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攜程捆綁消費一年「坑了」100億?我們去各大平台評測了一下

攜程捆綁消費一年「坑了」100億?我們去各大平台評測了一下

近日,一篇名為《一年100億?揭秘"攜程」坑人「陷阱」》文章突破10萬+,文章指出,通過攜程訂票發現存在額外附加費用,「訂998的機票,等你付款的時候,變成了1200(除了機場建設費之外)……」,想要取消附加選項也並不容易,「要非常仔細才能找到修改的地方。」

其實該文在今年4月已經在網路流傳並引起了中國消費者協會的關注,4月1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宣布,對攜程涉及的消費者權益問題啟動調查。

中國消費者協會稱,攜程網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默認勾選航空保險、酒店優惠券等付費項目,涉嫌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等權益。

5月5日,攜程向中消協遞交了《關於中國消費者協會所調查票務相關問題的整改報告》,推出4項改進措施,具體為:開通增值服務退訂通道;強化明碼標價、明碼實價;結算確認及成交後雙重提示消費者;在更新、改進技術的同時,提供無默認選項產品供消費者選擇,並且置於明顯位置。

針對這篇再度引發熱議的文章,攜程也發布聲明回應稱:經核實,此文系今年4月發布的舊文,文章內容並不屬實,存在誹謗嫌疑。根據查詢結果,今年4月發布的原文早已刪除。同時,文章標題《一年100億?揭秘「攜程」坑人「陷阱」》部分抄襲了被刪除的原文,「100億」純屬造謠誹謗,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攜程聲明中同時表示,攜程在PC網頁端、手機App客戶端、電話預定等渠道,均不存在文中存在的問題,並按照此前向中消協承諾的4項整改措施內容,一一截圖進行了印證。

目前,再點開那篇10萬+文章,顯示「內容存在爭議」。

點擊標題進入,則顯示「文章已被刪除」。

為了驗證攜程是否按照聲明中所說,做到了向中消協承諾的整改措施,鞭妹也打開攜程APP測試了一下。

以預定一張10月9日北京到上海的機票為例,選擇21:30東方航空的MU5158航班。

1、攜程稱提供無默認選項產品供消費者選擇,並置於顯著位置。如圖,可以看到機票價格顯示為430元,的確沒有附加任何默認選項,並處於頁面顯著位置。

2、攜程稱強化明碼標價、明碼實價。點擊進入該航班頁面,排在第一的經濟艙價格變成了「430元+38元」,作出了相應標註,下方附有小字提示「已選:經濟艙+¥38專車、酒店券」。

3、攜程稱結算確認及成交後雙重提示消費者。提交訂單,顯示機票價格為518元,明細顯示這個價格包括「機票¥430+專車酒店券¥38+機建¥50」,確實進行了相應提示,但該明細需要用戶自行點擊方可顯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頁面中均沒有出現取消專車酒店券的相應選項。用戶想要取消,需要回到附有小字提示的頁面,點擊小字,才出現「專車酒店券」等附加費用的選項。

再點擊進入下一頁面,下方出現了「不需要」的選項,點擊方可取消附加的專車酒店券。

除了攜程,鞭妹也查詢了其他幾個訂票平台,發現也有存在類似現象。

同一航班,去哪兒自營價格430元,頁面顯示了兩個預訂選項,更為顯著的橙色選項額外附加了「30元酒店券」,下方並不明顯的白色預訂選項則沒有附加任何費用。

進入提交訂單頁面,價格變為了540元,顯示附加了航意險和延誤險。

頁面較顯著位置也設置了取消的選項。

途牛網和攜程頁面類似,下方有小字提示附加了「38元酒店券」,可以通過點擊下角的「√」進行取消。

藝龍網自營顯示價格為430元,實際結算價格卻是578元,附加了航空意外險、航空延誤險、貴賓休息室等費用,也需要用戶自行取消。

這種捆綁消費的行為,似乎已經成為行業慣例,各大旅行服務平台均存在購票平台捆綁航空保險、貴賓休息室等附加付費服務項目。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主要因為這些平台使用起來方便快捷,並且具有價格優勢,成為大量用戶首選的購票方式。

而這些旅行服務平台訂機票真的最為划算嗎?鞭妹繼續為大家評測了一下。

以10月9日北京到深圳,7:55的中國國航CA984航班為例,去除所有附加選項,藝龍、途牛、去哪兒、攜程自營的最低價格均為2080元。

中國國航官網的最低價格則是2060元,比上述訂票平台便宜了20元。

再以10月9日北京到深圳,7:55的南航CZ3256航班為例,攜程自營最低價1320元,去哪兒自營最低1315元,藝龍自營最低1330元。

途牛自營最低價與中國南方航空官網最低價相同,均為1200元,是所有平台中的最低價格。

鞭妹又查詢了多個航班,結論均是航空公司官網機票價格最為優惠,其餘訂票網站會出現價格不一的情況,但價格再低也是與航空公司官網持平,不會低於官網。

據悉,如今各大航空公司官網都推出了最優價格保障,也就是說,在第三方訂票網站買的比官網便宜,航空公司可以給出更優惠的價格。南航、國航、東航都有這樣的保障機制。綜合而言,相比各訂票平台,從航空公司官網訂票其實是更為划算的選擇。

旅行服務平台進行捆綁式銷售的行為是為了增加銷售額而採取的一種銷售方法,表面顯示折扣力度較大的優惠價格,實際上暗中提高了用戶購票的成本。

儘管有關部門已對此進行監管,捆綁消費的現象也並未得到根治。捆綁消費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其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鏈條,為了獲取利益,這些平台不惜消費用戶對平台的信任。用戶想要維護自身利益,除了依靠自身謹慎選擇,也需要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敦促各平台進行徹底整改。

——尋求報道合作——

聯繫微信: wemedia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anews 的精彩文章:

傳摩拜與ofo投資人洽談二者合併,合併後估值超40億美元
BN早報:汽車大V撞死人被拘,酷騎被10億元收購,車來車往破產
BN早報:蘋果發布史上最貴iphone,多家比特幣平台提高手續費
BN早報:創業黑馬停牌核查,美團回應小哥顛勺,傳谷歌收購HTC
WePhone開發者蘇享茂被傳自殺,留遺書稱被前妻所逼,遭索要1000萬

TAG:Bia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