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死:君命召,不信駕
「君命召,不信駕」的意思是天子要召回臣子,做臣子的要不等馬車準備好就得先行出發,等車備好追上後,再駕車前往。也就是說天子有令,做臣子的一定要遵從,並且還得表現的積極。而岳飛卻是生性耿直,時不時的還發發驢脾氣,犟的不行。面對這樣的臣子,高宗的隱忍總會有達到極限的一天,也是造成岳飛悲慘結局的重要原因。
1136年,岳飛在收編劉世光軍隊的時候,與高宗的意見不一致,便借口為母親守孝,辭了官職回家。岳飛這一走,岳家軍內人心惶惶,高宗派人過去監理岳家軍,但軍士都不聽管制,張憲更是帶頭稱病不理軍務。沒有辦法之下,高宗只能讓岳飛的得力助手李若虛等人去請岳飛復職。
《鄂國金佗粹編》卷七記載:「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所以復令卿典軍,任卿以恢復之事者,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 大意就是你之前任性離開相當地輕率,我不怪你,事情過去就算過去了,要是我怪你的話就像太祖皇帝說的,敢犯法者,殺!現在依然讓你回來領軍,就說明我依舊相信你。從側面也能夠看出高宗話里的隱忍,要是沒有金人的南侵,岳飛說不定早就被殺了。
1140年,朱仙鎮大捷,離北宋都城只差幾十里路,岳飛本想一鼓作氣,直搗黃龍,結果卻一連收到高宗的十二道班師金牌(因為岳飛抗金的節節勝利,金國出於策略的考慮,決定與南宋講和,高宗當然樂得這個局面,所以下令各路大軍班師),面對如此荒唐的命令,岳飛只能仰天長嘆。岳家軍班師的時候,渴望王師北定的中原兄弟們都攔道慟哭,無奈之下,岳飛決定留軍五天,以便當地的百姓南遷,逃離金軍的控制,但就是這個決定,讓高宗更堅定了殺岳飛之心。
因為當時其他各路大軍在接到命令後,早就班師了,只有岳家軍遲遲不見行動,滯留前線,高宗本就對岳飛不太信任,再加上岳飛的遲遲不歸,秦檜等人的見縫插針,所以高宗對岳飛下了最後的殺手,在1141年的除夕之夜,岳飛被宋高宗趙構賜死在大理寺風波亭內,臨死前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韓世忠後來質問主審官秦檜,岳飛犯了何罪,秦檜支支吾吾不能說明白,便以「莫須有」為名定了岳飛的罪。


※楊延昭並非第六子,為何卻被稱為「楊六郎」?
※岳飛之死:功高震主
※「詩仙」李白的不羈人生
※鄭袖為得楚懷王專寵竟有如此心計
※演義:十五年屈身遼國,楊四郎過關探母
TAG:喵喵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