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界是一個男性行業?美女科學家自稱只是「美國回來的女教授」

科學界是一個男性行業?美女科學家自稱只是「美國回來的女教授」

「其實,我們需要的是老公的勞動,而不是老公的錢。」來自日本大學的女教授NORO表示,其實日本政府希望女人多去職場工作,因此現在的趨勢又不一樣了,在慢慢發生著變化。

面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全國「金話筒」秦暢直截了當發問,「現在不僅叫你『女科學家』,還叫『美女科學家』」,你喜歡嗎?」這位39歲的生物學家笑言:這樣解釋「美女」,就是「美國回來的女教授」吧。

科學界是一個男性行業嗎?在10月7日、8日舉行的第八屆中日韓女科學家論壇上,包括王志珍、鄭曉靜、王紅陽等多位女院士,以及顏寧、吳驪珠、朱美芳等多位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在內,各界女性科技工作者齊聚東華大學松江校區,對於「女科學家」一詞中被人特意強調的「女」字,多抱以審慎態度。她們認為,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應隱含一種背後指向或附加判斷,帶著「女人本來應該做不到」的意思——她們希望,「我們科學家都是一樣的」。

兩頭兼顧,兩頭犧牲?

「我是南通農村的,是我們家第一個走出來的女大學生。」作為大會組委會主任,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說,「因為當時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我的哥哥姐姐沒有讀成書,而我的年齡小了10歲,正好有學上了,母親就說『為什麼那麼漂亮的女生不讓讀書呢』,所以我就非常幸運地讀到了大學。進大學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叫博士。但只念過一年私塾的母親跟我講:「你一定要讀博士。」

朱美芳的經歷代表著那一代少數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幸運。而今,女性工作者越來越多,但一個老問題似乎始終難解——事業與家庭關係如何平衡?

與顏寧一樣,東華先進低維材料中心的特聘研究員儲玲玲也是海歸;但不同的是,這個85後的青年千人計劃人選,已經有了兩個娃,大的3歲、小的才一歲多;而且,她丈夫也入選國家「青千」。

對此,儲玲玲直言,應該說兩邊都做得完美是不可能的。「對於我來說,平衡家庭和事業,只能說是兩頭兼顧一下,兩頭都犧牲一下。」儲玲玲表示,自己基本上只能學術會議都不參加,就是學校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顏寧則表達了不同意見。她講了一個故事:在教授們面試一個27歲的女研究生時,突然她的男同事問那位女生:「你將來怎麼平衡你的事業和家庭?」顏寧坦陳,面試了一天,為啥那麼多比這女生年齡還大的男生沒有問,「單單問她,我覺得太不公平了。」

對於「生育」,顏寧認為,「生」是女性沒辦法逃避的,但是「育」呢?「為什麼說『育』也一定是女性的責任,而不是男性的責任?為什麼歐洲不叫產假,叫育兒假?因為『育』是男女共同的責任。一說到犧牲,就要媽媽為家庭犧牲?父親哪裡去了,對吧?」她的話引發全場一片笑聲和掌聲。

作為一名做過30多年製藥企業老總的女強人,劉銘君也是上海女企業家和女工程師協會的老會員。她表示,這個問題不僅是女性來回答,更應該是社會共同來回答。「我希望我們每一個科學家,都有幸福的愛情、都有幸福的家庭、都有幸福的子孫,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是完美的、和諧的。」

她們,沒把自己當女的看

現場訪談中,秦暢又把話筒「拋」給儲玲玲,「人們說,世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有人問過你這個問題嗎?」

「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說還是有過多的世俗偏見在。」儲玲玲是學有機化學的,她坦言有機化學在實驗室體力勞動方面跟其他專業相比,可能會有一點過重感覺。所以,以前有機所有把「女生當男生使」,但也沒有特別的「女博士」這麼一說。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超分子光化學實驗室主任吳驪珠表示,在科研上,真正等你做到一定階段時,實際上就發現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面對的問題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女性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中,大家賦予你更多的要求,實際上比對男性的要求更高。「但如果從做科研這個角度,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

中國女科協副會長、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呂植強調說,女性自己要有自信心,在這個社會裡平等地看待自己,「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否則,如果心理暗示「我不行,這應該是男人做,我們女人做不了」,這樣久而久之的話,這個社會給到女科學家成長的環境不可能越來越好,「很多時候,環境是自己爭取來的」。

「每個人,特別是我們女性,其實可以發揮的空間、可以自己努力的地方是很多很多的,我們是無限的。」朱美芳直率表示,「我們工作的時候沒有把自己當女的看,並沒有把性別看得很重。」其實,女性可能有些方面還超過男的一點,比如非常強的忍耐力、非常強的戰勝困難的勇氣。所以,她經常說:「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外部支持」是法律更是文化

對於同在東亞文化圈的日韓女科學家,如何看待女性科研人員比例不如歐美的事實?

來自韓國的韓東大學教授、梨花女子大學名譽教授Heisook LEE說,「其實我在年輕的時候,只是在想『跟男人一樣成功就好了』。」她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很久以前,韓國並沒有關於男女平等的社會支持系統,而現在韓國政府引入了一個非常好的法律體系來保護女人,其實重要的還不僅僅是法律框架。

「重要的是什麼呢?文化是最重要的東西,而且要改變文化,我覺得女生首先得改變。自己的意識要改變,女人不是超人。」這位銀髮教授表示,「男女共擔、男女共享,這個意識大家都是要有的,這不是誰的責任,而是所有人的責任。」

至於日本,大部分女性都在婚後成為全職太太相夫教子,日本女科學家也都是這樣的賢內助嗎?「其實,我們需要的是老公的勞動,而不是老公的錢。」來自日本大學的女教授NORO表示,其實日本政府希望女人多去職場工作,因此現在的趨勢又不一樣了,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就她個人而言,讀的高中和大學都是女子學校,目前工作在國家研究機構,其中有很多男的,也有很多女的,「而且,其他國家來的一些女性也參加我們日本的研究機構工作」。

NORO教授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自己讀碩士時候就已經生孩子了,但對於其他女性研究者而言,不一定有這樣的運氣。「去掉女性申請研究工作的年齡限制,就是這麼一根線,這樣會更加公平,」她建議,這樣可以讓女性科研工作者結婚甚至生育之後再回來,為她們創造更好的環境。

顏寧同樣支持這樣的「延期」,「對於女科學家,申請項目經費的年齡期限應當有所延長」。對此,儲玲玲也覺得更多的外部支持,應該還是來自國家層面的。近幾年,海歸人數越來越多,她身邊不少人都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歸國,「拿了的跟沒有拿到的,平台要高很多」。這一部分的平台保障,落實到學校、學院,對於科研人員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像我這種剛剛建立的實驗室,非常非常重要」。

作為「第三方」,美國工程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ELSA認為,「我覺得不管我們身處哪個國家,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她覺得,「找一個導師很重要,這個導師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因為我有很多男性好導師,他們真的是給我創造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成為年輕人的榜樣,也要為這些年輕人或者為下一代創造機會,真正幫助她們取得成功,真正展現她們有多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神奇的22張圖,你能看出幾張?
愛吃桔子的人注意了,現在知道還不晚!快告訴家人
760多萬輛!國內汽車史上最大召回!你的車可能在內
吹風機對著廚房牆壁吹一下,奇蹟出現了
又裂了!14天5起,iPhone 8爆裂全球!網友的評論亮了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