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靜坐30天,變化等著你!

靜坐30天,變化等著你!

96歲的周信有是甘肅中醫學院的著名教授,不僅醫術精湛,而且自創養生保健方法,雖然已近百歲,他仍耳聰目明,思維敏捷。90歲的時候仍能騎車上下班,每周堅持出五個半天的門診,而他的養生秘訣,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靜坐。

本報記者了解到,周信有出身於武術世家,9歲時就練習武術,一直堅持至今。周信有對本報記者說,我從小練武,各家各派都有涉獵,到了老年,我身體健康,我覺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堅持長期運動。從中醫理論來講,運動可以促使人體氣血流通,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人體的氣血流通無阻,新陳代謝旺盛,也就是可起到增強體質和防老抗衰的作用,任何一個人,一生之中一定要養成至少一種運動的習慣,特別是到了晚年,更應該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又不可能從事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比如我,隨著年齡增長,我也早就不能進行武術鍛煉了,而我的體會是,運動講究動靜結合,我又研究出一套靜坐功。這套功可以用來頤養精神,精神頭足了,身體也隨之康健了。

周老說,我所創新的靜坐功,不是簡單的坐著,而是有一套方法:首先,要身穿寬鬆的衣服,身體坐端正,頭朝前,眼微閉,唇暗合,牙不咬,一切都是放鬆的狀態,然後舌輕輕地抵上齶,略含胸,後背微圓,上腹內凹,臀部後突,兩手仰掌,放置大腿上,兩膝不並,腳位分離;其次,呼吸要保證自然,不急不緩,做到呼長而緩,吸短而促,不用特別刻意,就像自己平時呼吸習慣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到臍下。再次,靜坐以清晨或臨睡前為宜,遠離嘈雜環境。一次最好不少於30分鐘,入靜後要特別注意放鬆頭部和面部。靜坐結束後,需互搓雙手,使之變熱,再按摩面部以活血。除了早晨和臨睡前,只要有時間,就可以靜坐一會,我叫做「一分鐘練功法」,把身體坐端坐,用自己的意念控制氣息,引導氣息下行,注意力在丹田處,丹田在臍下3寸的位置,默念安靜,一分鐘即可,或再多幾分鐘,可以起到培養體內元真之氣的作用。

有人問我,這樣做有什麼用,原理從何而來。靜坐的理念源於《內經》,其與中醫學中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通,氣血通暢則精氣內充、正氣強盛的觀念一致,兩千多年前《內經》所講的靜坐方法,修身養性的道理是很樸實的,沒有什麼玄妙之處。我了解到,郭沫若、巴金都有靜坐的習慣,包括古代的大詩人蘇軾。從心理上來看,靜坐可以使工作上繁忙緊張的心態得到鬆弛平靜,使體內荷爾蒙分泌下降,恢復正常,使體內的新陳代謝穩定在一定的範圍內,這對防老抗衰、防病健身是非常有益的。

從生理上來看,當雙腿盤坐時,原來滯留於腿部的血液,向上返流。這部分血流大約佔人體總血量的1/3,也就是說,上體的血液供應量一下增加了1/3,臟器和大腦就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大腦相對貧血的現象得到改善,神經系統的疲勞就會很快消除,同時有助於把體內的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免疫力。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始終保持樂觀情緒和豁達開朗的精神狀態。每當遇到事情不順心時,常用「靜坐法」來調節失調心理,控制憤怒感情。每當遇到失眠時,也用此法來收斂精神,很快就能安然入睡。

周信有老人提出,老年長壽,並不是人類追求的最終目標,老年健康長壽,才是人類追求的最終目標,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他認為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活到120歲,這符合正常的生物規律,只是因為人們缺乏養生保健的知識,而致早年夭折、病死,而不是老死。他之所以健康無病,是因為他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講求中醫的養生之道。

此外,周信有認為,常見的老年病如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因營養過剩引起。因此,他十分講究飲食,每日吃飯耗時長,每口飯菜要咀嚼60下,再下咽。現在,周信有每餐喜飲少量酒,但不酗酒。十幾年來,他常飲的藥酒主要用枸杞、生山楂、女貞子各50g,配以2.5kg高粱酒浸泡1周,該藥酒可以防老降脂,軟化血管,扶正抗癌。每日中、晚餐飲2-3小杯,每餐不超過一兩。他建議,老年人氣虛,可適當添加人蔘、黃芪或何首烏補血氣。

除了藥酒,有碗湯,周信有每日中午必喝:將木耳、竹蓀、香菇按2∶2∶1的比例,再加上5個-6個海米,一起熬15分鐘後食用。木耳益氣強身、活血、潤腸,竹蓀補腦寧神、降血壓血脂,香菇抗癌、補充氨基酸,海米補鈣,長期食用增強免疫力。(畢嘉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