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人四先生

好人四先生

本文首發於《平城文苑》2013年第2期,歡迎閱讀分享。

轉載需註明作者,否則當視為剽竊!

(上)鄉親有情

四先生不是教書匠,他是村裡的一個大財主,舉人的幺弟。他有文化,有素養,德高望重,深受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年輕人不知其名,年老者忌呼其名,故而人稱「四先生」。他個子高挑,臉龐瘦削,長得乾淨利落,溫文爾雅,沒有地主的派頭,一副長者風度。

他們弟兄四個每人都有一個當鋪,他排行老四,所以他的當鋪和宅院被稱做「四櫃」。鄉親們若有災難病荼,鄰里若有馬高蹬短,都少不了求他,而他始終有求必應。每當村裡有什麼大事小情、人們沒主意時,都會想起四先生。人們向他借錢也同樣履行抵押手續,但從來沒有逼債現象,多會兒有多會兒還,能還多少還多少。當受惠者千恩萬謝地表示感謝時,他卻淡淡地說:「沒什麼!錢乃身外之物。」他也經常這樣告誡子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花就行,多了沒用,要注意鄰里關係。昔日秦始皇掠奪六國財物據為己有,還不是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去?『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西漢時文帝賜給鄧通一座銅山,鄧通享有鑄錢的權力,他的錢可與國家的錢一樣流通,一時間「鄧通錢」滿天飛。後來怎麼樣呢?得罪了太子,淪落為乞丐,餓死街頭。晉代石崇、清代和珅都富可敵國,結果都死於非命。」生活中的坎坷難以預料,有些災難無法躲避。聽說有一次一個街坊拉土時不幸遭遇塌方,命懸一線,人們急忙找來四先生。四先生二話沒說當即安排人送往城裡醫院,並給墊付了醫療費。這個鄉親是貓轉的,竟然活了過來。有的人不止一次向四先生借錢,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所以四先生的當鋪生意格外興隆。

四先生有大片土地,人們都搶著租種,為的是他老人家打交道公平、厚道。他還有個大果園,在黃南窪。園中有杏樹、桃樹、李樹、梨樹、檳果和葡萄。還有一棵大桑樹。那是全村最大的果園,品種多品質好。水果收穫之時,誰路過大園子都可以進去隨便吃。每逢中秋,正是檳果成熟之際,鄰里鄉親幾乎都能不花錢吃到四先生的檳果。

家鄉解放前,他放棄了財產進城定居了。土改時期,共產黨工作隊登記其財產:一個大宅院數間房屋,一個大果園許多果木,黃南窪還有不少上好的水澆地。工作隊讓他交代錢財,他有些尷尬。工作隊問他那麼多土地收的租金哪裡去了,他打開一個箱子,裡面塞滿了借據和欠條,疊起來足有一人高。工作隊員仔細翻閱了這些條據,不住地搖頭,這麼龐雜——有欠地租的,有賒瓜果、葡萄的,有借錢的;有本村的,有外村的;有近幾年的,有二三十年前的;還有同一個人多次賒欠的,甚至有的當事人早已去世……工作人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問四先生這是真的嗎,四先生說您們可以調查。又問那為什麼不收賬呢,回答是他(她)們沒錢,總得生活,不能逼命吧!有錢就還了。於是工作隊派人調查,四先生所言基本屬實,無論本村還是外村,所到之處異口同聲說窯頭四先生是大好人,我們欠人家的太多了,還不了都感覺愧疚。啤酒店裡的顧客——有口皆碑(杯)!於是工作隊贊道:真是「仁義老財」,少見!

每年夏天,他總是要回村避暑的。晚飯後,大人小孩坐在泉邊的石頭上,呼吸著清新涼爽的空氣,聽四先生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池塘里的青蛙有節奏地為之伴奏。開頭講一些歷史故事,譬如「蕭何月下追韓信」「項羽烏江自刎」「陳平盜嫂受金」「諸葛亮三氣周瑜」……有些人嫌不過癮,最後講一些《公案》、《聊齋》之類,有「青蛙告狀」「瓦盆告狀」「畫皮」「林四娘」「牡丹亭」等。所以許多歷史知識最初就是從他那兒學到的。可以說他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已到初更。正說到精彩處,四先生打了一個呵欠道:「不早了,睡吧!」我們還興猶未盡,磨著老人家講完。四先生說:「明天還要上學呢,回去睡吧!」人們各自回家。我家離得較遠,越走伴兒越少,最後只剩我一人了。剛才四先生講的故事不斷在腦海里閃現,拂之不去。聽著自己的腳步聲老感覺有鬼怪跟著,青面獠牙,猙獰可怕。是不是魔爪撘在了我的肩上,用舌頭舔舐我的脖頸?感覺後背涼森森的,毛骨悚然,不禁回頭看看,什麼也沒有,但膽子並不因此而壯大,步伐反倒加快,哼著小曲給自己壯膽,仍然邊走邊回頭。直到栓住街門心才跌到肚子里。可是第二天晚上,照樣早早地到泉邊恭候,想知道昨天那個故事的結果。天天不誤。

轉眼伏天過完了,四先生回城了,我們沒故事可聽了,心裡老覺得空落落的。

文革時,四先生由於成分高,被遣送回村接受改造。一回村就被河東(故鄉村中央有一條小河,把村莊切割成東西兩部分)的積極分子押到了大隊部。河東有些年青人對四先生不熟悉,一聽說是河西的大地主就往死里整。大兒狗首先給了老爺子一拳:「四先生?四先生你媽個B,你給誰當先生?狗地主!」打得老爺子趔趔趄趄坐到地上。四先生那麼單薄的身體怎能受得了這樣的待遇。第二天出工前有人告訴大兒狗他爹:「四先生被攆回來了,你不知道?昨晚還挨打了。」老頭兒問:「真的嗎?誰這麼缺德,竟敢打四先生?」「你兒子。」老頭不信,又向別人求證,人們都投來鄙夷的目光。當晚,老頭兒悄悄地鑽進批鬥現場想看個究竟。四先生被押上來後,大兒狗照著老人家脖頸扇了個巴掌,吼道:「低頭,狗地主!」老頭兒一下子怒火中燒,衝出人群給了兒子一拳:「你他媽的敢打四先生,老子今天先廢了你!」撿起一根棒子照大兒狗的腿上就掄。「沒有四先生,老子早就不在人世了。你這個忘恩負義的畜生,你敢打四先生,讓老子在父老鄉親們面前抬不起頭來!」說著就給四先生跪了下來磕了幾個響頭。沖兒子吼道:「畜生,還不過來跪下給先生賠罪?!」剛才甚囂塵上的大兒狗此時像霜打的茄子——蔫啦,乖乖地跪了下來。全場都被鎮住了,鴉雀無聲。人們把四先生扶到炕上,讓出大炕頭。從此再沒有人難為四先生,好像他根本不存在。其它地主富農受批挨斗,包括他的幾個侄子甚至侄孫媳都被批鬥得遍體鱗傷,只有他沒受一點皮肉之苦。經常有人請他吃飯,好像下鄉幹部一樣。不同的是下鄉幹部吃派飯是村幹部安排的,四先生吃派飯是鄉親們自發的。老先生很拿心不願意叨擾人。我不由得想起了他早年給人們講述過的趙盾與靈輒的故事。晉靈公為君不君,殺人、厚斂、從台上彈人而觀其避丸。大夫趙盾多次苦諫無果,卻得罪了靈公。靈公派刺客行刺未遂,遂假意宴請趙盾,暗中埋伏武士企圖一舉剪除。趙盾的衛士提(shi)彌明覺察有埋伏,護衛趙盾離開王宮。晉靈公喚出惡犬追咬,提彌明憤而搏殺。他保護主人,且斗且退,戰死。危急關頭,卻見靈公手下一個武士倒戈相助,趙盾才幸免於難。趙盾問他是何人,哪裡人士,為什麼相救。這個武士只說了一句話:「我乃翳桑之餓人也!」不告而退。原來幾年前趙盾在首陽山狩獵時,在桑蔭下休息,看見有個叫靈輒的漢子餓到在地。趙盾給他飯吃,他卻留下一半。問他何故,他說外出三載,不知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近了,想留下一半給老母。趙盾見他孝順,很感動,讓他儘管吃,另備一份讓他帶回去。後來靈輒參加了王宮衛隊。這次他佯作追趕趙盾,突然掉轉槍頭阻擋其它武士,掩護趙盾脫險。中山君總結得很好:「給人東西不在多少,要看是否在人最困厄之時提供幫助;怨恨不在深淺,重要的是不要使人傷心。」當年四先生把窮鬼當人看,如今翻身做主的「窮鬼」也同樣把他當人看,正是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群專之風一過,他就被送回城裡安享晚年,年逾八旬壽終正寢。

人啊,不能把財帛看得太重,要知道人心比金錢寶貴得多。得勢之時要留有後路,幫助他人無異於幫助自己,損害他人無異於損害自己。平原君說:「貴而為交者,為賤也;富而為交者,為貧也(仕途順利、生活富裕的時候多交朋友,多幫助人,以備失勢、貧窮的時候可以有所依靠。)。」此之謂也。

十里八鄉的人們只知道窯頭有「打不得架」的拳棒手,而不知窯頭有扶危濟困的四先生。其實四先生才是蕭家窯頭村最大的驕傲,他最能體現窯頭人的社會價值。

(下)老天無眼

四先生常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鄉親們常說好人必有好報,然而四先生幹了一輩子好事,一輩子與人為善,卻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四先生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從小受詩禮熏陶,為人正直善良,學業有成,在城裡一家大醫院上班,人們都尊稱其蕭大夫。蕭大夫先後娶過兩個媳婦。第一個媳婦是小時候家長包辦的封建婚姻,小兩口沒有共同語言,一直沒感情,生了一男二女之後終於離異了。儘管四先生極力反對,終究無濟於事,兒大不由爺,況且新社會婚姻自主啊。離婚之後蕭大夫跟一個志同道合的同事結合了,又組成了一個新家庭。這個孫兒一直由四先生帶著。孫兒自幼聰明伶俐,好學懂禮,人見人愛。小家庭幸福和睦,其樂融融。待到孫子七八歲時,不幸從天而降。一次玩耍的過程中,孫子被小夥伴們拋起的小木棍兒砸在腦袋上造成疾患,從此落下了終身哮喘的毛病,身體孱弱,無縛雞之力,整天病蔫蔫的,小夥伴們戲謔其「活不行」。按理說那麼小的一根木棍兒根本不會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也屬碰巧。那時農村的小朋友瘋玩兒,打缸、打土仗,經常瓦礫石塊滿天飛,有時躲閃不及,頭破血流是家常便飯。打起包用手揉一揉,打開窟窿撒點土止血,或者家長給敷點馬皮泡(一種類似蘑菇的野生菌類植物,多生在田埂上,形似橘子。成熟後外殼呈灰褐色,馬皮狀,內有黑色粉末,可止血),沒幾日就痊癒了。下河游泳、撈魚,上樹掏鳥蛋、捉松鼠,攀崖頭,沿牆頭……幾乎成為每個學生的「課外活動」。哪個孩子沒有冒過險,出事的幾率極為罕見。這個孫兒沒有成過家,而立之年未立之時就被上帝招去了。

還好,後來第二個兒媳懷孕了,先後生了一女一男,終於有後了,也算是上天對四先生的一點垂愛吧。

文革時期,街上亂鬨哄的。一天下班後,蕭大夫騎著自行車回家,途中被一個風風火火的小夥子撞倒。那小夥子也不是故意的,把蕭大夫扶起來問有事沒事,要不要上醫院瞧瞧。蕭大夫拍拍身上的土說:「沒事,你走吧。」小夥子騎著車子走了,蕭大夫推著車子也回了家。誰知夜裡出事了,傷勢發作,內傷,十分嚴重,立馬送到醫院搶救,好不容易從鬼門關挽回一條性命,但殘疾落下了,不能動彈,失語,近乎植物人。好在妻子是護士,每天精心護理照料,不斷進行康復訓練,幾年後總算可以扶著牆壁緩行,並能發出一些不連貫的言語,一直這樣生活了三四十年。可憐啊!家裡攤上這樣一個病人,可苦了媳婦兒,整天忙了家裡忙外邊,忙了丈夫忙工作,不幾年就白髮滿頭,未老先衰。然而他們是自願結婚,媳婦兒無怨無悔,默默地奉獻著,直至燈枯油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兒媳的表現感動了單位的同事,感動了村裡的鄉親,也感動了一直懷有成見的老公公四先生。

我常常納悶:老天何以這樣不公,好人何以沒有好報?像四先生這樣一輩子行善積德的好人,不應該有這樣的遭遇!上天是不是有眼無珠,也有認錯人辦錯事的時候?難道上天沒有鄉親們眼明心亮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邑酒言 的精彩文章:

TAG:平邑酒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