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東北有能耐的人都去哪了?

東北有能耐的人都去哪了?

來源 | 地球知識局

作者 | 貓斯圖

已獲授權轉載。文章觀點不代表米筐投資立場。

東北的衰落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時候連東北人自己也並不諱言家鄉看上去毫無希望。黑吉遼三省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正在逐漸邊緣化。

伴隨著經濟一道下滑的,是人們對東北人的評價。過去的「豪爽、熱情」,正在逐漸被「懶惰、雞賊」所取代。在北方的大城市裡,東北地域黑成為了某種新的政治正確。

印象中的東北人兒?

一個群體里的個體總是有好有賴,沒人會傻到相信東北人全都如此混濁懵楞。那東北的能人都去哪了呢?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看看東北人里背井離鄉遠赴海外的特殊群體。

東北的矛盾

中國版圖裡,狹義上的東北是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這個地區在古代歷史上因為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和中華文明的主體聯繫較弱。

在農業時代,將東北三省與山海關以內聯繫起來的,是遼西走廊。這裡既是中原王朝北上的通道,也是東北政權南下逐鹿中原的通道。

連接東北與華北的遼西走廊

除此之外,被燕山、大興安嶺、外興安嶺、錫霍特山脈和長白山脈三面圍定的東北,實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板塊。進入工業時代之後,東北地區與華北平原、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部分之間的關係,便是此地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

北方的俄羅斯遠東看似是廣闊天地

其經濟價值卻完全無法和南方相比

從當前狀況來看,吉林對接的朝鮮毫無經濟活力且態度死硬、黑龍江對接的俄羅斯在遠東爛泥扶不上牆還霸佔了海參崴,而東北的人才與資本又在流向山海關以內。

外部地緣環境與內部社會狀況,共同造成了一個內向的東北。而兩個時代的落差,更加劇了困境對東北人的影響。

曾經的輝煌,似乎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來自鋼的琴劇照)

東北在計劃經濟時代,有著豐富的資源以及相比南方省份更雄厚的工業基礎,且蘇聯大哥和朝鮮小弟都還是較為富裕的鄰居,此時東北的內外條件具佳,亦成為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領先地區,這裡的城市化程度至今仍然在中國名列前茅。

鞍山鋼鐵公司

2013年,遼寧省城鎮化達到66.45%、黑龍江為57.4%、吉林為54.2%,均高於國家平均線。

過於密集的城市人口如果沒有足夠的服務業來吸收,那麼在資源耗盡、國企戰鬥力明顯下降、商貿對象又稀缺的東北,人口外流就是一個必然現象。

瀋陽,東北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

長春

建成區面積在東北最大(含雙陽、九台)

同時是北方唯一的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

依山傍海的大連

哈爾濱,圖為一年一度的哈爾濱冰雪節

當內外條件轉變之時,上個世紀末的國企倒閉、工人下崗大潮便對東北造成了巨大衝擊。

有人形容東北那時候是一根「生鏽了的鐵鏈條」,然而。東北鐵鏈條過早生鏽的原因,或許是它一開始就不該鑄得這麼粗?

看著曾經的精神支柱轟然倒下

(來自鋼的琴劇照)

在今天的東北,許多半死不活的大企業仍然如殭屍一般無法死去。這倒不是企業本身有多強的求生欲,而是因為無數職工還等著企業和政府發放的一點救濟金過日子。一旦讓企業死去,那依附於企業存在的這些工人就會生活無著。

下崗證內頁。。

這樣的東北經濟,像極了一個弱化版的現代日本經濟,只是比日本底子更薄、希望更渺茫。

如此艱難時世,共和國長子們心中的驕傲亦遭到極大挑戰,雖然他們保持著應有的冷靜與務實。但是基於現實狀況,越來越多人指責東北人「懶惰」、「不努力」。

黑化肥發灰會揮發

灰化肥揮發會發黑

(來自鋼的琴劇照)

這樣的鍋,東北人不肯背!他們會告訴你,「我們中不懶的,都跑國外了。」

「跟團考察」

如果說東南沿海歷朝歷代以來就有偷渡走私的傳統,是因為中央王朝的陸地思想束縛著東南人民靠海吃飯的創造力,那東北人的偷渡和出走,則完全是一種窮則思變的本能。

上世紀90年代初,東北工業型國企最後的榮光仍在。從最後的烈火烹油中,人們似乎還看不到後來東北的凄苦結局。光鮮的大廈之下,裂縫已經出現,有心人總能找到率先逃離的理由。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財會主任、高級技工、副廠長……這些東北國企的中層幹部,是最先感受到震動的群體。市場變化對工廠效益的影響,最先影響到的就是他們的工作量。來自東南民營經濟的挑戰,很快動搖了這批人對老國企的信心。出走,勢在必行。

東北國企管理人員的出身,讓他們在獲取幫助和資源時事半功倍。許多 90 年代出國的東北人是以原國有企業僱員的身份, 通過考察、旅遊、商務、留學等合法途徑出國的。往往是一個考察團帶出去20個人,回來的時候就少了兩個。

只有領導能出國考察掌握一手信息?

(來自黑炮事件劇照)

當然屢屢出現這種團無法整編歸來的情況,給後來的東北偷渡客製造了不少麻煩。好在共和國長子的地步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把自己裝得滴水不漏,對於這些中層人士而言並不困難。

在一篇描寫東北人移民海外的論文中,作者引述了一位被訪者的話:

[參考文獻1]

「去辦商務考察簽證那天, 我風衣一披, 拎包一拿, 派頭十足,簽證官一看就給簽證了。哪像那些福建、浙江農民, 縮頭縮腦, 一看就是偷渡客。」

差距老鼻子大了!

話雖糙,來自黑土地的驕傲卻躍然紙上。

但驕傲不能當飯吃,真正到達了歐美的東北移民,卻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現實。一方面,他們是當時中國的高知識、高技術群體,在東北備受尊重;另一方面,他們因為不懂外語(俄日語在歐美沒用),在歐洲無法找回當年的感覺。

再加上東北人歷史上就沒有移民歐美的傳統,初來乍到的新移民往往找不到人投靠,求生都是問題。

如美國西海岸舊金山灣區的東北新移民,往往分散居住,連組織一個同鄉會的人口規模都湊不出來。比起擅長傳幫帶的浙閩移民,東北人勢單力薄。

工程師改行當焊工、大會計在小飯館端菜算賬、銷售主任在旅館掃廁所,都是常有的事。

當年的高級鉗工

如今只能轉型文化產業

喊麥?直播?燒烤?

為了服務這些從東北出逃謀生的人,一個地下產業鏈也在逐漸成型。原本並非偷渡重災區的東北,尤其是遼寧,從9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了專業蛇頭。

他們往往收費7~12萬人民幣(想想這是20年前的人民幣),負責把客戶塞進出國訪問的團隊里。隨後,由當地的家庭旅館負責接收這些客人。在耗過了簽證有效期之後,這些東北人就要「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了。

美國、法國、英國,歐美各處的東北人開始開枝散葉,甚至成為僅次於浙閩粵的偷渡大戶。

只是為了生活

越來越正規的蛇頭服務,催生的是更加龐大的移民隊伍。國企中層出走之後,很多有頭腦的下層職工也開始走上了這條道路。這些人手上的資源不多,冒充闊佬直接去發達國家並不容易。他們需要採取的,是更為迂迴的路線。

直接飛歐洲不容易,先去一趟俄羅斯對東北人來說則不是難事。90年代末,有一些地下旅行社就專門提供俄羅斯的「旅遊」項目。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些旅行團的真正目的是幫助東北「遊客」找到一條從遠東轉道莫斯科,或者經聖彼得堡再進入歐洲國家的非法移民路線。

更多的人一定是去了中國東部和日韓

更為迂迴的辦法則是利用了政策的漏洞。一些非法移民在中國國內辦旅遊護照,通過旅遊出境,在經過多次反覆出入境之後就能取得正規護照。憑藉這張真護照,和蛇頭提供的假簽證,他們就能跑到第三國非法停留而不被發現。

看上去,在鑽營求生之路的技巧上,東北人比溫州人不差。

但有趣的現象此時發生了:一些東北移民在離開故土,踏上俄羅斯遠東的土地以後就不動了。俄羅斯遠東的貧瘠眾所周知。莫斯科的發達,和這些邊遠地區毫無干係。人口規模也限制了這裡的工商業發展。留下來的東北人,能得到什麼呢?

俄羅斯的重要城市和人口

大都聚集在西部歐洲部分

且東部人口亦在向西流動

答案是溫飽。

由於只是國企的普通職工,這些人原來在本土本鄉還算滋潤,卻沒有足夠的存款支撐他們一路從俄羅斯跑到西歐。很多人在進入遠東之後,需要暫時打打工或者做做小生意來籌下一程的路費。這時候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找到飯轍了。

倆人吃飽,全家不餓?

(來自鋼的琴劇照)

他們離開東北本就是因為國企衰落以後,兩口子往往只有一個人能繼續就業,家庭經濟難以為繼。一旦找到了糊口的方式,也就缺乏繼續前進的動力。這是東北移民和一開始就打算好改天換地的東南移民本質的不同。

在遠東完成生活水準升級以後,有野心的人留下,滿足的人又回去了。他們的移民經歷大概遠沒有一些同胞那樣波瀾壯闊,卻完成了整體衰落下的痛苦自救,誰能說這些人不是英雄呢?

一段現代東北移民史,有血有淚有痛楚。正如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因為生活的困苦來到東北一樣,後來的東北兒女也在生活的艱難下出離了東北。

誰能不佩服東北人在生活重壓下的強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自由的代價!美國遲遲不禁槍的真正原因!
各國錢袋子分布地圖:內地最富地區齊平美國最窮州,北上收入不及倫敦的一半!
黑色工業品崩盤,四季度投資機會在哪兒?
再回首已是七百年:中國憑什麼回歸世界中心
戰爭與毀滅!科技創新、改革過快的毒副作用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