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十大鐵血硬漢!認識一半算你厲害!

史上十大鐵血硬漢!認識一半算你厲害!

1、文天祥

筆者最為嘆者三焉!文山公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

而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

有日本奉其為士大夫之首模,奉先特為之仰止!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此天之祥,乃趙宋之瑞也。而今人之冷暖自知,實為心酸哉!

余年少時於其詩瞭然於胸,斯文雲: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死後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2、陸秀夫

在736年前的今天,1279年3月19日 (農曆二月初六),陸秀夫背幼帝投海殉國南宋滅亡。為什麼陸秀夫親手淹死皇帝卻被稱作民族英雄呢?

南宋末年,氣息奄奄,命懸遊絲,打個噴嚏就可能嗚呼哀哉。然而,這「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危艱時局,卻英雄輩出,他們共扶河山,同撐危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挽狂瀾於既倒,演繹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劇,千年之後,仍令人不禁一睹三嘆焉。

文天祥的光焰太炫目了,以致歷史歌詠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決絕誓言時,湮沒了同樣光彩照人的陸秀夫、張世傑。

陸秀夫的英雄之處,在於他「捨生棄辱」——個人的恥辱,「末代皇帝」的恥辱,一個王朝的恥辱,甚至一個民族的恥辱,毅然背上宋末的小皇帝趙昺蹈海而死。這是千古第一悲劇,陸秀夫上演了主角。

1259年的金榜,足以讓300年的宋王朝刮目相看,讓3000年的中國文明史刮目相看。因為這一榜誕生了宋末兩位足以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秀夫。

厓山保衛戰,是宋元的最後一戰,從此宋元無戰事。這次海戰,也是中國歷史上極其悲愴的戰役,趙宋王朝最後滅亡。

夜幕下突圍而出的張世傑聽說陸秀夫縛帝殉難的噩耗後,悲痛不已。他步履沉重地登上舵樓,俯視殘損艦船,焚香告天說:「我張世傑為宋室江山,亦鞠躬盡瘁死。一君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事已至此,天意嗎?天意啊。」說完,縱身入海。滾滾波濤,又接納了一位忠魂。

3、金聖嘆

大師金聖嘆文筆幽默,幽默了一輩子,連臨終要事也還是幽默——大師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大師。

但沒想到大師的「臨終要事」竟然還是幽默。金聖嘆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也是大師最後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

刀起頭落,從金聖嘆耳朵里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金聖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凄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湧。

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蓮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干、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著念出了下聯「梨(離)兒腹內酸」。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只見寒光閃處,伴著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4、夏完淳

為了對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戰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總督軍事,招撫江南。

這時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讀書人也在醞釀抗清,領頭的是夏允彝和陳子龍。夏允彝有個年才十五歲的兒子叫夏完淳,又是陳子龍的學生。夏完淳自小就讀了不少書籍,能詩善文,在他的父親、老師影響下,也參加了抗清鬥爭。

不久,清軍圍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陳子龍衝出清兵包圍,到鄉下隱蔽起來。清兵到處搜捕,還想引誘夏允彝出來自首。夏允彝不願落在清兵手裡,投到河塘里自殺。他留下遺囑,要夏完淳繼承他的抗清遺志。

父親的犧牲引起夏完淳萬分悲痛,也激起他對清朝的仇恨。他和陳子龍秘密回到松江,準備再組織起義軍。這時候,他們打聽到太湖長白盪有一支由吳易領導的抗清義軍,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產全變賣了,捐獻給義軍做軍餉,在吳易手下當了參謀。他還寫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紹興送給魯王,請魯王堅持抗清。魯王聽說上書的是個少年,十分讚賞,封給夏完淳一個中書舍人的官銜。

過了一年,陳子龍又秘密策動清朝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清,這次兵變不幸又失敗了,吳勝兆被殺害,陳子龍也被清軍逮捕。陳子龍不願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掙脫繩索,跳河自殺。

夏完淳正在為失去他的老師而悲痛,因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軍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監獄裡被關押了八十天。他給他親友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詩篇和書信。死亡的威脅並沒有使他恐懼,他感到傷心的就是沒有實現他保衛民族、恢復中原的壯志。

夏完淳十四歲從父參加抗清活動。十六歲被俘虜後,洪承疇審問:「你一個小孩能有啥見識,肯定是被叛賊哄騙了。如果歸順大清,我保你做官。」

夏完淳笑道:「你別騙我!洪先生早已為大明捐軀,你這個滿清小丑,穿著虜服虜帽,怎配冒充洪先生,真是狗賊!」說得洪承疇無地自容!數月後,夏完淳被清軍處斬。

5、南霽雲

安史之亂,南霽雲率三十名騎兵衝出叛軍圍困,向臨淮守將賀蘭借兵。賀蘭不願出兵卻又想留他效力,便設宴款待。

南霽雲知道對方不肯出兵,說道:「城裡被困百姓好幾天沒飯吃了,我怎麼忍心在這吃獨食?」拔刀砍斷自己的手指,對賀蘭說:「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憤怒離去。

當年十月,南霽雲城破被虜。叛軍勸他投降,南稟稟正氣的說:「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昂首挺胸英勇就義。

6、閻應元

寫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著名詩人和史學家趙翼是一個何等苛刻、狂妄的人,但他在面對閻應元的畫像時卻也不得不肅然起敬。他把閻應元放在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中,和明末的諸多忠臣義士、叛官降將進行對比,發出了「何哉節烈奇男子,乃出區區一典吏」的感慨。

一場本來是一邊倒的戰爭,卻悲壯慘烈地進行了81日,孤城困守,10萬普通農民百姓面對24萬精兵良將,歷經日以繼夜的圍攻、炮轟和強弩,連折對方三王十八將,讓漢奸付出了75000餘人的代價,這在中外戰爭史上可以算得上一個奇蹟。

與此同時,江陰城頭也響起了悲愴的炮聲,那是在為慷慨赴死的父老鄉親們致哀……後世將其與陳明遇、馮厚敦合稱為抗清三公。順治二年,江陰降清後頒布剃髮令。江陰城掀起「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反抗。閻應元率六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仆」,卻始終沒有彎下膝蓋,終英勇就義。

7、石達開

太平天國翼王,綽號「石敢當」。領兵被困大渡河,為保軍士性命,投降清軍。後與部下被清軍處以凌遲。行刑時,部下痛處難忍而不斷慘呼。石達開斥之:「何遂不能忍此須臾?當念我輩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至死寂無聲。

翼王石達開,客家好男兒,凌遲數千刀,未曾發一言。反清英雄,鐵血真男人!

8、徐錫麟

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佔軍械所。失敗被捕後,審訊者要他寫供詞。他提筆疾書,滿紙都是「殺盡貪官」、「推翻清廷」、「恢復中華」等內容。審訊完後要給他拍照片。徐錫麟不滿地說:「臉上沒有笑容,怎麼留給後代?再拍一張。」

當晚,徐錫麟被施以酷刑,恩銘親兵將其挖心剖肝後烹酒炒食,極為慘烈。"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9、崇禎

當一群敵人圍攻你家的時候,你會怎麼辦?說實話,在夢中我做過無數次翻越樓頂、遁入地道的事。但是,大明崇禎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他為什麼不逃跑?他自縊時,吳三桂的勤王鐵騎已快到達唐山豐潤。

(電影《綉春刀》中由葉項明飾演的崇禎皇帝)

1644年3月19日(農曆)凌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在北京煤山(景山)自盡,陪伴他赴死的只有一名太監王承恩。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3月17日才開始攻城,在這不到48小時內,發生了什麼?使得大明帝都拱手相讓?有著精銳三大營、有著關寧鐵騎的大明帝國在不到48小時內覆滅?是什麼讓大明皇帝選擇了上吊?

作為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在死前48小時中,都做了些什麼?他為什麼不逃?

我們先來縱向比較下中國幾位都城被圍的皇帝。北宋徽欽二帝在汴京被攻破後當了俘虜,是有前次勤王軍成功擊退金軍的經驗,沒有考慮到會滅國;明景泰帝在於謙幫助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建文帝國破身死(失蹤),也是指望各地勤王軍到來,未曾想過敵軍能成功。

橫向比較,斯大林、希特勒在兵臨國都時也是不逃的。不逃首先是考慮能堅守待援,其次是顧慮被俘虜。元首非常擔心被俘後受辱,希特勒聽說墨索里尼被處死後的慘狀後,狠下了心自殺,而且叮囑銷毀屍體就是這個理。

但是,這最後48小時內崇禎帝就沒想過點別的?

事實上,崇禎也是想戰略轉移的。變民軍抵達北京之前,他就和大臣商量,當今之事且當如何?匪夷所思的是,從宰相到部長,沒有一個人正面回答他。繞來繞去都是「皇上聖明,一切由您決斷」。崇禎也給逼急了:「不管我說啥,你倒是給個建議啊!」大臣們鐵了心封嘴,長達一個時辰就是不張口。

高蹈於晚明的士風,我們可以在方孝孺身上看到基因。為了他一個人的名節,他在朱棣「不寫即滅九族」的試探威脅中,賭氣「滅我十族又何妨」,真的把873人陷進去了;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保盧斯元帥率20餘萬德軍投降,損失的是名節,保留的是20萬將士生命。

一個有意思的心理問題,崇禎帝死前想到了誰?

我想,崇禎皇帝也許會想起三個人:袁崇煥,朱由校,魏忠賢,皇帝的命運或許從他們仨中間能夠找到答案。

300多年後,翻開歷史塵封檔案,我看到了運作這篇判決書的兩個人,一個叫作溫體仁,浙江吳興人,毛文龍的同鄉,立志要為毛報仇,時任內閣總理(首輔);一個叫作梁廷棟,國防部長(兵部尚書),與袁是同學(同年),但袁做過他的上司,得罪過他。原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以此性格,臨死時,崇禎也一定不會認為他殺錯了袁崇煥!

天縱英才!登基時自然不把那個天才的木匠哥哥放在眼裡。死前,崇禎遺詔是無面目再面對列祖列宗,自然是愧對傳位的哥哥。

1644年3月19日凌晨,崇禎自盡,再次回到了276年前朱元璋立國的原點。信任與不識抬舉,這套私人情感用詞,始終與明代國事相伴,並被崇禎作為帝國最後的陳詞:「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亡國之君讓人目瞪口呆,對泛東北亞近現代史影響最長的正是崇禎皇帝。所有皇帝年號使用最長的是「崇禎「,崇禎死後,他的年號依然在朝鮮李朝沿用,中朝前後一共使用了265年!當年的朝鮮,即便歸入滿清的藩屬也不認夷狄為正統,李朝心懷中華,在本國一直用崇禎年號;就連孫中山先生鬧革命時,輿論也一直盛傳他是崇禎皇帝轉世。

10、楊業

楊業少時倜儻任俠,善於騎射,喜好打獵,獵獲總比他人多。讀書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謀。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後屢立戰功,遷升建雄軍節度使,國人號為"無敵"。

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累遷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楊業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於陳家谷力戰被擒。楊業無限悲憤,為表白忠心,絕食三日而死。追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漢家飛將領熊羆,死戰燕山護我師。威信仇方名不來,至今遺祠雁門關!

總編輯楚國農夫

李奉先,原名李德軍,中共黨員,省作家協會會員,延津縣作協副主席,鳳凰網文史欄目編輯,鳳凰衛視特約撰稿人,《聯合早報》主筆之一。

以散文雜文見長,工於國學文言典籍,音樂/書法愛好者,科班:先秦文學;文章散見於國內外多家報刊.學者,詩人,鳳凰網軍事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鄉文史論壇 的精彩文章:

延津籍38位抗美援朝烈士,哪個鄉村人數最多?

TAG:新鄉文史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