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誰說獨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誰說獨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文|蔡尖尖








大清早的,


朋友小文就發過來一則新聞,


一看標題連我都緊張起來:


「科學研究獨生子女更不善交際,連大腦結構都不同!」






小文說:


「大肚子提心弔膽、日夜顛倒奶娃、


幾年都不能好好上班的日子,


我可堅決不想再來一次了;


我和先生都商量好了,不要二胎。


你趕緊仔細讀一下,


告訴我應該怎麼辦,別不是有缺陷吧。」



原來,


西南大學心理學教授姜秋主持了一項研究,


對兩百多名大學生進行了智力、創造力和個性的標準測試,


還掃描了他們的大腦結構,


看看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發育發展,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測試結果表明,


在智商方面兩者沒有差異,

但獨生子女的創造力上得分高,親和性低,


原因就是腦部結構上看,


兩種孩子在大腦緣上回、內側前額葉皮質、海馬旁回都不一樣。




再查了一些其他資料,


我鬆了一口氣,告訴小文:


「只能說是有些不同,但絕對不屬於缺陷或者是有問題。」



進一步解釋就是,


即使我們大腦基本構造都一樣,


但是生長的環境不一樣,受到的刺激不同,


擅長的技能不一樣,


大腦對應區域也會更加發達點,


又不是獨生子女才有的現象。










這年頭,做父母的真是壓力山大。




好好養育一個孩子已經夠難的了,


以前不想再生,


還能拿國家政策當擋箭牌,

現在開放二胎了,


社會和長輩都在催生二胎,


關於獨生子女各種不好的論調還越來越多,


讓人越發焦慮。




這個問題我也焦慮過,


女兒從小就不熱衷於尋找小夥伴,


大多數時間自己一個人就能玩很長時間。


那時候我常常擔心,


她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孤僻內向,

將來朋友很少,未來在職業上發展里受挫。




畢竟沒有了兄弟姐妹,


人際關係重心就會移到其他的社會關係,


還別說,有時候我甚至覺得,


朋友比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來得更加親近些。




於是我發了一條朋友圈,


簡單地做個小調查,


回復有了很多不一樣的發聲——



小A:

我從小就不喜歡和人家打交道,到現在也是,不過我有個哥。




小B:

我是獨生子女,但是我只是想和合拍的人交流,不需要朋友數量,只要朋友質量。




小C:

不會啊,宿舍里的獨生子女比非獨生的好相處多了。




小D:

獨生子女,我也確實性格獨立,不喜歡依賴人,可能這樣就看起來親和力低吧? 但我交際能力不差。




這和北京大學與中科院心理所發表在美國《人格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符合:



獨生子女在人格開放性、生活滿意度、


外向性和情緒穩定性方面更好;


他們雖然更享受獨來獨往,


但不代表溝通能力差;


他們的朋友圈小,但關係更牢固持久。


在很多場合和工作中,


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成為主力軍。




但是,好話孬話都要聽,


不管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


交際能力都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一項基礎社會技能。











發展心理學表明,

孩子在三歲之前


最重要的社交是和父母打好關係,


從爸爸媽媽這裡建立依戀、衝突、交往等基礎社會規則。




在三歲之後,


孩子社交的重心就會慢慢移動到同伴的交往上去,


這種類型的交往,


對孩子的發展作用是爸爸媽媽無法取代的。




孩子和爸爸媽媽的交往是不對等的,


屬於照顧型,


主要是讓孩子能獲得基礎社交技能,


擁有能夠探索環境,


敢於和他人交往的安全感。




同伴之間的交往最特別的地方,


就在於雙方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利,


小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惡、興趣、愛好來選擇對方;


同時,為了能夠獲得互動,


孩子會學著理解別人的觀點,


也會協商、妥協和協作。




所以那些有助於孩子發展交際能力的重要能力,


是很難在父母或者其他大人這種不對等的互動裡面獲得的。




韓版綜藝《爸爸去哪裡》裡面高志溶和兒子高勝載在這個問題上就非常明顯。


高勝載主要是醫生媽媽帶大的,


27月就展現出驚人的語言能力,


甚至達到了四五歲孩子的水平。




但是同齡的孩子不知道和他如何對話。







大齡的孩子又不願意和太小的孩子玩。







高爸爸帶著兒子去兒童心理中心進行測試和觀察,


心理諮詢師發現爸爸經常使用否定性表達,


或者直接告訴孩子玩具的玩法,


這些都不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玩耍的方式和語言。







最後陳述醫生說得很婉轉,簡單來說就是:


像小大人的孩子,


會少了很多和同伴探索世界的那份樂趣和童真。








對於僅有一個的孩子,


我們難免會過度關注、包辦,


再加上電子產品越來越發達,


同伴的也就交往越來越少,


孩子交際能力沒有得到鍛煉,


從家庭過渡到社會交往模式就會遇到困難,


才留下不善交際的刻板印象。








有人要問了,


難道我們必須要生個二胎才能彌補嗎?




不用緊張,


獨生子女不一定非要通過手足才能培養出交際能力,


只要創造足夠的環境,


一樣可以彌補這個部分的缺失。




早在20多年前,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在他的著作《第三種黑猩猩:人類與身世的未來》中就提到,


傳統部落的孩子是受到部落成員共同照顧,


對陌生人的社交能力比現代富裕社會的同年齡孩子還要更好。




1

小家變大家,獨養變群養




和小文討論了一會,她:


「難怪以前小區裡帶孩子的老人家經常和我說,


多帶寶寶下去玩,


他們也許不懂那麼深的道理,


但多讓孩子知道有很多同伴,


也是用環境反過來影響孩子吧!」




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


居住的地方附近一般都有個孩子扎堆的地方。




懷孕時我在家附近散步,


很快就認識了好幾個同住在小區里的媽媽,


也和很多帶孫子的長輩聊得熱火朝天。




等到孩子出生的時候,


抱她下去曬太陽,


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讓老人家逗逗孩子,


讓寶寶看看嬉鬧玩樂的大孩子,


雖然還是不懂,


但她早就知道那個地方可以找到很多小夥伴。




當然,


更加親密的朋友孩子、親戚家的孩子、幼兒園同學,


可以帶孩子過去做客,或者邀請到家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


就研發了「假日小隊」的模式,


讓幾個孩子一起周末到其中一個同學家裡共同生活一天,


學習、遊戲、家務、食宿都在一起,


一下子就讓孩子和小夥伴有了足夠的相處時光。







2

交際,不分獨生和非獨




雖然我們談的是獨生子女的問題,


但手足之間的交際,


也是未來的一種社交模板,


也需要我們去關注守護。




生了二胎的雯雯,


告訴我她每天最頭痛的是兩個孩子動不動就鬧上,


幫大的看著小的可憐兮兮;


幫小的老大又開始嚷嚷媽媽偏心,


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孩子之間的相處,當然也有各種衝突,


就算是兄弟姐妹,


兩個孩子之間也常常會搶玩具、打架,哭鼻子。




爸媽們的問題就來了,


不管吧,


很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孩子欺壓另一個孩子,


或者不知輕重弄傷了;


管吧,


又可能會過了頭,


不管是命令孩子讓玩具,


或者在旁邊盯著孩子玩,


都會讓孩子不能盡興,失去互動的自由和樂趣。




衝突並不是都是負面的,


也是人與人之間在尋找相處平衡的舒適區,


孩子自己會慢慢就建立起屬於他們相處的方式。




能夠表達自己的願望,


也能夠理解他人的需求;


學會拒絕,也學會妥協,


這才是正常的人際交往法則。




父母在平時可以教會孩子一些交際的技巧,


但不能矯枉過正另外是在孩子玩耍的時候,


不要經常去干涉他們的衝突,


除非發生傷害的行為,言傳身教始終是最好的辦法。







3

有趣的孩子,不愁沒朋友




「你喜歡班上哪個小朋友呢?」


我經常逗從幼兒園放學回來的女兒,


儘管說話不太利索,


她經常會說同個小朋友的名字,


他確實是個很受歡迎的小寶貝。




和我們小時候一樣,


那些鬼主意特別多,


又有特長的孩子就是孩子王,


孩子主見強,見識多,性格也更加開朗自信,


不但能引領話題和小夥伴們玩耍,


也能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很多樂趣。




就算到現在,


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和有有趣的,


能夠聊很多,志趣相投的做小夥伴。




除了學習,


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


看一些經典的動畫片,


適當接觸電子產品,


孩子很容易因為喜歡同樣的遊戲,


同樣的動畫角色,同樣的小遊戲,


迅速打開了友誼的管道。


就算長大後,


也不會因為「不知道聊什麼」陷入尷尬區。







我們對孩子的愛,


是小時候的陪伴,也是長大後得體的退出;


那麼教會孩子交際,為他創設環境,


就是讓他更好地長出飛翔的翅膀,


去更廣闊的天地。




獨生子女,


是我們給孩子獨一份的愛,


卻不會贈他獨一份的孤獨。




作者:蔡尖尖,多家知名平台專欄作者,寫深度的心理解析,做最溫暖的情感樹洞,尖尖而立,保持獨立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的時間總不夠用?
寶貝兒不洗手的危害,這些你未必知道
預告| 你真的會洗臉?王菲私藏潔面儀,手洗10次不如用它1次
如何讓寶寶少生病?0基礎學會小兒推拿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