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個科學界的網紅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成為中國霍金

這個科學界的網紅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成為中國霍金

李淼:廣東有很好的科普土壤

科學家李淼總想著要把科學之美介紹給普通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文/ 金羊網記者 劉雲

互聯網讓人類的科學協作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過去只呆在實驗室和象牙塔的科學家們,不再把自己「束之高閣」。

為培育更多中國未來科技人才,他們用己所學,盡己之力,把科學由小眾轉向大眾,讓更多的中國下一代愛上科學,用好科學。李淼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978年,年僅16歲的李淼考入北京大學,他的年齡在班上排倒數第二。

1982年,20歲的李淼考上中科大研究生,在通往超對稱、超引力和超弦理論的道路上起步。

1998年,36歲的李淼同時入選教育部的「長江學者」和中科院的「百人計劃」,他選擇了後者。

2004年,42歲的李淼發表了奠定學術圈地位的文章《一個全息暗能量的量模型》,提出以全息暗能量模型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的現象,這也是全球第一個可以用來擬合實驗數據的全息原理暗能量模型。

作為中國引力波計劃的發起人,直至今日,李淼被學界譽為國內弦論領域最有發言權的科學家。

2017年9月30日,在廣州,當記者和這位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學家見面時,他以「淼叔」自稱,談笑風生地聊起咖啡、詩歌,還有最近「上癮」的新事業。

今年55歲的李淼,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人生階段該做什麼,他有十分清晰的規劃。「如果說,50歲前我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那麼現在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學和科普。」

A 做科普應將有趣放第一

把科學知識講得有趣——是李淼在做教學和科普時擺放第一的目標。作為一個喜歡藝術的科學家,這位研究宇宙的「60後」物理學家,以雙重熱情不斷前行在普及科學的路上。

搜索李淼的活動軌跡,不難發現:他在騰訊《大家》上借女子說量子竟找出兩者十大共同點,他在澎湃問吧上回答網友關於「人死後會變成星星嗎」的提問,他在《越弱越暗越美麗》中從「林黛玉弱不禁風的病態美」寫出「引力是世界上最弱的力」的表達,他把自己研究的高深物理領域以通俗的語言寫成《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他著的《中的物理學》成為2015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如今,他的另一本科普著作《給孩子講宇宙》也成了熱銷書,在京東科技總榜上排第一,超過《時間簡史》。

有人說,李淼是科學界的網紅,他卻給自己一個目標:成為中國的霍金。

「多一個公式,少一半讀者。」李淼以霍金在《時間簡史》前言上的這句話為例告訴記者:「做科普不是寫論文。把嚴謹放第一,受眾就很少,文章沒人看;讓有趣放在第一,引發探索者之興趣了,知識才能傳播。」

記者發現,李淼讓科學變得「有趣」的功力,還源於他深厚的文化功底。說音樂,他喜歡拉赫馬尼諾夫,俄羅斯浪漫派作曲家;談小說,他喜歡黑塞,德國浪漫派作家;至於詩,在他眼中,有著和物理同樣迷人的地方,那就是「有秩序的美」。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新發現》主編嚴鋒這樣形容李淼的文章:「職業科學家的專業訓練,飛翔靈動的多維視角,使李老師的文筆既冷靜又熱烈,既堅實又充滿彈性。」

B 增加國人生活中的科學量子

在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李淼經常發出爽朗的笑聲。作為國內量子力學方面的科學家,李淼總想著要在業餘時間把科學之美介紹給更多沒有受過嚴格訓練的普通人。

以最近新聞熱點量子保密通信為例,這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對於這一領域中的重要概念「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李淼又是如何科普的呢?

「在經典物理學中,東西都是可以克隆的,比如一張報紙一副眼鏡,都可以複印或『山寨』;但量子不可克隆。在微觀世界,任何一個基本粒子在什麼地方,有多大速度完全不確定。如果一個客體是不確定的,物理上證明不能克隆,那麼技術上壓根是不可行的。」李淼說:「要想把光子偏振克隆到另外一個光子上是做不到的。打個比方,經典世界左腳鞋永遠是左腳,右腳永遠是右腳的;量子鞋可能是左腳也可能是右腳,也可能來回變化,於是就沒有辦法克隆,這也是量子克隆難以竊聽的最根本的原因。」

用淺顯的句子解說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科學問題,讓各種文化背景的人自發投身於科學的懷抱,這是李淼現階段追求的目標。「俗話說,科技興邦。科普是為了傳承上萬年來人類的知識積累,科學家在做了專業領域研究外,也應承擔起傳播知識的社會責任。」

做了科普後,李淼有些「上癮」。他的朋友圈中有不少媒體人,他認為科學家做科普,一要懂得做減法,「把『家』的身份放下」;二要懂得做加法,一是「+媒體」,二是「+教育」,借用「科普+互聯網」或者「科普+新媒體」,針對中小學生或成年人進行科普教育。

李淼說:「知識經濟時代下,科學家可以用上一切可以使用工具,通過寫專欄、寫小說、寫暢銷書,幫助國人增加生活中的科學量子。」

C 上課主要是幫學生開腦洞

從家鄉、求學到工作,廣州成為李淼居住的第8個城市。

有人說,李淼是中國理論物理研究領域的一塊寶。2013年,他受邀負責組建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因此與廣東結緣。

在中山大學,身為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的李淼,親自為本科生開設了《人與宇宙的物理學》、《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 等課程。「我給大家上這些課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是幫他們開腦洞,拓眼界,盡量用淺顯的方式引起大家的興趣,讓學生們樂意自行學習和探索。」

頭頂中國著名科普作家光環的李淼,成為全國各地不同科普平台爭搶的寵兒,他不時要在杭州、南京、香港等地支持新開發的科普節目。而李淼本人對科普也情有獨鍾:「重視科普事業本身需要政府引導,但真正的推動力量在民間、在市場,廣東有這個優勢。在廣東,大眾科普開展得比較日常化、生活化,這個特別重要。公眾總會對跟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科普知識感興趣,而且更喜歡互動化、輕鬆化、社交化的科普方式,而不是有板有眼的嚴肅科普。」

在廣州這四年,讓李淼愛上這裡:「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有很活躍的商業貿易,有全國排名第一的地區生產總值,這都是發展科技推廣科普的優良土壤。廣州是國內我最喜歡的城市,因為她的氣質開放、自由,接地氣,讓我願意在此紮根。」

總策劃:劉海陵

總指揮:林海利 孫愛群

統籌執行:林潔 陳春凝

編輯:林潤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寒木釣萌 的精彩文章:

甘肅禮縣發現一植物 似百年靈芝

TAG:寒木釣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