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漢武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漢武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漢武帝

漢武帝作為西漢的傑出帝王之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對他豐功偉績的肯定,但他也背負著窮兵黷武的罵名,漢武帝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帝王?讓我們結合史料進行一些了解。

漢武帝在位時間大約五十四年(公元前140年-前87年),幾乎是歷史上在皇帝位上最久的人之一,武帝執政期間,西漢王朝發展至那個時代的鼎盛,西漢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空間發展。漢武帝最偉大的一點,在於他的積極的政治態度,開創性的頒發「推恩令」結束封國為亂的局面,僅是其較為突出的政績之一。

一個國家在其穩定期間,其實不很需要雄才大略的君主,多數時期,守成即可。漢高祖劉邦一世英雄,卻搞出「白馬盟誓」這樣的昏招,與大臣議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大封同姓王,妄圖千秋萬代。劉邦低估了人慾之無窮,不說千秋萬代,僅僅十餘年時間,封國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國家安定。相較於武帝,文、景二帝頗有些黯然失色的意味,兩帝雖然在政治上有些才幹,拼出了「文景之治」,對封國問題拿出了一些措施,終究不傷諸侯根本。主父偃是個高人,據《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主父偃說上(武帝)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武帝大喜,以其計施之,其後又以各種借口削去大多數封侯,自西周而下的千年難題迎刃而解,由是,可見其為政卓越才能之一斑。

漢武帝在經濟上亦有極突出的建樹,如實行鹽鐵國賣、算緡告緡、統一幣制。這其實可以說是他好大喜功之缺點搞出來的「後遺症」,他窮兵黷武,幾乎耗盡前面幾代帝王近百年的積累,漢朝因此出現「財政赤字」。其時,「富商大賈,滯財役貧,轉彀百數,冶鐵鬻鹽,財或累萬而不佐公家之急,於是黎民重困」,漢武帝收攏經濟政策,將鑄幣、煮鹽、冶鐵等「收歸國有」,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也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秩序,對穩定商品經濟的發展,更是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對邊疆地區的經營上,首要指出的便是武帝針對匈奴的打擊政策。漢初時,國力虛弱,尚無力遠圖,對待匈奴等少數民族的威脅,多施以和親等政策,軟弱妥協。漢武帝時,經過修養生息,國力雄健,遂一改前策,雷霆出手,對匈奴進行了大小十餘次戰役,得到「金城、河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的戰績,不僅打通西域商品房,更加強了內需與西域各國的交流,對文化、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消滅匈奴主力,使其「幕南無王庭」,終於遠遁,實為自春秋而下空前之壯舉。

漢武帝,不愧「千古一帝」之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射殺敵人的馬?
漢昭帝劉弗陵是怎麼死的,有無隱情
西漢初期(公元前200年-前150年)世界十大強國排行榜!
都說劉邦殺開國功臣,其實很多是呂后屠殺的,其中一個被剁成肉醬
千年前,此諸侯王因叛亂而自刎,千年後,一小人頭和一窖引千古謎

TAG:西漢 |