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攻關國際尖端科技領域「電磁發射技術」!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攻關國際尖端科技領域「電磁發射技術」!

「八一勳章」獲得者、海軍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敢於向最尖端技術挑戰、向科研高地進取,先後完成了多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讓世界矚目的創新成果。

上世紀末以來,各軍事強國紛紛掀起了一場艦船動力領域的革命——即綜合電力系統研製。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艦艇的操縱性、聲隱身性,更是各類高能武器上艦的唯一途徑。

2001年,41歲的馬偉明當選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許多人勸他該輕鬆一點了,不能再這樣拚命。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馬偉明教授鼓勵年輕人在重大課題攻關中施展才華。

30多年來,馬偉明長期致力於艦船電氣工程領域研究,在艦船綜合電力技術、電磁發射技術和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馬偉明:要做就做最前沿的

9月16日晚10點,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燈火通明,「八一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正帶領團隊開展某新型裝備攻關。為了提升科技創新對戰鬥力的貢獻率,馬偉明夙興夜寐,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科研一線。

作為心系強軍、銳意創新的科研先鋒,馬偉明的創新曆程與我國海軍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那一年,某重大國防工程正式啟動,這是幾代中國人的期盼。

「作為一名軍隊院士,我必須做點什麼!」馬偉明經過慎重考慮,把目標定在國際尖端科技領域——電磁發射技術。這一選擇引發一片質疑聲:「一個世界級科技大國曆時20多年都沒有取得成功的科研項目,你要強攻硬上,能行嗎?」

「搞科研就得擔風險。只要是國防建設所需,天大的風險也要干!」馬偉明認準的事,決不回頭。

在懸掛著「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大幅標語的實驗室里,馬偉明帶領團隊憑著超常的毅力,利用在電氣工程領域裝備研製方面的技術經驗,歷經8年攻克了百餘項關鍵技術,終成正果。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包括40位兩院院士在內的100多位專家面對馬偉明的創新壯舉,震撼不已。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專家激動得泣不成聲。

攻克了這項重大技術的基礎理論難關,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近幾年,馬偉明帶領團隊在電磁發射技術領域取得全面突破,創新成果再次集群式迸發,多型裝備和技術屬國際首創。

面對各種讚歎,馬偉明淡定從容。在創新這條道路上,他的腳步從未停歇。10年前,馬偉明把目光瞄向艦船綜合電力系統這一重大核心技術,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將傳統艦船相互獨立的動力和電力系統合二為一,為高能武器上艦提供了平台,是艦船動力的一次技術突破。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經過10年攻關,不服輸的馬偉明硬是把這個世界公認的核心重大技術難題成功解決了。馬偉明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實現了我國艦船動力技術的跨越發展,使我國全電化艦船技術一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敢於迎難而上,勇於挑戰高峰。馬偉明還帶領團隊先後研製出多套繞組多相整流發電機、世界首台能用1台電機同時發出交直流兩種電的發電機系統和高速感應發電機系統。這三代集成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艦船發供電系統,全面裝備了我國現役和在造的新型艦船,使我軍艦艇擁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心」。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熊 峰 記者 王凌碩)

本文刊於2017年10月8日解放軍報

「喜迎黨的十九大特刊」專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看北京醫改為你省了多少錢
新華社、解放軍報推出長篇綜述:《譜寫國防動員建設新篇章》
365個日夜,有寒冷,有溫暖,每一天都值得珍藏!
旅遊勝地:武警兵哥不一樣的假期生活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