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絕了,鑒別元青花的真偽只需要以下方法!

絕了,鑒別元青花的真偽只需要以下方法!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已經走向成熟,

制瓷原料已由傳統的瓷土「一元配方」改為採用瓷土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

並在青花器燒制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胎體上用鈷料描繪紋飾,然後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

在高溫1200℃左右一次燒成。

元青花瓷以它獨特的製作工藝和精美的紋飾風格,為收藏界所珍重。

元青花雲龍紋獸耳蓋罐 高安博物館藏

近年來,專家鑒定過不少仿製的景德鎮元青花瓷器。

據初步統計,仿製元青花的中、低檔水平瓷器佔有97%左右,

高仿、精仿的青花瓷佔3%左右。

認為這類瓷器有一個共性特點,

那就是器身的釉面顯色無法達到景德鎮元代真品的程度。

當代仿元青花:尋寶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元朝是景德鎮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特別是元代至正期燒制了各類精美的瓷器,大體上分為:

1、早期釉面瑩潤透亮,微帶淡青色。瓶、罐類釉面亞光居多。

2、至正中期釉色白中泛青,光潔滋潤。

3、晚期則較白,稱卵白釉。這是含鐵比例不同所致。

元代青花八卦紋香爐

元 青花纏枝花卉紋高足把杯

元代早期因鐵含量較高,故釉色微閃青藍。

到元代中、晚期隨著陶瓷釉藥技術的進步,釉中鐵含量漸漸減少,

器物釉面白度也相對提高。

元代青花瓷早期釉料的結構也由宋代的石灰釉變為長石釉,

這種改變使胎和釉之間的成分差距縮小了,

在同一高溫還原氣氛下,胎與釉能夠相互構成良好的整體。

同時由於窯火溫度的提高與還原氣氛的穩定,釉層中的氣泡也增加了。

元青花瓷的釉色以白中閃青者居多,

瑩潤透亮,有的釉層會出現厚薄不均的現象,

厚的地方呈鴨蛋青色,有的釉色含青顯淡牙黃色。

元代青白瓷的釉色溫潤中略帶淡淡的藍色,好像鴨卵一樣,故又稱卵白釉。

對景德鎮宋元湖田窯標本測試發現:

元代釉中氧化鈣的含量從宋代的15%左右減少到8%~9%,

而鉀、鈉等含量從宋代的3%左右增至6%左右。

成分的變化使釉的燒成溫度提高,也使釉的濃度增高。

因燒制的溫度不同,釉面的顯色也相應地改變了。

宋 湖田窯 青白瓷 鏤空球花香熏

景德鎮瓷釉料宋代以前採用釉果摻入釉灰配製。

釉果是一種風化較淺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

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元代時增加了釉果,減少了釉灰的用量,

這樣,釉層的三氧化二鋁增加而氧化鈣減少,

改變了釉面狀態,釉表光澤柔和。

用高倍放大鏡觀察部分標本的釉層,

在密布的霧狀大小氣泡中無中等氣泡過渡,同期的早期青白釉也稱透明釉。

元代影青釉堆塑龍紋高足杯

元青花瓷的三種釉面:尋寶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1、青白釉,又稱影青釉。

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

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別,

釉面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

元期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

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

元青釉單耳杯

元景德鎮窯影青瓷水月觀音,首都博物館

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

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

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

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干,

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元期釉面的顯色似有活性之感。

2、白釉。

從至正年間開始使用,釉面白中含青,

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厚處顯鴨蛋青色,

釉色亮度時常會有閃動感。足圈釉面顯出淡淡的水綠色。

元代白釉碗

3、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開始使用,釉層乳濁,

多用於小型器,以高足杯、碗、缽、小罐類居多,

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手抓留下的指痕。

高足杯的高足內側近底處有一圈寬窄不等的釉痕,

器蓋內側素胎,呈淺土黃色,見細微釉斑。

元 卵白釉大罐

元 卵白釉印花龍紋高足杯

天價拍賣激發收藏熱:尋寶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

元青花在世界各大拍賣場不斷締造著驚人的財富神話。

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藝術品拍賣會上,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

激發了全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熱潮。

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

元青花是我國陶瓷製造史上的一朵奇葩。

由於存世較少,加之人為炒作,成交紀錄屢創新高是正常現象。

目前國際文物拍賣價格基本上是存世量、精美度和存世時間長短來決定的。

具有七八百年漫長歷史的青花瓷,完整大器單件過億元並不算貴。

從長遠來看,元青花價格會持續上漲。

傳統上一直認為青花是明朝永樂年間創燒,

這也導致『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在不被國人認可的情況下被低價賣到了國外。

現在元青花依然存在惡性循環的現象:

國內不被認可——低價出境——再高價買回。這是一種悲哀。

元代青花花卉紋匜 1977年安慶市元代窖藏出土

元青花龍紋罐 局部

越珍稀收藏陷阱越大

在我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元青花瓷器是第一個高峰,

明初期的永樂、宣德時期是第二個高峰期,

清「前三代」是第三個高峰期。「

這三個時期的瓷器各有千秋,

青花瓷的存世量決定了它屬於投資回報穩定增長的品種之一,

前提是入手的為到代真品。

目前國內交易量最大的是明清兩代的青花瓷,因為人們對它們更為熟知。

但並非所有的青花瓷都能炒到天價,其中還有官窯和民窯的之分。」

元青花花卉紋小罐

元 青花留白雙鳳花卉紋花口大盤

元青花收藏熱意味著有更多贗品充斥市場,

也意味著有更多人受騙上當。

如果藏家對元青花一知半解,

拿著專家書籍和圖錄按圖索驥必然會買到仿品,也會造成贗品的泛濫。

拍賣公司採取不保真的手段來對付元青花,也使得收藏元青花充滿了風險。

越是珍稀的文物,收藏中陷阱往往越大。

元青花近觀察的凹凸感

有人花大價錢買了假貨;有人買了真貨而不被認可;

有人把沒見過、不熟悉的器物都認定為『新仿』;

而一件器物同時被兩位專家看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搞收藏交學費是正常的,不多喝幾口水是學不會游泳的。

總之,要多學、多看、多研究,少聽賣家講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東方尋寶》走近磁州窯系分布及特點
《東方尋寶》宋代鈞窯蚯蚓走泥紋
製作美觀稀有版本存世量稀少珍品古錢幣
古玩大千世界大清銅幣背面龍紋、龍鱗栩栩如生
賞析——近期成交的梅瓶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