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衰落?為何國人現在不去日本爆買家電產品了?
十一黃金周外出旅遊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境游,其中,日本一直都是目的地大熱門。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前兩年國人遠赴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煲,轟動一時。從馬桶蓋到藥品,從化妝品到電飯煲,再到日本的電吹風、剃鬚刀、掃地機器人、美容儀、炒菜鍋等電器產品,只要是日本帶回來的,似乎都是好的。
中國消費者走出國門後所擁有的強大消費能力,讓日本商家欣喜若狂。以2016年日本政府觀光局的數據為例,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數量最多,達到637萬人次,在訪日外國人總數中佔比超過25%。中國赴日遊客人均消費23.2萬日元,在日本的零售店、百貨大樓等更是經常能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
那麼,為何現在很少看到國人遠赴日本瘋狂「爆買」日本家電產品了?
曾幾何時,日本家電以技術優勢領導全球多個市場,當年日本家電品牌的輝煌,依然令人記憶猶新。夏普、三洋、索尼、松下、日立等日本家電一度風靡全球,更是被稱為日本人的驕傲。
如今,形勢早已發生轉變,由於技術創新不足,產品缺乏明顯亮點,品牌競爭力大不如前。特別是近些年來,在全球家電市場上,索尼、松下、夏普等日系家電市場份額遭受中國家電品牌的強力擠壓,隨著中國家電廠商的迅速崛起,日本家電的領先優勢已喪失殆盡。「日本萎縮、中國崛起」是目前中日家電產業格局的真實寫照。
當年火爆一時的馬桶蓋,中國遊客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更搞笑的是有的買回來才發現「Made in China 」。而且從日本買回來的家電,最多的問題就是維修困難和電壓問題,這也是國人不再去日本瘋狂「爆買」電器產品的原因之一。
坦白來說,日本品牌的產品質量確實不錯,但價格偏貴,創新能力不足,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適應市場的節奏過於緩慢,面對中國技術與品質的提升,在國產品牌價格戰、規模戰的情況下,缺乏有效應對,才會出現了集體衰落的現象。此外,一些負面信息的曝光也讓日企的美譽度逐漸受損。
在日本家電企業衰退的同時,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大規模登入日本市場,美的、海爾、海信等中國廠商憑藉自身技術積累,產品質量和工藝都大幅度提升,已可以打入日本高端家電產品市場。
可以看到,無論是產品技術、設計、價格,國內一些品牌已完全可以同世界家電巨頭相媲美,甚至實現超越。國產品牌的整體崛起才是國人減少赴日購買「日本製造」的根本所在。
當然,與其說日系家電的是衰落,不如說是在轉型。一方面在戰略調整收縮家電業務,剝離或者淡化家電業務,另一方面轉向B2B領域,去產業鏈上游的核心技術攫取更高利潤,比如生命科學、醫療設備、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這一點,也值得中國企業的學習。
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品質過硬、設計新穎、科技智能的家電產品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對中國家電業來說,中國家電最明顯的優勢還是規模和價格,製造業整體還不夠強。顯然,日本家電品牌依然是不容小覷的對手,中國需要更多的學習日本的核心技術。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穩打穩紮地前行。
TAG:科技也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