊,第三掌骨吧,這兩側就相當於腰,就相當於腰肌。急性腰扭傷的病人,腰肌痙攣,腰肌疼痛,甚至走路都不能走,是小夥子們抬著他來的。那你在這兒紮上兩隻針,然後讓他慢慢地活動腰,慢慢地活動腰,過上大概有二三十分鐘他能夠站起來,他能夠走著出去,我們的同學掌握了這個方法以後,就用這種方法治療腰扭傷,特別是我們三環路門口,修那個東橋西橋的時候,經常有工人,因為他們都是重體力活,扭傷腰,到我們國醫堂,我們國醫堂的大夫就用這種方法,來治療腰扭傷效果很好。突然有一天,一個同學給我打電話,老師,我們這有一個腰扭傷的病人。可是我們用那個方法是沒法兒用,你來看看吧。我說這怎麼沒法兒用?我到那一看,確實是沒法兒用,這是個殘疾人,兩個手都沒有了。他坐這個輪椅,從輪椅上摔下來,把腰給扭傷了,別人把他救起來,送到我們這兒。學生就學了這一招,那這一招沒有了,你說他怎麼治療這個急性腰扭傷,我說我不是講過道理嗎?上病下取,上下對應嗎?他一看這個病人有腳丫子,馬上醒悟過來了,然後把病人這個鞋子、襪子脫了,在腳背這個地方找壓痛點。好,他就挨著找吧,找到壓痛點後,兩個腳都給他紮上針,過了一會兒,這個病人的腰活動活動,慢慢的疼痛緩解了,所以這叫上病下取。

網球肘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是得網球肘呢?50歲左右的人,40歲左右的人,得網球肘的人很多,那你可以在膝關節的周圍找壓痛點,象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這些地方找壓痛點,你針刺它就有利於肘關節的這種疼痛的緩解。這叫上病下取,還有左病右取。左側肩關節周圍炎,你在作按摩的時候,在左側關節病變的部位壓痛點,做了按摩,你也一定要在右側相對應的部位,進行按摩,這樣有利於他的恢復。同樣的道理,右側的網球肘,你在做按摩的時候,做完了之後,在沒有病變那一側,你也要點一點,你也要給他做一做疏通,這叫作左右對應。所以過去我在講"全息"的時候,提到了上下對應,左右對應,兩極對應。

口周黑子結腸綜合征

口腔和肛門是對應的,消化系統的兩頭這是兩極對應呀。你如果看到這個人嘴唇上布滿了上黑點,張開口,口腔粘膜布滿了小黑點,就象那痦子一樣,這叫口腔黑子,這個人一定會有多發性結腸息肉,這就叫口腔黑子結腸息肉綜合征,因此他會有便血。所以一個人他看病的時候,他主訴他便血,經常便血,你一看,他口唇上有小黑子,有許多小痦子,口腔粘膜有不少小黑子你不用做任何檢查,這就可以判定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叫口腔黑子結腸息肉綜合征。

口周黑子病

你的朋友找你聊天,你看他坐卧不寧的樣子,你也不用問他,把他的嘴唇的上唇提起來,看看他的上唇系帶,你發現他的上唇系帶,有一個紅紅的小疙瘩,正在充血。啊,你的痔瘡發作了吧,你正在疼吧,看你坐立不安的樣子,兩極對應呀。你拿一個三棱針,把他的上唇系帶,這個小的紅疙瘩剌破。很快疼痛就會緩解。但是要解決痔瘡的問題,你該作手術還是要做手術,該用藥還是要用藥,不能只是通過刺激上唇系帶的小紅疙瘩來解決問題,這只是止痛的。

總之,」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是中醫在幾千年臨床實踐中總結的一條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靈樞·終始》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閥。」《針灸聚英》更明確的指出:「頭面之疾尋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心胸有疾少府瀉,臍腹有疾曲泉針。」由古及今,這一取穴法,為臨床醫療所重。可以說,針灸處方離不開這一取穴法。母子補瀉,主要根據五輸穴及十二經脈的五行屬性,依據五行相生的規律,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是一種針法結合輸穴特性的補瀉法。通過研究發現,母子補瀉正是一種「上病下抬,下病上治」的遠道取穴法,是上痛下治,下病上治臨床應用的具體表現。母子補瀉包括異經母子補瀉和本經母子補瀉。總之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大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立志醫生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臨診碎玉話瓜蔞
臨診碎玉經方在南陽地區民間的實際應用情況

TAG:秦立志醫生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