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這是我女朋友的爺爺@關學曾」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這是我女朋友的爺爺@關學曾」

沒有八卦!

沒有八卦!

沒有八卦!

前言:不八卦如我,今天也被鹿晗和關曉彤的消息刷屏。我對二人一無所知,也不了解他們的舞台貢獻和藝術作品。我只知道,關曉彤是關學曾孫女。這句話斷句要正確,關曉彤是關學曾的孫女,不是關學的,曾孫女。

這個看起來很和氣的老人就是關學曾。你沒聽過他,這不新鮮。小鮮肉吃香的年代,八十歲的老頭子自然沒人關注,更何況老人在2006年就去世了。但北京乃至中國的曲藝圈裡,不知道關學曾,那肯定是外行。連我這種常年當聽眾,偶爾當票友的愛好者,都對「關學曾」三個字如雷貫耳。

關學曾是北京琴書這門藝術的創始人。給各位普及幾句:戲曲和曲藝是兩類藝術,戲曲以歌唱和舞蹈為主,曲藝以說和唱為主。京劇評戲梆子是戲曲,大鼓評書相聲是曲藝。關學曾先生的北京琴書是曲藝的一種。能在中國偌大的曲藝行業中開山立派自成一代宗師,關學曾先生能為不小。你想想,中國搞藝術的人多了,誰敢說自己能開創門派?馬三立先生名氣大不大?也只自稱「馬氏相聲」;劉寶全、駱玉笙都紅極一時,解放前演出一場掙多少根金條,也沒開創出只屬於自己的曲藝種類來。所以關學曾先生有多大本事您就清楚了。

關學曾和關曉彤

雖然本事大,還要好作品。大多數人聽過關先生的作品可能是張藝謀導演的《有話好好說》主題曲:「我從小在北京,土生土長,沒招過誰,沒惹過誰......」但只聽這一段,未免管中窺豹,關先生從藝七十年,演出過一千多段作品,兩萬多場。我算了算,365天*60年=21900場。也就是說,關先生平均一天一場,要六十年才有這麼多作品。

關先生的蔓兒大到什麼地步呢?舉個例子在1953年抗美援朝期間,關先生曾經去過朝鮮前線慰問,同行的藝術家有梅蘭芳、馬連良、裘盛戎、新鳳霞、魏喜奎、常香玉、張君秋,哪一個拿出來也足夠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寫一整章的人物。可惜,因為地域限制,關先生的藝術更多只在北京、河北獲得認可。不像京劇藝術在全國、全世界揚名。關先生作為著名藝術家,這是我唯一為怹感到一點遺憾的地方。

關學曾和關曉彤 背後的書法一定是「琴書泰斗」四字了

蘋果關閉打賞功能,支持原創請掃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段純說 的精彩文章:

TAG:段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