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廉頗 藺相如 將相和不過是假象

戰國廉頗 藺相如 將相和不過是假象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將相和」只是藺相如為趙國著想,面對廉頗的挑釁,處處忍讓。然而真相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將相和」隱藏著更深刻的內涵,不僅關係到廉頗藺相如的個人仕途,還關係到整個趙國的外交路線。

首先,戰國時期,趙國是東方強國,國內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但是,不管是廉頗還是藺相如,他們在趙國都是權重之臣,卻並不是位高之人。因為戰國時期,一個人在政治上有成就的主要標誌並不在於封將拜相、擔任國家的重要軍政職務,而是封君命侯、獲得貴族爵位。廉頗戰功卓著,但是面對趙國邊將難封的政治現實,他也用了三十年才得以封君。但是,戰功遠不如廉頗的樂毅、趙奢、趙括都早早的封君,甚至連外國降將都能輕易地封君拜侯。為趙國出生人死的廉頗,卻遠不如這些人。這讓廉頗的心裡頗為難受。對藺相如而言,他的政治生涯更為辛酸。因為他曾是趙國宦官繆賢的舍人,是通過繆賢才進入趙國政治中心。即使藺相如十分得寵於趙王,但是他還是受到趙國貴族的歧視,藺相如要封君命侯,路途比廉頗更為艱難。一開始,廉頗也挺瞧不起藺相如,所以處處挑釁,但是聰明的藺相如卻發現,與己處境相同的廉頗將極有可能成為自己政治上最大的盟友,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也油然而生。廉頗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出於共同的利益和政治需要,結為盟友,才能與趙國貴族競爭。

其次,「將相和」與趙國的外交路線有關。可說這是一場由趙王主導的改革,是對趙國政治結構的一次全新布局,更進一步言是對聯秦和抗秦兩種外交路線的融合。

廉頗是趙國軍事的主要力量,曾經攻打過燕、齊、魏,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廉頗對秦國的戰爭卻只有長平一戰,而且還消極應戰。顯然地,廉頗並不想與秦國結怨,他屬於聯秦派。至於藺相如,可以從他的眾多行為之中看出他對秦的態度是抗秦。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中,藺相如戲弄了秦王一番,寧願以趙國的大量土地和人民作為代價,也要把和氏璧偷渡回趙。另外,藺相如是宦官繆賢的舍人,繆賢與燕王交好,燕國是最大的抗秦國,那麼作為繆賢謀士的藺相如無疑也是抗秦派。初始,廉頗和藺相如之間不和,也極有可能是因為雙方政治路線的不統一。

廉頗處處挑釁藺相如,藺相如處處忍讓,還把廉頗與秦王作比較,其實也是別具深意。他告訴了廉頗一個道理:雖然我們的政治路線有異,並不代表我害怕你。但是我們的目的一樣——都是要使趙國強大起來,只有我們合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這也是趙王的旨意。當廉頗明白這層含義之後,就有了「負荊請罪」的典故。

這就是趙王高明的地方。他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想要讓自己統治下的能人既形成合力、又互相制約,那麼實現派系間的平衡布局就非常重要。不論是聯秦還是抗秦,都必須要相互制衡,不能讓任何一方過於強大。聯秦,與秦國走得太近,會引起其他各國的反感。抗秦,也會引起秦國的反擊。只有綜合這兩種勢力,才可能各方都不得罪。而且在必要的時候,趙國面對其他各國才能有才可用。例如,在趙孝成王繼位之後,秦攻打趙國,藺相如決定向齊國借兵。由誰出面借兵呢?最佳人選——藺相如。因為在此五年之前,藺相如帶兵攻齊,趙國抗秦派的藺相如主動向齊言和,這也成了此次借兵的基礎。再比如說,長平之戰,秦攻趙,秦趙之間實力懸殊,如果硬攻,趙國勝利的機會並不高。此時最佳的將領就應該是屬於聯秦派的廉頗。廉頗也的確是這麼做的,消極應戰。「將相和」的最終目的也得以實現,需要紅臉就推出紅臉,需要白臉就推出白臉。

時過境遷,當藺相如病死之後,「將相和」的局面也被打破,老將廉頗已經不能再為趙國在七國之間尋得立足之地,趙國逐步走向滅亡。從反面論證了趙王一手主導的「將相和」的局面,是出於趙國的生存發展而不得不做的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戰國出土竹簡; 堯舜禹不是黃帝後代, 黃帝編造出來的華夏祖先
戰國秘聞「紙上談兵」是冤枉了趙括
海賊王讓卡普戰國聯手迎戰的兩大強者,身上都有排行第一的記錄
「秦時明月」劍聖蓋聶:你與命,到底誰會贏?
戰國四將之李牧:良將身亡趙亦亡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