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玩壺圈中的幾類買壺人,你中了么?

玩壺圈中的幾類買壺人,你中了么?

現在玩壺圈存在幾種說法,就以下觀點發表我個人的看法。一家之言,說錯勿怪。

1. 「我買壺就是為了喝茶,什麼名不名的升不升值的都是浮雲,只要料好就行。」

首先,我認為持這種觀點的的朋友只能說是准紫砂愛好者,或者可能是博玩家即什麼都玩,什麼都不精通。壺只是他們偶爾泡茶的工具。豈不知,只要是藝術品門類的東西,那個水都很深呀。沒有經過專心的學習,常看常把玩,常買壺讀壺,怎能懂得壺的奧秘所在。所謂只要砂好就行,這句話豈不是空話,砂料是壺中最奧妙的最難懂的。半專家型的是壺商的最愛,為什麼呢?壺商最怕兩種人:第一種什麼都不懂。這樣該消費者通常不會花太多的錢買壺;第二種什麼都懂。

2.「我買壺只買大師的,名人的。」

這類人好讓人羨慕呀,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買就買頂級的,便宜的沒意思。他們也是准紫砂愛好者。這類富人通常特徵為,進場快,出手快,離場也快。有錢人大多的消費概念都是這樣,佔有慾比較強,誰的不好得到就要誰的。這兩年紫砂拍賣會不就是這種情況嗎?豈不知,大師分三六九等,同一大師的作品也分三六九等,價格卻是差之千里。買章不買壺,為了一個名款印章花冤枉錢,也不在少數吧。這些人為品味、身份、投資而來,給紫砂屆即帶來興旺又留下了隱患。不過,是要感謝他們的,沒有經濟上的繁榮,哪能出現那麼多的精品呢?哪有那麼多優質的存箱底的紫砂泥重出江湖呢?

再有一類,名人的。年紀輕輕,名不見經傳,突然一天衝出江湖,價格傲視群雄,投資者趨之若鶩。這類名人群體的作品具備如下特徵:

1.件件精品,不能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也是泥形工款功樣樣齊備。

2.通常面世的作品就兩三款。這一群體其實不乏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真正實力派,但是站在塔尖的卻是團隊的產物,其他行業並不稀奇—經紀人。這些人從作品的選擇、製作到包裝推廣是由團隊精心策劃,安排的。他的成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而是現代的。殊不知,這些名人有一天離開團隊,還能有那麼出色而又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新的作品嗎?值得思考。一個藝術家的成長過程,通常都是伴隨著個人修養、文化知識、社會閱歷、技藝錘鍊等多方面因素慢慢成長的,在時間長河中會留下他的足跡。

3.「我喜歡的我就買。」

這種人是自信的,熱愛生活的,感性的,可愛的,但問題也是最大的。為什麼呢?因為沒標準。好壞沒標準,價格沒標準,被忽悠的概率最大。

好了,說了那麼多,我心目中的大紫砂壺玩家,收藏家是什麼樣子的呢?

1.一定是懂泥料的。不管用什麼辦法,通過什麼途徑,都要盡量了解,求學若渴,從不間斷。

2.沒有價格體系的區分,只有作品好壞的定義。

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只要是好東西都會進入他的法眼。

3.有職稱體系,有價格定位。

自大彬刻款以來,這項偉大的工藝創新給宜興這塊土地創造了千秋萬代的財富神話。象字畫書法一樣留下了個人的符號。這個符號代表很多東西,又因為紫砂泥的神話而發揚光大。大家想過嗎?沒有作者名的紫砂壺能夠成為收藏品進入收藏領域嗎?所以,不重名不重作者在行業的地位,怎為收藏呢?升值是作為藝術品,收藏品必備的價值取向。如果你手上的幾十件甚至上百件的紫砂作品沒有升值或者說是不被其他的人認同,喜愛,是不是也有些遺憾呢?

綜上所述:真正的玩家是「只買對的,不買貴的。」這句話包含了很多層的含義,大家慢慢展開思考吧。

現在有些涉足收藏領域的老玩家都被收藏這件事嚇怕了。其實想明白沒什麼,收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收的過程中體驗藏的喜怒哀樂。不因吃藥而怒,不因升值而傲。

「紫砂雖小,卻壺通大道」。於談笑間,只有懂壺的人,才可以赴一場人與壺的精神盛宴。如果整日只關注藏品的增值與否,眼裡不見藏品只見錢,就背離了紫砂壺修養身心的古樸意趣。收藏者拋卻功利心,一壺在手,思接千載,體察延續千年的江南文人精神和虛懷若谷的大度情懷;品茗間,感悟紫砂大師所追求的「滌凈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倘若如此,又豈在乎紫砂的「水」有多深,「火」有多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迷學習不可自拔 的精彩文章:

看推牆刮底,能判斷是不是全手工壺嗎?
正確理解什麼是紫砂泥料「陳腐」
關於紫砂壺的落款的事,傳聞是時大彬發明了在壺底刻上了署名
泡茶的時候,把茶葉醒一下,會更好!
你試過將泥當顏料作畫嗎?

TAG:沉迷學習不可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