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娃也有專員「遛」 :職業「遛娃師」 ,既當老師又做教練

娃也有專員「遛」 :職業「遛娃師」 ,既當老師又做教練

新華社武漢10月7日電(記者李建平)「遛娃師?你的工作是用繩子牽著孩子到處玩嗎?」

聽到別人這樣誤解自己的工作,職業遛娃師鄭煒有些哭笑不得。

「我的工作可以理解為親子活動或者幼兒活動的帶隊老師,主要在節假日帶著一群孩子和家長去參與有趣、有意義、能寓教於樂、能鍛煉孩子的活動項目。」眼前的鄭煒個頭不算高,皮膚黝黑,笑起來一口白牙,親和力很強,被孩子們稱為「陽光哥哥」。

一人充當多角兒遛娃師有超強「魔法」

國慶中秋雙節,正是遛娃師工作的高峰期。鄭煒一天都沒有休息,1號2號參加萬人遛娃節,3號4號帶孩子玩博餅投壺、觀漢劇、猜燈謎等中秋傳統遊戲,5號帶孩子做趣味實驗,6號帶孩子去農莊割稻子撿雞蛋,7號8號還有「萌娃單車」的定製活動。

看看這些活動項目,大概也能看出遛娃師這個職業對於個人綜合技能的要求:相當於同時擔當幼兒園老師、戶外活動教練、體智能老師、主持人、導遊、科學實驗老師等。

一次「遛」這麼多小朋友,這工作難度可不低。一個「熊孩子」都破壞力無窮,帶這麼多孩子現場不混亂嗎?

圖說:鄭煒向小朋友們演示遊戲項目 來源:新華社

鄭煒有自己的訣竅:「要讓自己有權威。小孩子的想法是很天馬行空的,他們會認為我是能力超強的人,所以很崇拜老師,會服從指揮;同時,也要跟孩子平等地交流,要相信他們的能力,尊重他們的想法。」

「陽光哥哥,這個我早就會了!太幼稚了!我不想玩。」剛剛布置完戶外活動項目,現場就有一個小孩發出了不滿的聲音,開始搗亂。

鄭煒一點也不氣惱:「這個小組你來當隊長,線路和溝通都由你來負責,讓你的隊員一個都不能少,全部完成任務,你有信心嗎?」

剛剛還在搗亂的孩子,立馬變成了「帶頭大哥」,認真負責地配合他完成任務。

不斷策劃新節目解決家長「放假比上班累」的憂慮

帶4歲兒子來參加活動的陳女士說:「一到放假,我就發愁,該帶孩子去哪兒玩。遊樂場都玩遍了,玩遊戲吧,一個孩子也玩不起來,去湊人吧,也不一定能跟朋友家的時間剛好合得上。有了遛娃師,孩子玩得開心,也能學到東西,解決了我們的煩惱。」

陳女士的話代表了很多家長「放假比上班累」的心聲。像鄭煒這樣的第一批職業遛娃師正因此應運而生。團隊里,有人負責策劃有趣好玩的項目,有人負責考察景區或者遊樂場找到場地,然後發布到APP上,家長報名參加,鄭煒則負責現場帶隊讓孩子們玩得開心。

而類似的活動,現在也有不少組織在開拓。比如有的全職媽媽,擅長發現好玩的活動項目,在媽媽群里小有名氣,開始牽頭組織活動;也有一些旅行社開拓了親子游的項目。

為了保持競爭力,遛娃團隊需要不斷創新保持新鮮感,從熱門綜藝節目里學習新的玩法,或者自己研發策划出新節目,開拓新場地。目前的職業遛娃師,大多數是從學前教育專業或者相關從業背景里轉身而來。

從玩樂中學習親子教育家長不應缺席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期待已不局限在室內,而是拓展到了戶外和社會教育。期待孩子從玩樂中學習知識,學會溝通合作。」鄭煒對遛娃師職業的前途很看好。

職業遛娃師是不是替代了父母的作用,讓父母偷懶,疏離親子關係?對於這樣的質疑,鄭煒表示,這是一種誤解,大多數的遛娃項目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參加的,讓他們一起合作,促進交流。

但鄭煒在實際觀察中,也有自己的發現:媽媽單獨帶孩子來參加的佔到了80%,爸爸媽媽一起的佔10%,爸爸單獨帶娃的5%不到。

觀察三種家庭帶孩子的習慣後,鄭煒發現,孩子在積極主動,自信活躍的性格方面,父母都陪同的居首,父親單獨陪同的其次,最後是媽媽單獨帶孩子的。一些體能類的項目,父親帶著孩子參加,更容易完成任務,孩子也會更加崇拜爸爸,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父親不應該缺位,再忙節假日也要多陪伴孩子,希望親子教育中那些『隱形的爸爸』回歸家庭。」鄭煒說。

原標題:這個雙節很特別!職業遛娃師「玩轉」孩子的童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同質化時代要贏得消費者「心智端」
手機掉入兵馬俑坑就歸國家?秦陵博物院:失物已歸還
中國空軍:空天一體 攻防兼備
「國幣之尊,藝術之美」:回望人民幣硬幣走過的60年
當阿Q遇上孔乙己?創新曲劇亮相藝術節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