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蕭蕭秋意,暖暖添衣

蕭蕭秋意,暖暖添衣

今日10時22分,迎來寒露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時節,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此時,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一、天漸涼,人添衣

《詩經》里講:「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裡說的九月是農曆九月,也就是公曆十月,此時天氣轉涼,應該及時添加衣物,謹防感冒。

中國地域遼闊,秋冬時節,南北方差異較大,寒露前後,北方黃葉飄零,已是深秋景象,而南方蟬噤荷殘,秋意方才轉濃。

整個北方在寒露之後,就開始被冷空氣控制,氣溫會顯著降低,夏天的雨季一去不返,從驚蟄開始的雷聲也從此開始銷聲匿跡。

而南方的有些地方尚有連綿陰雨,卻也只是少數地區而已。

這個時節天氣突然轉冷,空氣乾燥,一方面要注意添加衣服,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防秋燥。

所以秋季養生一定要注意補水滋潤,一方面可以多喝些淡鹽水,因為如果只喝白開水,反而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同時,也可以多喝蜂蜜水,來潤肺養肺,防止秋燥咳喘。

因為受到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在連日無風的情況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車尾氣和工廠排出廢氣、粉塵不容易擴散,因此寒露之後經常會形成霧霾天氣,此時外出要注意攜帶口罩,開車務必注意安全。

二、露漸重,雁南飛

寒露有三候: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

一候:鴻雁來賓

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鴻雁大概是24節氣中出現最多的物候了,中國古人對大雁寄託了許多情思,無論是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還是杜甫的「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都最足以說明古人對大雁的重視。

寒露時節,恰恰是最後一批大雁大舉南遷,大雁南來為賓,古人細心留意,隨時準備盡賓客之禮。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蛤蜊是雀鳥變成的。

雀鳥變成蛤蜊當然是無稽之談,但是其中卻隱含了古人對天地的認識,他們認為此時節天地陰氣重了,飛物自然應該變為潛物,如果雀鳥依然十分活躍,則說明季節錯亂,將會有災禍降臨。

三候:菊有黃華

是說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天地萬物皆是負陰而抱陽,草木皆在陽氣漸盛的時候發芽抽枝、結蕾開花,獨獨只有菊花,在陰氣漸重的時候開放,

此時節陰盛陽衰,如果菊花不開花,說明陰氣還不夠,就連土地也不能耕種。

因為這樣的特性,菊花被賦予了很多獨特的內涵,比如,它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菊花歷經風霜,成為一種高尚人格的象徵。陶淵明就曾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中國人也常常以白色的菊花,來表達對逝者的哀婉之情。

三、人靜斂,宜滋潤

寒露時節,氣候從熱轉寒,陽氣退卻,陰氣漸生,很多體弱的老人此時要多加註意,早晚的鍛煉要注意添加衣物,或者盡量開始避免,改為室內鍛煉最佳。

季節交替的時節恰恰是疾病的多發季節,養生防治不容馬虎。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金秋時節,燥邪之物非常容易損傷肺氣,如果調養不當,會導致咽干、鼻燥、咳嗽等一系列的癥狀,所以,秋季一定要注意滋陰潤燥。

寒露時節,可以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同時也要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

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還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

露寒而冷,繁華不再,人心也應該從夏日的激情澎湃和熱情洋溢中,回到簡單平淡猶如素描的日子。菊花盛開,甜美怡心,高潔不俗,秋季賞菊,攜伴出遊,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寒露養生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寒露後,氣溫下降,晝夜溫差變化增大,此時最容易引發感冒。要適時添加衣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此外,此時天氣寒冷,人們出去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居室中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這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使身體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之中。

寒露時節,氣候漸冷,日照時間相對減少,並且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即秋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可結伴外出遊玩,登高遠眺,適當調節心情很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調節生活節奏,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

寒露時節,秋霧漸起,既易引起交通事故,又易引發呼吸道疾病。秋霧主要發生在夜間或早晨,起霧時,習慣晨練夜跑的朋友最好在室內鍛煉,外出注意交通安全,最好戴口罩。

寒露腳不露

諺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抱朴谷 的精彩文章:

TAG:抱朴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