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守兒童的心理,在外工作的媽媽看後都……

留守兒童的心理,在外工作的媽媽看後都……

隨著經濟的發展,更多的村民進城打工,因為經濟因素、無人照料等因素,他們的孩子都是放在老家給爺爺奶奶撫養照顧。表面上看,父母賺錢與孩子成長兩不誤,其實這裡面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加以注意防範,會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兒童易產生以下幾類負面心理情緒。

一,自閉性較強,對溝通淡漠

只有少數留守兒童願意把心裡話告訴別人,他們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幫助自己解除煩惱,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

大部分留守兒童並不願意把心裡話說出去,他們的想法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事」, 「害羞」,「不相信別人」,「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等等。

一方面留守兒童對其他人群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父母外出使得他們的性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些孩子變得內向、不愛說話。

二,「勇敢」和「獨立」也許只是空談

在一般人的認識中,父母外出務工之後,孩子必須獨立面對生活,他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因此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父母外出後留守兒童必然會變得更勇敢、更獨立。而留守兒童想的卻是,正是父母的外出使得他們無法變得勇敢和獨立。

孩子們在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變勇敢時提到,「沒有爸爸媽媽的保護,我變得害怕」。

所謂的獨立並不是形式上的獨自生活,而是真正的性格和心理上的獨立,而從性格和心理的角度來看,很多留守兒童認為自己並不獨立,因為「父母外出之後更依賴他們了」。

三,更強烈的孤獨感

孤獨感的形成受到親情交往、同輩交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有父母在身邊陪伴也會由於無人理解、無人一起玩耍而產生孤獨感。對留守兒童來說,這種孤獨感更多地來源於其家庭內部父母的缺席和親情交往的缺失。

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回答為什麼感覺孤獨的時候,解釋說「沒有太多朋友,父母也不在身邊」。父母的遠離是留守兒童產生孤獨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更容易被困難打敗

兒童的生活世界比較簡單,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比較單一,大多是學習上的難題。留守兒童更容易在遇到困難時放棄。

留守兒童之所以會表現出這樣的差異和特點,並不是由於少了父母的監督和輔導而變得懶惰、沒有毅力,而是缺少了精神上的動力和支持之後沒有信心的表現。

(本文來源網路)

「只有被模仿、還未被超越」

關注《殘疾人電子商務》微信公眾平台

打造國內電子商務第一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殘疾人電子商務 的精彩文章:

月滿中秋,這個中秋有這些祝福就夠了
能全讀對這68個漢字的人,全國都不多!

TAG:殘疾人電子商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