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伊娃·魯賓斯坦,快門音樂家鏡頭下的靜謐世界

伊娃·魯賓斯坦,快門音樂家鏡頭下的靜謐世界

以前說起阿根廷,館長這個偽球迷只能想到梅西,現在的話,則多了一位攝影師——伊娃·魯賓斯坦

伊娃·魯賓斯坦(Eva Rubinstein)

伊娃·魯賓斯坦,世界攝影史上的一位重要攝影家。1933年出生在阿根廷,是著名鋼琴家亞瑟·魯賓斯坦和舞蹈家安妮拉·米利納斯卡·魯賓斯坦之女。出身在音樂世家的伊娃,從小在音樂和舞蹈的熏陶中度過,25歲之前,就成了百老匯著名芭蕾舞演員及舞台劇演員。

亞瑟·魯賓斯坦,1969

巷道里的男孩,1969

1967年,34歲的伊娃在暗房中為一位攝影家朋友做助手,見到一張底片在顯影液中的神奇瞬間,特別驚奇:這個小小的鏡頭和底片竟然能將瞬間的美留住!於是,她開始接觸攝影。

鏡中樹,1967

杜伊勒里宮,巴黎,1968

伊娃曾短暫跟隨莉賽特·莫德爾和戴安·阿勃絲學習攝影。但她並沒有去照搬大師的拍攝理念,而是憑藉本能和直覺,形成了自己的拍攝方法和風格。

聖器收藏室,義大利,1973

養老院,義大利,1973

伊娃真正在攝影上取得成功是在轉向個人攝影創作之後,對人物和場景的拍攝讓她被載入上世紀美國攝影史(魯賓斯坦一家在1938年移民美國),奠定了她在世界攝影史的地位。

旅館大堂,義大利,1979

睡衣,美國,1979

她的作品溫柔、無聲、純凈,完全屬於個人內心的觀看,但又極具敘事性。長期音樂藝術的熏陶,又讓她的作品充滿神秘的韻律。

怪獸與塗鴉,紐約,1984

教堂入口,葡萄牙,1989

生活中的細微末節是她作品裡最常出現的場景,被風掀起的窗帘、未整理過的床單、衣櫃里掛起的襯衫……生動又溫情。她以無法重複的畫面告訴人們,生活的體驗應該是永遠新鮮的。

「對我來說,攝影主要的題材是時間。一張照片不見得要描繪某些東西、人物或地點,而是要表現曾經存在而不能復返的一瞬。」

客房,美國,1978

市長的座位,波蘭,1984

肖邦出生地,波蘭,1984

對於另一主題人像,她在拍攝時十分謹慎,從來不會偷拍。那些黑白影像,有著無法言明的魅惑感。

肖像,1974

戴面具的自拍照,1983

伊娃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她存在的痕迹。對她來說,拍照就如同觀察周遭世界。如果有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而且她能從中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那麼,她就會作出反應,將該事物拍攝下來。

「攝影家是以自己的方式將某些被攝主體孤立起來,並在這種特殊的觀看方式上留下我們的印記。」

墓碑,波蘭,1984

修道院,波蘭,1984

教堂,西班牙,1985

她總是用心感受並抓住事物的靈性狀態、一種與人情感相通的情懷,用獨特的回眸眼光訴說細節之處那些欲語還休的東西。

床和遮窗板,法國,1984

黑暗的窗戶和繩子,阿爾勒,1984

《照片:伊娃·魯賓斯坦攝影作品》是2014年《伊娃·魯賓斯坦攝影作品》的典藏本,收錄了伊娃1967-1990年間的重要作品,細緻的製作工藝讓攝影作品有了更好的呈現。

孤兒院,義大利,1973

那些安靜柔和的影像激起人內心的柔軟,讓「詩意、浪漫、優雅和懷念」這些辭彙也都變得具象。

詩人的手,紐約,1980

她將個人情感呈現為可讀的景象,將生活的細節放大、深化,並定格為人類生存的美好記憶,讓人在觀看時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引起觀者的共鳴。

兩姐妹,西班牙,1973

肖像和白瓷碗,富羅倫薩,1979

她是一個攝影師,也是表演藝術家。伊娃·魯賓斯坦將音樂融入攝影,用啞劇的形式演奏生活,締造了一個純凈的世界。

最後,跟大家分享三個「哭泣」的表情包

「文藝」圖片來自:伊娃·魯賓斯坦,哭泣的噴泉

重要廣播:

-END-

這裡有你想要的所有攝影類書籍

親筆簽名丨大師畫冊丨國外原版丨米拍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拍圖書 的精彩文章:

TAG:米拍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