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幾幅甲骨文書法的臨習,習作

幾幅甲骨文書法的臨習,習作

幾幅甲骨文書法臨習、習作

說起我的甲骨文書法學習,首先想到的是一次「被騙」 的經歷。那是在1999年,正值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甲骨文於1899年被發現,即光緒二十五年)。當時我訂閱著《書法報》,在一期《書法報》上,有一則書籍的征訂廣告,書名是《自學甲骨文書法選》,沒太注意「書法選」三字,而關注了「自學」,便認為是一本「自學甲骨文」的書,很高興,填寫、郵寄了訂單(當時還沒有網購),價格是60元(當時算是較貴的)。等收到書,打開看後,無奈一笑:原來「自學」是一人名,全名是「徐自學」,筆名為「遲笑」(我也真「遲笑」了)。上面所寫之所以將「被騙」二字加引號,意為原因還是在自己,後有「書法選」,應明白不是一本自學甲骨文的書籍。但此書不錯,是我所看到就「書法」意義而言,甲骨文寫得不錯的。無論如何,這是開啟我甲骨文書法之路的一本書,至今保留著,見下圖。

大概過了些日子,我聽說北京師範大學的老年大學辦了一個「甲骨文書法班」,我當時家離北師大很近,便前去打聽。確有此班,但由於我當時還上班,白天的課我不能上,但有意外收穫,得到了由啟功策劃的《漢字書法通解》一套書中的《甲骨文》分冊(見上圖)。該書確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甲骨文書法的教材」(引書前《序》語)。應該說,我是從通讀(文字)、臨習(拓片)、欣賞(作品)、識甲(構形)、查甲(書後有檢索)此書而算是比較「正式」地開始了學習甲骨文及其書法的。

在2005年參加「李羊民篆刻班」後,李老師善於甲骨文,無論書法還是篆刻,用甲骨文書體較多。我便向李老師學習甲骨文,也經常得到李老師的指導,還多次臨寫過李老師所寫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十多年下來,由於甲骨文不是我的主攻書體,所以說,也沒有下很大的功夫。但在書法、篆刻方面,應該說一直沒有間斷對甲骨文書法的學習,直到今日。

趁此機會,談兩點對甲骨文書法、篆刻的認識:

1、甲骨文書法

甲骨文和甲骨文書法,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甲骨文是指對甲骨文的研究系統(如發掘、隸定、構形,等等),而甲骨文書法是就書法系統而言,它是書法系統中的一種書體。就大的書體而言,將甲骨文書體歸入「篆書」。我想說的是,既然甲骨文書法也是一種書法書體,它就必須有具有書法的藝術、美學等特徵。筆者經常看到「甲骨文書法」,但僅僅是甲骨文字形,可以辨識為甲骨文(即甲骨文字本身寫的是正確的),但談不上甲骨文書法的藝術、美學。做一個我認為是「等價」的比較(因為都是一種書法書體),如果寫柳公權的《玄祕塔》碑,你只是將字寫正確了,大家能認識,而不具有柳楷書體的特徵,那恐怕是不行吧,至少是認為你的書法水平(柳楷)很低。但目前「市場」上,這種類似的「甲骨文書法」很多(見以下照片,為不「得罪」作者,不明確書名與作者了。)

我以為、「筆味」和「刀味」結合的好,是對甲骨文書法藝術、美學的總體要求。甲骨文書法是用當今的毛筆寫出來的,當然一定具有所謂的「筆味」(即書寫性。這很重要,是「寫」出來的字,而不是「畫」出來的字)。但甲骨文當時是用刀(可能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刀)刻在獸骨、牛骨等上的,故甲骨文書法還必須具有「刀味」,失去「刀味」的甲骨文書法就不是甲骨文書法了。大概是因為當今多是日常持毛筆的書法人士書寫甲骨文書法,故就我看來,普遍的是「筆味」過濃,而「刀味」不足,寫出的甲骨文「肉」太多,臃腫、無力,缺乏堅韌、刀刻之感。

還有一種現象,我是難以理解的。幾乎所有學習書法的,都知道要臨貼,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可如果甲骨文書法我們認為它也是一種書法的書體,為什麼學習甲骨文書法就不臨貼了呢。筆者參加了一個很大的移動書法網,有時能看到甲骨文書法作品,但幾乎看不到學習甲骨文書法的「臨帖」(而其它書體就數不勝數),我偶爾發幾次「臨帖」,有不少人問;「這是什麼呀」?,表示驚訝。

學習甲骨文書法的「臨帖」是與其它書體有些不同,它沒有石碑、墨本,所謂「臨帖」就是臨寫甲骨文的拓片。學習甲骨文應從臨寫甲骨文的拓片開始,注重對拓片的臨寫,是保證甲骨文書法「筆味」、「刀味」俱佳的基礎。

2、甲骨文入印

自秦、漢以後,篆刻主要是以「秦篆」(也稱小篆)入印的。到元代文彭等發現凍石,開始了文人自己制印,直到清代達到篆刻的高峰,也主要是以小篆入印為主的,偶有以金文入印的。但因甲骨文發現的很晚,故此前不可能見到以甲骨文入印的。

但說實話,自我學習篆刻以後,一直有一個想法:是因為甲骨文被發現的最晚,否則,甲骨文應該是入印的第一種書體,也應該是最適宜入印的書體,因為它本身就是被鐫刻的文字。就思維邏輯而言,如想到了篆刻,應該首先想到的是甲骨文。

大概緣於此種認識,加之李羊民老師長於甲骨,我也學習甲骨文書法,故我的篆刻中,常有甲骨文入印的篆刻。還記得十多年前,所刻的第一方甲骨文入印的印章,其印文是「即古且新」。(本文不附此圖了,待來日會發一次「甲骨文入印」的篆刻的專文)

喜歡甲骨文篆刻,也愛欣賞甲骨文篆刻。前幾天,在移動書法網上看到一方甲骨文篆刻,印文為「夏聽蟬聲」。在我的印象中,甲骨文中沒有「夏」字(如徐中舒主編的《甲骨文字典》、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均不含夏字。我也知對此字的爭論很多),我便向作者留言:「請問,夏字的出處」。該印作者很快回復,出於劉釗主編的《新甲骨文編》。我有二十多本有關甲骨文書法的工具書或書法書,但還真無此書。立刻上噹噹網,買了此書,真在第P349頁查到了作者所用的甲骨文「夏」字(該書2014年出「增訂版」,漢字字頭3000多,這該是所收漢字最多的了。我知道,多年來一般認為可隸定的甲骨文只有約1400個。由此可看出,近年來,在隸定甲骨文方面進展很大。該書噹噹網上打折後價格是290.40元。在介紹此書的文字中,談到了此書與容庚主編的《金文編》和李學勤顧問的《戰國文字編》具有相同的使用價值。《金文編》我早已有了,又用了218.60元(折扣價)購買了《戰國文字編》一書。起因於一個「夏」字,又花去我500多元,但確實買到了好書,物有所值,對我很有用。)

以下是臨習的甲骨文拓片

以上朱液所書是所臨寫甲骨文拓片的釋文。

下面是最近所臨寫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中的甲骨文。就筆者所存有的甲骨文書籍而言,該書的甲骨文是最「不走形」的,且有構形解釋。

以下是甲骨文習作

按規矩,以上每幅甲骨文習作均給出了釋文(可能有的不太清楚),這裡不再一 一給出釋文。

最後補充一句:我去年到美術館參看了第十三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我注意到一個問題,所有書法作品中,無一幅甲骨文書法作品。在篆刻作品中,金文入印的不少,但似也沒有甲骨文入印的。這不知是否透露了管理者對甲骨文書法、篆刻的傾向性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存建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TAG:李存建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