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秘聞:在抗戰中那些令人吃驚的數字對比
實際上中國抗日戰爭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侵佔東三省。29軍、19路軍,還有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都抗擊日寇的侵略,但中日之間沒有正式宣戰。 日本自己在靖國神社了寫著,1931.9.18--1937.7.7在華戰死22萬。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中國軍民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最終迎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的勝利。
抗戰開始時(1937年)的軍力對比:
兵力對比:
國民黨軍隊共計:170多萬人。49個軍,183個師,46個獨立旅,其中中央軍僅30多個師,其餘均為地方各軍閥武裝。
共產黨軍隊共計: 5多萬人。在陝北的八路軍主力共4萬人,共計3個師。而南方8省的新四軍共1萬多人,共4個支隊。
日本軍隊共計: 448多萬人。其中現役兵、後備役兵、預備役兵為戰鬥兵,數量199.7萬人,補充兵人數248.4萬。陸軍常備師團17個。並且其軍隊的訓練水平中國根本沒法對比。
裝備對比:
陸軍:日本一個常設師團與中國一個整編師相比,步騎槍比中國超出1.5倍。輕、重機關槍超出1.1倍,輕、重炮更是超出3.1倍。
另外,日本一個常設師團還多有炮兵車和輜重車1000餘輛,坦克24輛。中國一個整編師幾乎沒有坦克,而炮兵車和輜重車數量不詳-----歡迎網友提供並補充。
海軍:中國海軍總噸位11萬噸位。日本海軍有總噸位190萬噸位。
空軍:中國空軍只有飛機600架。日本陸海軍共飛機2700架。
抗戰開始時的戰爭潛力對比:
1936年有一個統計,1936年有一個統計,日本鐵的年產量為369萬噸,中國是不足10萬噸,是中國的37倍,這是鐵產量。
鋼產量當時日本是640萬噸,中國不足千噸,這個差距更懸殊。
軍事武器裝備全是用鋼鐵做成的,沒有鋼鐵怎麼做飛機坦克?我們當時飛機、坦克都生產不了,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比如步槍、輕機槍,而日本可以生產飛機、大號坦克、航空母艦、巡洋艦、戰鬥艦等等,1936年日本年生產飛機能力600架,坦克200多架,而我們生產不了。而到了1937年,日本為了適應侵略戰爭的需要,更是大量增加了軍事工業投資。1937年軍事工業的投資達22.3億日元,比1936年增加了2.2倍,占當年工業投資總額的61.7%。其中武器裝備的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餘輛的水平,造船能力為40餘萬噸,造艦能力為5萬噸。至於步兵輕武器及小口徑火炮等的年生產量,完全可以滿足進行大規模戰爭時的年需要量。八年抗戰中,日本本土鋼產量更是中國的1000多倍。
※二戰秘聞:日本二戰末期制定的這個瘋狂計劃,細思恐極!
※中印戰爭回顧:中印戰爭中解放軍主動撤退的真相內幕
※中印戰爭回顧:中印戰爭雙方真實傷亡人數揭秘
※中印戰爭回顧:中印戰爭我軍做出了一項震驚全世界的舉動!
TAG:覃小懶說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